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Others

655港人報考首屆 「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業界料多擔當中介人角色 應考律師:5大注意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於7月舉行,吸引共655名香港律師及大律師報名參加,成績亦於9月底揭盅。當中包括了兩位律師麥家榮及趙志鵬應考,他們有什麼「過關」心得呢?有意到大灣區或內地工作的法律專業人才,又有哪5大注意呢?考獲上述執業資格者可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從事一定範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然而有業界代表預計,選擇轉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者暫不會太多,相信更多會選擇充當不同法律制度的中介人角色,提供更全面和專業的法律意見。

 

根據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律政司會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及制訂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等,以協助本港法律界迎接大灣區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需求。
根據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律政司會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及制訂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等,以協助本港法律界迎接大灣區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需求。

 

根據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律政司會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及制訂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等,以協助本港法律界迎接大灣區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需求。
根據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律政司會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及制訂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等,以協助本港法律界迎接大灣區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需求。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https://pixabay.com/

以往香港律師要取得內地執業資格,需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前稱「國家司法考試」),根據律政司的數據顯示,直至2019年,共有541名香港考生考獲合格成績,平均通過率僅逾8%。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不諱言,「法考」難度太高,令不少香港律師卻步,故法律界一直希望有關部門能放寬香港法律執業者在內地執業的門檻,為長遠發展而鋪路。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

 

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試點期限3年

為促進大灣區法律服務的發展,國務院於2020年10月印發《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明確符合指定條件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下稱「大灣區考試」),取得內地執業資格的,可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含訴訟業務和非訴訟業務),並與內地律師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可受聘於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或是港澳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並可成為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上述試點期限為3年。

善用香港獨特優勢  助內企「走出去」把外資「引進來」

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建立了完善的商業法案例,亦是亞洲的國際法律服務樞紐,可就多個範疇提供專業的法律及爭議解決(仲裁或調解)服務,加上匯聚本地及海外法律專才,陳澤銘說,這些優勢使香港成為向內地和外國企業提供國際法律及仲裁服務的理想平台。

「大灣區市場雖龐大,但香港法律執業者不能辦理內地法律事務,若他們同時持有大灣區執業資格,更能有效做好不同法律制度的中介人角色,協助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及把外資『引進來』。」

香港律師會一直為業界探索及尋求開拓大灣區市場的發展機會。 圖為該會於2018年舉辦了3次粵港澳大灣區外訪活動,與廣東省 律師協會及灣區內九個市律師協會交流。
香港律師會一直為業界探索及尋求開拓大灣區市場的發展機會。圖為該會於2018年舉辦了3次粵港澳大灣區外訪活動,與廣東省律師協會及灣區內九個市律師協會交流。

 

設立代表機構、聯營律師行 開拓內地市場

香港與內地持續更新CEPA規定,為香港法律界提供進軍內地市場的便利,當中包括放寬對香港律師事務所駐內地代表機構的代表在內地的居留時間要求、放寬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營的限制等。現時內地與香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範圍已擴展至內地全境。

截至2021年9月底,香港律師事務所(包括多家以香港為基地外的外地律師事務所)在內地設立了72家代表機構,當中26家設於廣東省。另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大灣區設立了12所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其中6所在深圳、3所在廣州、2所在珠海、1所在東莞。

其中麥家榮律師行早於17年前已進軍內地市場,在山東濟南設立代表處;另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合作,於數年前在深圳前海及廣州南沙設立聯營律師行。麥家榮律師行主管合夥人麥家榮指,目前律師行僱有逾70名員工,包括香港律師、顧問律師、見習律師、海外註冊律師(內地執業律師)、法律行政人員及其他支援員工;當中不少於3名律師兼備香港及內地的執業資格。另山東濟南代表處、前海及南沙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共聘用約30人。

 

麥家榮律師行主管合夥人麥家榮
麥家榮律師行主管合夥人麥家榮

 

該律師行提供多元化服務,以企業融資、商業及民事訴訟、內地委托公證人服務等為核心服務,由於涉及不少內地的法律事務,如為不少內地企業提供境外併購、融資和境外上市的專業服務,故需要中港兩地律師合作。

鼓勵年輕律師報考 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應考首屆「大灣區考試」的他,希望以身作則鼓勵年輕律師員工報考。他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有很多可能性,能為香港法律界帶來大量的發展機遇,希望具體的實施細則盡快出台。

香港律師取得大灣區執業資格無疑增加了自身優勢,然而能否有助開展及擴大大灣區內地城市業務範疇,麥家榮認為,需視乎本身在內地的人脈、普通話能力,以及是否熟悉內地的司法文化。「香港律師考獲大灣區執業資格可減少對內地律師的依賴,然而相信短期內仍需與內地律師合作,始終內地法制體系相對複雜,需要時間適應。」

挾香港、大灣區執業資格 冀提供一條龍服務

來自上海的趙志鵬,取得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本科學位(中國法)後到了香港深造,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的法學碩士(普通法)學位,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法律博士學位及法律專業證書,繼而通過實習,於2013年成為香港執業律師。

 

麥家榮律師行合夥人、企業融資部主管律師趙志鵬
麥家榮律師行合夥人、企業融資部主管律師趙志鵬

 

他現為麥家榮律師行合夥人、企業融資部主管律師,主要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包括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公司法律合規、債券發行、企業併購、融資等業務,為眾多香港上市及非上市公司提供法律服務。其工作涉及跨境業務,基於執業範圍有限制,故需與內地律師合作。

曾失意於「法考」的趙志鵬,決定再戰首屆「大灣區考試」終取得合格成績。他希望藉着兼備香港、大灣區執業資格,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一條龍服務之餘,亦為自己開拓更多發展機會,如可受聘於中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及當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大灣區就業:港人申請內地律師執業資格途徑

實戰知多啲

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考生:5大注意

雖說「大灣區考試」較「法考」難度低,但其大綱是在參考「法考」大綱內容的基礎上,大部分考試科目的章節和知識點基本相同,絕對不容小覷。首屆「大灣區考試」吸引655名香港法律執業者報考,當中588人為律師。如何備戰「大灣區考試」?成功「過關」的麥家榮及趙志鵬教路:

.考生需以中文應試,部分題目更要求需作答數百字,對日常習慣使用英語的香港法律執業者而言,務必加強中文書寫能力。
.不少考生久疏於系統性考試,加上考試範圍涉獵面廣,宜及早準備及訂立溫習時間表。
.內地法律以外,考試範圍也涉及港澳的基本法,考生宜留意時事,如首屆考試試題便問及香港國安法。
.可與其他考生自組溫習小組,以及請教律師事務所的內地律師同事。
.做好時間管理,特別是應付選擇題,先易後難,若遇到不懂宜先「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