新冠疫情反覆,本港經濟復蘇進度難以預計,最新失業率(去年10至12月)已升破近16年高位,20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更高達17.1%,面對嚴峻的求職環境,會否考慮Jump出香港,嘗試不同的工作體驗呢?其中港府已展開「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及資深人力資源顧問指出,未來大灣區對5類人才均有需求,包括互聯網、房地產、消費品、電子通訊和金融人才等。他們還提醒要融入內地職場,要注意5個準備貼士,對累積人脈和工作經驗不無幫助。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在疫情未容樂觀和本港失業率攀升至6.6%等前提下,年輕人就業情况更備受關注。為鼓勵年輕人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政府於月初展開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共2000個職位,協助本港大學或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生活和就業。

大灣區就業 專家:視作就業試點 促個人成長
計劃為期最長18個月,參與企業最少要以月薪18,000港元聘用目標畢業生,當中政府補貼10,000港元。其中香港總商會旗下會員公司(包括滙豐銀行、長江集團、其士國際、太古集團、中華電力、中銀香港、信和置業及新創建集團等)將提供約300個職位。

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系教學顧問、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諮詢服務)葉偉光博士稱,年輕人最大的本錢是青春,若在香港苦無機會,可考慮以參加上述計劃作為試點,測試自己是否適合在內地作長遠發展。
「即使參加者於計劃後決定返回香港,此經歷亦能促進個人成長,隨着香港與內地聯繫日趨緊密,過往與內地人合作的經驗,絕對有利於事業發展。」
到「一小時生活圈」城市發展以外,他續稱,年輕人還可放眼到更遠的地方,如東南亞地區,畢竟香港企業若要「走出去」,便要拓展外需服務,需要聘請更多具備國際視野、香港以外地方工作經驗的員工。

5類人才需求最大 互聯網、房地產佔多
萬寶盛華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Lancy)指出,過往港人到內地發展,主要跟從香港或中國企業調派或長駐內地分部拓展,從事製造業,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運輸等為主,而近年已轉移至科技、通訊、金融、保險等專業服務業。
Lancy綜合不同人力資源報告的分析指,未來大灣區需求最大的5類人才依次為:互聯網、房地產、消費品、電子通訊、金融人才。「現時數據是數碼化經濟的命脈,尤其是在全球經濟轉型下,必須依靠互聯網產業帶動科技與行業創新,推動大灣區新興領域建設和數碼化經濟發展。」
至於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的新興領域,將決定未來大灣區的人才趨勢和產業升級轉型方向。她強調,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及人才庫,有條件幫助推動整個區的發展。
Lancy以本港最擅長的金融業為例,內地企業仍需要香港的專業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然而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專業資格互認有待更新,包括相關法律、會計和工程專業的資格。在這些領域工作的香港公民必須在內地參加相關的專業資格考試。

港人四大優勢:語言能力、處事靈活、國際視野、具誠信
她表示,香港是大灣區內最為國際化的城市,不少企業也認為,港人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國際視野,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優勢。
葉博士亦指出,港人較內地人「話頭醒尾」、靈活度高,還有具誠信的特質,是不少企業僱主樂於聘請的一群,尤以着重守規、品質安全的行業如物業管理、工程等為甚。然而內地十分?重人脈關係,要融入當地工作及生活便要先建立人際關係網,才能讓個人才能盡展現。「若港人願意投放兩年時間到內地工作,積極建立人脈關係,應可在內地職場打穩陣腳。」
到大灣區發展 5個事前考慮及準備
要離開香港,到大灣區發展,面對各項新轉變、新挑戰,如何一一跨過?綜合葉偉光博士及Lancy的意見,做好5個事前考慮及準備,有助及早適應當地工作及生活。
1. 中港兩地薪酬水平存差距:
中港兩地薪酬水平有一定差距,各學歷程度的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起薪點均比香港低,平均較香港少約一半。若香港年輕人打算日後在內地發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津貼期完結後,便要調整對薪酬的期望。然而在內地經濟增長較迅速的情况下,薪酬調整幅度會有不俗的增長,晉升機會亦較快;此外,內地的消費水平較香港低。
2. 對應城市發展特點與個人專業:
大灣區涵蓋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9市,應如何選擇呢?大灣區不同城市各有不同發展重點,宜增強對有關方面的認知,對應本身的專業,有助做好事業規劃。以澳門為例,較偏重發展娛樂博彩及旅遊行業;廣州與深圳?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中山則着重發展先進製造業等。
3. 調整心理和抱持開放態度:
現時內地的生活條件已改進了不少,相對以往較易適應。決定到大灣區發展的港人,宜調整個人心態,抱持開放、正面的態度,有助在陌生的地方起步。
4. 打通人際脈絡:
內地人十分講求人脈關係及人情,故具備圓滑的交際手腕十分重要;另外,對內地公司的同事要互相尊重,做好事前協商,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5. 接受兩地文化背景差異:
往內地工作及生活遇到障礙在所難免,特別是中港兩地的教育、文化背景不同,令雙方的生活習慣及處事方式有差異,務必重新學習及適應。
地區 | 粵港澳大灣區部分城市平均薪金調整幅度(2020年/預測2021年) | ||
經理級或以上 | 主任/專業人員 | 職員員工 | |
香港 | 2.3%/
1.7% |
2.4%/
1.7% |
2.3%/
1.8% |
澳門 | 0.9%/
1.1% |
1.5%/
1.5% |
1.2%/
1.5% |
廣州 | 6.8%/
5.1% |
6.8%/
6.0% |
5.3%/
5.6% |
深圳 | 4.3%/
6.8% |
3.9%/
5.5% |
3.7%/5.7% |
東莞 | 4.5%/
4.6% |
5.3%/
5.2% |
4.8%/
4.9% |
惠州 | 6.3%/
8.8% |
5.0%/
5.0% |
6.3%/
8.8% |
珠海 | 3.8%/
3.7% |
3.2%/
4.8% |
2.3%/
3.5% |
佛山 | 1.7%/
5.0% |
2.8%/
3.8% |
2.0%/4.0% |
中山 | 5.2%/
4.0% |
5.9%/
4.0% |
5.5%/
4.3% |
江門 | 4.2%/
4.2% |
6.0%/
5.5% |
6.0%/
5.9% |
(資料來源:由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及廣東省人才開發與管理研究會合辦的《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