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958名學生在今屆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頒獎禮獲獎學金和獎項,其中兩名從港大法律學院畢業的女生昨一同在頒獎禮獲嘉許,她們畢業後發展南轅北轍,25歲的曾懷恩踏上編舞路,盼從事藝術共融;26歲的孫子晴將負笈海外,冀以法律幫助小眾,笑言「大家不同崗位,陪伴一個人行不同階段的路,是美麗的事情」。

從法律到跳舞 盼更「貼地」接觸小眾群體
958名學生在今屆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頒獎禮獲獎學金和獎項,其中曾懷恩昨獲4萬元獎學金,她2022年畢業於港大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每當形容自己,她總用上「心急」二字。她昨回顧實習時,察覺法律程序往往冗長,同時當事人也有心理支援的需要,使她亦着急起來,「有什麼方法可很切身、很貼地幫到他們?」她又發現,自己更傾向直接幫助有需要人士。
相關文章:經驗法律行政人員 可代表客戶出庭應訊 律師重要左右手
後來,曾懷恩萌生趁年輕轉跑道的念頭,自小學芭蕾舞的她,現就讀演藝學院編舞課程,主攻現代舞。她憶述,曾參加共融舞蹈工作坊,與殘疾人士共舞,發現他們勇於嘗試新動作,透過舞蹈建立自信,「健全人士不會想到的動作,比如輪椅挨後再轉,無想過動作可如此有趣」。
苦讀法律5年,最終踏上沒「錢途」的跳舞之路,被問曾否擔心生計,曾懷恩說父母給她空間發展,又笑言「想做個有錢的藝術家」,「不算『嘥』……這5年我經歷過、見過的事,幫我成為更成熟的藝術家」。她曾將社會結合藝術,把委託人遭性暴力的經歷融入舞蹈。她相信可透過跳舞更「貼地」接觸小眾群體,盼推出舞蹈共融計劃,支援在漫長法律程序當中的人。
相關文章:跳舞挑戰社交平台爆紅 韓K-pop產業拓編舞家舞蹈員發展空間
同科港大法律生 擬負笈哈佛助小眾
去年畢業於港大相同雙學位課程的孫子晴,則選擇留在法律界。她獲30萬元海外研究生獎學金,擬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碩士,盼推動對性小眾、囚權的保障。在港大「臨牀法律教育中心」實習時,她見證有委託人不知已超出檢控期限,無法討回公道。有見香港缺乏法律普及教育,她矢志日後擴展大學的法律援助服務,讓公眾了解法律。
相關文章:大灣區律師。執業發展|港法律界:兩地律師非競爭關係 信涉外議題可合作
鐵窗進修工科 釋囚獲獎

學習不因畢業止步,中年人及釋囚也可再出發。昨日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頒獎禮,亦有5名在職人士獲獎,表彰他們積極自我增值,當中有更生人士獄中進修工科,出獄後任職平水員,又有前旅遊領隊轉任特殊學校宿舍助理。
潘煜培20多歲時曾誤入歧途,因而經歷數年鐵窗生涯。在獄中,他修讀僱員再培訓局(ERB)的「展台建造及佈置基礎證書」課程,學會閱讀圖紙、搭建展覽台板,「最主要好奇,想了解、想學……出社會後也想找工作,起碼有一技之長」。
出獄後,他參加善導會就業計劃,在建築公司任職平水員至今已6年,更考獲半熟練及熟練技工資格。閒時他亦與更生人士組成義工隊,到社區帶街坊長者做伸展運動。
前旅遊領隊轉職特殊校 自我增值獲表彰
任職領隊近30年的陳國輝,因疫情失業,報讀ERB保健員課程,在特殊學校任職夜間宿舍助理,負責照顧行動不便者,替他們睡覺時翻身、照顧大小便需要、看管醫療器材等。
相關文章:女青ERB醫護課程着重知識及技能訓練 再培訓畢業學員成中西醫護支援人員 事業展所長
起初他擔心夜班工作,日夜顛倒,但最終適應,家人也理解。中年轉職,他不覺辛苦,「(特殊需要學童)給我感覺有朝氣,始終年輕人,雖然殘障,但仍擁有向前的未來、仍在成長」。他盼日後服務少數族裔的特殊需要人士,因此修讀烏都語等外語;為了協助院內學童用AI創作漫畫,他又完成兩個AI課程。
相關文章:【轉換事業跑道】空姐領隊轉任學護 善於溝通為病人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