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將於2019/20新學年開辦全新兼讀制「土木工程理學碩士課程 (基礎建設建造及管理)」,配合開辦已久的「土木工程 」、「建造工程及管理」(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致力培育土木工程專才。

學院鼓勵學生參加海外交流活動,包括:參觀當地的工程施工或到當地大學作交流,又或是參加大型比賽等,藉此增廣見聞,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珠海學院副校長(學術)譚國煥教授
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麥耀榮教授
珠海學院英國語文學系系主任陸潤棠教授
左起:來自不同學院的勞浩然、蒙柏旭、鄭淑沁及王善顗,早前遠赴蒙特利爾參加「2019年度經濟及商業案例比賽」,與全球16間院校派出的精英隊伍競賽,獲得難忘及寶貴的經驗。
勞浩然, 「土木工程(榮譽)工學士」 四年級
鄭淑沁, 「工商管理學(榮譽)學士」 四年級
【珠海學院專輯】
可以預見本港的大型基建發展項目仍會陸續登場,所涉的工程規模、技術要求也愈來愈複雜,對兼備學歷和經驗的土木工程和相關管理人才的要求定必有增無減。珠海學院 (下稱「學院」) 理工學院的土木工程學系今年已獲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及經行政局通過,將於2019至20年開辦全新兼讀制「土木工程理學碩士課程 (基礎建設建造及管理)」,配合學系開辦已久的「土木工程 」和「建造工程及管理」兩個 (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為有志成為土木工程專才的人士,提供了一站式的專業增值平台,迎合業界所需和市場挑戰。
珠海學院副校長 (學術) 譚國煥教授指出,預計本港未來仍有很多基建發展,除了涉及數千億元的「明日大嶼」項目外,還有各類樓宇項目的興建……無論工程的規模和所涉及的技術相信都會愈來愈複雜,因此業界對工程設計、工程管理、融資人才質與量的要求也會愈來愈高。
新辦碩士課程 強化工程師專業管理能力
有鑑於此,學院早於兩三年前已經籌辦「土木工程理學碩士」課程,希望藉着新課程,協助業界相關人士因應所需提升其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包括涉及工地 (地盤) 方面的管理。
譚教授強調,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講求管理者的經驗和實戰,如何把相關經驗及知識傳授下一代呢?為此,學院邀請了多位行內專才和精英等加入教師團隊。
力邀業界精英 教師團隊傳承經驗
「教師團隊包括來自政府、工程界,當中還有土木工程不同專業範疇經驗豐富的精英,包括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教授工程師、橋樑及道路專家、土木工程署前署長劉正光教授工程師、房屋署前總結構工程師麥耀榮教授、Dr Patrick W T CHAN、龔乃琚工程師、 Dr Robin YIP Chi Po、鄭子偉教授工程師、黃國熹工程師、林志雄教授工程師和馮澤田教授工程師等。」
譚教授深信,憑着精英教師團隊的傳承,學院的教學配套和支援,讓學生可以通過修讀碩士課程提升其在工程設計和管理等方面的才能。「課程期望招收已有經驗的工程師為主,他們已了解自己所需,藉着修讀我們的碩士課程提升在工程和管理層面的知識,在工程專業更上一層樓。」
工程項目趨複雜 工程師需與時並進
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麥耀榮教授指出,市場不斷在變,單是現在對工程涉及的財務要求已跟過往截然不同。「以前工程的規模一般屬中小型,舉例:政府或私人工程都是由工程師帶領『出標』,再找承建商承接工程項目已足夠,但近10年的工程項目規模動輒涉及數十億元,甚至如港珠澳大橋,政府總部、政府醫院等更達數百億元以上的項目,故不可能由顧問工程師一人全權應付,而現時市場已由承建商承包整個工程項目。」
他強調,工程項目愈大所涉及的範疇會愈見繁複,單是財務方面,要控制項目不超資外,還有很多法律上的問題,這些都非修讀學士課程可以掌握得到的。因此對已具備學士學位的工程師而言,要應付工程、管理層面上的新挑戰,也有增值的需要。
加強財務、法律相關培訓 配合市場所需
麥教授表示,在設計碩士課程時,已涵蓋「項目規劃和財務管理」及「合約法與合約管理」等內容,藉此加強學生在財務和法律等兩方面的知識及應用,對重點培訓相關的項目管理及技術管理人才有莫大幫助。
學院在搬入新校舍後 添置大量實驗室設備
在硬件設施方面,過去兩年學院已投放了逾千萬元為土木工程系添置許多實驗室設備,包括物聯網 (IoT) 、岩土工程、水力學、結構、建築材料及測量和環境實驗室等,以切合學生學習和緊貼業界的需要。
土木工程工學士課程兩大範疇 打穩基礎知識
現時土木工程學系涵蓋兩個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土木工程 (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及「建造工程及管理 (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為有志投身土木工程及建造工程的人士提供了打穩基礎的學習平台。
麥教授表示,「土木工程 (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涵蓋土木工程基礎、結構工程與材料、岩土工程、環境工程、水力學及廢水工程等五大範疇,鞏固學生對行業的知識和實戰技能,有助他們畢業後因應個人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所屬專業作長遠發展。
至於「建造工程及管理 (榮譽) 工學士學位」課程,則專注於建築科技與項目管理方面的訓練。課程內容涉及建造工程、項目及建造管理、建設應用科技、維修技術及管理、防火工程等,同樣理論與實踐兼備。
理論實戰並重 掌握業界新技術應用
「基建項目規模愈來愈大,如何由零開始管理項目?可以應用哪些新技術提升管理成效?近年時有工程項目出現問題,如沙中線及港珠澳大橋等,關於質量方面,我們會集中教授學生新科技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如透過監測器進行24小時監控建造結構,防止倒塌,讓學生了解當前建築方面的新技術及相關知識。」
麥教授指出,理論以外,每年學系都會安排新入讀的學生參加為期5天的測量工作營。讓新生從零開始認識興建樓宇的施工前準備,包括在指定地方使用各種測量儀器、畫地圖及定位等,透過活動讓同學加深認識、互動合作和為入讀做好熱身準備。
3個月實習 外地交流開闊視野
課程還會為學生安排最少一次3個月的暑假實習,讓學生在工地地盤、政府或顧問公司等機構實習吸取經驗。「學院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參加一星期的交流活動,例如曾遠赴溫哥華及多倫多等地,參觀當地的工程施工或到當地大學作交流或參加講座,讓學生了解當地土木工程教育,有助開闊眼界。」
土木工程課程畢業生的出路主要以投身工程顧問公司或工程設計方面的公司為主。以後者為例,工作主要在寫字樓,如準備圖則等。
畢業生出路廣泛 累積經驗走向專業
至於建造工程及管理課程的畢業生則大多在工地 (地盤) 工作,將來拾級晉升管理工作,接觸人及事比較多,兩者在工作環境、職責和合作對象也不同。「很多畢業生都會嘗試在上述兩方面工作,一邊累積經驗,一邊摸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譚教授也寄語,有意投身土木工程行業的年輕人,最重要是不怕辛苦及工作時間長。「畢業後透過實戰,不斷摸索、學習及累積經驗,過程難免會有起有跌,但最重要是肯學肯做,在香港不乏發展機會。」
土木工程與商科學生聯手出戰 參賽考驗知識與合作
分別來自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的勞浩然、工商管理學系的鄭淑沁、英國語文學系的蒙柏旭和建築學系的王善顗,4位同學以「先鋒隊」 (Trailblazers) 名稱,代表學院參加了由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協和大學 (Concordia University) 主辦的「2019年度經濟及商業案例比賽」 (ENGCOMM 2019——Engineering & Commerce Case Competition) ,並於2月19至23日遠赴蒙特利爾市區參賽,與全球16間院校派出的精英隊伍競賽。
與世界各地16隊伍競賽 亞洲唯一
是次比賽的領隊教練是英國語文學系系主任陸潤棠教授,他表示,比賽由加拿大的大型企業贊助大學舉辦,主要目的是讓修讀工程及商科學系的學生有機會共同合作解難、彼此互動交流,16支隊伍被隨機分成4個小組,每小組由4隊組成,在5日的比賽時間裏就三個案例進行比賽。
「各小組需於6小時內構思解決方案,並準備15分鐘的演示,而最後一天的案例有12小時準備。大企業會趁此機會發掘和招攬人才,是學術界的一年一度盛事。今年的參賽隊伍有來自加拿大、愛爾蘭、埃及、以色列、美國等,而珠海學院是唯一一支來自亞洲的隊伍。最終我們雖未能獲取勝利,但透過比賽讓學生可以盡情發揮才華,並能與不同隊伍交流、擴闊圈子,是最寶貴的經驗和收穫。」
出外比賽 學會享受比賽過程
隊伍成員勞浩然及鄭淑沁二人同表示,透過比賽可以接觸來自不同地區學校的參賽者及評審,是擴闊視野的好機會。「透過比賽,體會到我們與外國參賽者所抱持的比賽心態很不同,他們不在乎勝負名次,而是享受比賽過程,合作過程中我們也有被他們感染!」
參賽前隊友之間雖不認識彼此,但在整個比賽訓練與合作下,加深了對隊友的了解,在比賽中學會互補長短,盡量發揮所長,這些溝通技巧和講求團隊合作的經驗,相信對日後工作不無裨益。
參賽隊員: 發揮團隊精神 合作解難獲益良多
勞浩然,「土木工程(榮譽)工學士」四年級
「外國學科與本港學科有很大分別,贊助公司多屬軍事及航空的公司,所以比賽題目大多環繞軍事與航空,對於在港成長的我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接觸這兩個範疇的知識,所以當我們接到首個案例是要設計一個軍事通訊系統,感到不知所措。」
「慶幸的是我們各有專長,參賽前的訓練已讓我們分工有共識,比賽過程雖然有意見不一致,但經過溝通討論、資料分析後,最後都能夠合力,從香港人愛打遊戲機的手掣取得靈感,設計了一個符合人體工學的軍事通訊器。最後把整個設計、如何推銷及營運這盤生意順利匯報,每一個環節都令人難忘。」
鄭淑沁,「工商管理學(榮譽)學士」四年級
「在學院最後一年,希望把握機會多見識及挑戰自己,故報名參加比賽。比賽前,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及知識應付比賽,豈料比賽時,當知道第一個案例是關於設計軍士通訊系統後,當刻感覺緊張和一無所知……」
「即使面對困難,隊友之間都能夠互相支持鼓勵,分工合作上網蒐集資料撰寫簡報,最後我們都能夠完成,雖然並不完美,但整個競賽過程都已令人感到滿意。」
珠海學院
查詢電話:2972 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