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8間資助大學本學年起取錄非本地生限額放寬。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今學年在八大修讀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生增至26,600萬人,當中約17,200人修讀學士學位,相當於本地學額約23.2%。各大學亦在文件交代國際化措施,至少5間表明正開拓中東和非洲生源。
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八大國際化措施。教育局文件提及,過去5年非本地學生人數逐步增約20%,上學年(2023/24)約23,100人,形容已「創歷史新高」,當中來自逾百個國家或地區約14,800名學生正修讀逾200個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佔該程度本地學額19.9%。
文件提到,八大近年針對地招收中亞、東亞、東南亞、東歐、中東、非洲等國家學生,並前往越南、泰國、哈薩克斯坦、印度等舉辦講座或工作坊,其中中大表示正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越南、中東及中亞等,以吸納優秀海外生,今年入學的非本地生獎學金亦「加碼」,總額按年增19%至1.1億元。
相關文章:本學年八大資助學士非本地生增至逾1.7萬 教大佔比率最高 港大人數最多
中大非本地生獎學金年增19%
理大表示正積極開拓中亞、中東、非洲、歐洲及南美等具潛力市場,包括派遣代表團訪問,加強與當地學校合作及與高中生聯繫,同時舉辦多場針對海外學生及家長的主題講座。浸大表示,為開拓新的生源,正積極聯繫中東、非洲和歐洲的「選定國家」,例如卡塔爾、阿聯酋、毛里求斯和西班牙。
城大表示過去一年在汶萊、尼日利亞、加納等新興市場舉行逾45項本科生招生活動。科大表示,針對如印度、印尼和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招生,亦曾取錄來自阿布扎比等地學生。
港大表示正積極與全球頂尖高中及政府機構結盟,商討學生升學及獎學金事宜。嶺大透過擴大學生住宿比例吸納人才;教大表示在內地推行品牌及廣告宣傳計劃等招生。
相關文章:教育及職業博覽多元升學就業資訊 留學部署:新興韓法 傳統英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