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行山徑一定好累好辛苦?未必,一切視乎規劃。識得揀樹蔭多、補給多、退路多的「三多」路線,再預早計劃主線以外的支線路段,臨場便可因應同行者能力調整路線,進可攻、退可守。今日介紹的大嶼山郊遊路線,正是人人都可盡興而歸的「三多」路線,即使是平日運動量不多的上班族、OL都應付到!
愉景灣→梅窩 新手探古之行
兩名90後山系女生蔡婷茵(Avis)、李嘉怡(Kylie),2017年創辦社交平台專頁The Hikipedia。2020年決意挑戰香港50山峰,花了半年多時間,只出動17次便達標,平均一次連走3峰,更將過程寫成《香港山峰50全攻略》。
今次她們介紹的路線,由大嶼山愉景灣出發,途經天主教熙篤會聖母神樂院,走到梅窩銀礦灣的探古之行;主線路段約6.5公里,大家可按能力及臨場表現,決定是否多走3.5公里支線路段,到銀礦洞和銀礦瀑布。Kylie和Avis說今次路線可邊行邊認識大嶼山歷史,雖然並非全程都有樹蔭覆蓋,但樹蔭集中在最辛苦的上斜路段,加上途經的最高處只約240米,即使新手也能應付。
相關文章:【城市健行】打工仔鬆一鬆 從香港公園走到中區自然徑 城中綠蔭散步路線(附物理治療師上落斜護膝貼士)
規劃「三多」路線:樹蔭多 補給多 退路多
行山經驗豐富的Avis和Kylie,經常帶朋友上山,面對行山初哥,她們認為在路線選擇上需花點心思,最重要是行得輕鬆,才有機會讓對方愛上行山。
她們建議採取「三多」策略:應選擇一條對方可應付的路線,而且路線要盡量短,最好可以輕鬆的步伐在3至4小時內完成。「三多」路線即樹蔭多、補給多、退路多,以這次介紹的路線為例,較吃力的上斜路段完全有樹蔭覆蓋,補給點約在2公里的長沙欄、5公里的東灣頭路各有一個;而退路方面,如下山後感到力有不逮,Kylie建議可在銀礦灣一帶的士多慢慢休息,甚至放棄前往銀礦洞、銀礦瀑布一段長約3.5公里的來回路程,以免令對方留下「行山好辛苦」的壞印象。
相關文章:戶外抱石成熱門運動 路線多變考體能 運動攀登教練教安全要點
Checkpoint 1:穿過彎曲村路 訪尋天后廟
從中環3號碼頭乘搭渡輪到愉景灣,在碼頭出閘後便可開始今次旅程。先向左轉,沿廣場徑直走,再左轉入愉景灣道,直走右轉入遊艇徑,可在更亭對面發現一個稍為隱蔽的路口,它便是稔樹灣村的入口。穿過彎彎曲曲的村路,很快便來到石級前的分岔口,這時可先跟着路牌指示到checkpoint 1──天后廟。
從前稔樹灣村住着許多漁民,村內因而建有天后廟。翻查資料,天后廟原本建於1920年代,但在抗日期間村民因擔心天后娘娘受戰火所擾,便將神位遷至對岸的坪洲,直至戰後的1972年,村民才集資重建廟宇並迎回天后神位。至於現時眼前所見的天后廟,則是重建於2003年,只餘廟內的天后像及左右護法,流露歲月洗禮的痕迹。
Checkpoint 2:挑戰「苦路」 賞六角形聖母亭
回到分岔口,改走聖母神樂院方向的石級而上。Kylie說整條路線最艱辛的「苦路」由此展開,要連走約2公里上坡路才到達下一景點。一聽到「苦路」,記者便被兩位山系女生嚇一跳,擔心得想拔出行山杖準備上斜,原來「苦路」另有所指。聖母神樂院聖職者仿效朝聖者前往耶路撒冷拜苦路的敬禮方式,特別在聖母神樂院碼頭至神樂院之間設有14處苦路。
幸好苦路坡度不算大而且有樹蔭覆蓋,所以實際上並不太辛苦,約50分鐘便來到checkpoint 2──聖母神樂院主建築群。
資料顯示,大嶼山聖母神樂院約建於70年前,當時院長李博嵐神父在一次演講上表示會建小禮拜堂、聖經堂、宿舍及倉房,還會建設農場及養牛。到了1977年,據《工商日報》一篇報道記載,神樂院飼養了1000隻力康雞,日產逾千隻雞蛋;同時又有百多頭荷蘭乳牛,每日可產2000瓶大嶼山神樂農場鮮奶(即日後的十字牌牛奶),主要供應給俗稱法國醫院的聖德肋撒醫院、律敦治療養院及各大酒店,可見當年神樂院的畜牧事業頗具規模。直至1980年代因牛奶需求過大,聖母神樂院才將牛奶業務遷移至元朗大生圍生產。現時聖母神樂院的畜牧設施大多已荒廢,只餘下小花園、聖堂及宿舍部分,當中小花園內採用中西合璧建築風格的六角形聖母亭是最受歡迎打卡位。立於永援聖母橋對面的聖堂則因疫情關係,暫停對外開放。
相關文章:【城市漫遊】打工仔鬆一鬆 飲涼茶等巴士 訪尋歷史建築 見證歲月留痕
Checkpoint 3:觀景亭遠眺坪洲、迪士尼樂園
離開神樂院,山路平緩易走,但在小路盡頭處仍要多走數十石級才能登頂,來到路線的最高處,亦是checkpoint 3 ──觀景亭。Avis說在觀景亭前面的草坡位置很開揚,可一覽對岸的坪洲全貌,遠處亦可看到迪士尼樂園及竹篙灣隔離中心。
離開觀景亭沿石級下山,很快便到達銀礦灣泳灘,可先在石級旁的士多稍事休息及補水。
Checkpoint 4:巴士總站公園內找石碑
來到梅窩碼頭前最後一個景點checkpoint 4,Kylie帶我們到巴士總站公園內找石碑。雖然記者也常路經這個公園,卻從未留意石碑的存在。走近一看,發現一塊石碑頂部刻有「李府」,四邊都刻有「食邑稅山」4個字。
參考界石下由古物事務監督提供的資料,此石碑在1955年被發現,據說設於梅窩涌口,未能確定豎立日期,但據考究可能在1265年後豎立,用以標誌宋朝官員李昴英(李文簡)的食邑界限。據稱由於石碑位置屬油蔴地小輪公司所有,因此小輪公司曾邀請考古學家前往鑑定,並從清朝《新安縣志》內找出石碑的主人:「大奚山,在縣南一百餘里,一名大漁山……山下有村十餘,多鹽田,宋以為李文簡食邑,今仍之。」文中所謂的食邑,是宋皇帝賜給李文簡徵稅的封地,直至清朝康熙年間仍為李氏後人的產業。其後因小輪公司要發展附近土地,才將石碑移至現址。1977年在大嶼山東北部的萬角嘴發現另一塊形制與字樣相同的界石,已移至香港歷史博物館收藏。
相關文章:【戶外運動護足要知】著涼鞋攀山涉水隨時爛腳拗柴?專家教你如何揀選合適的高性能涼鞋
支線路段:銀礦灣有無銀礦?
行到銀礦灣,前往「食邑稅山」石碑前,沿東灣頭路經過銀鑛灣渡假酒店,可右轉進入昔日熱鬧的梅窩涌口街,在盡頭右轉到梅窩鄉事會路,便可跟着路牌指示向白銀鄉及文武廟前進。走到白銀鄉,經文武廟再穿過白銀鄉門坊,左轉進入離島自然歷史徑走約5分鐘,便會來到銀礦瀑布及旁邊的已廢棄銀礦洞。
根據漁農處前助理處長兼香港野外學會創辦人饒玖才著作的《香港地名探索》所述,鉛是香港最早開採的金屬之一,最有名的有鄰近沙頭角邊境的蓮麻坑礦洞及城門水塘北端的鉛礦坳。至於大嶼山亦有開採鉛礦石,但由於發現內含小量的銀,而銀的價值又較高,因此便捨鉛而取銀為地名,銀礦灣、白銀鄉便是因此而命名。後來發現銀含量過低,礦洞在開採數十米後便停止採掘,淪為廢礦洞。
參觀完畢,並在瀑布旁乘涼消暑後,便可原路折返到梅窩碼頭,搭渡輪回中環。
相關文章:慢走山間 感受大自然 放鬆享受身心森林浴
【路線】
全長:主線約6.5公里, 支線約3.5公里
需時:主線約2.5小時,支線約1小時(不連拍照)
交通:前往大嶼山愉景灣可於中環3號碼頭乘搭渡輪;回程可於梅窩碼頭乘渡輪返回中環
溫馨提示:量力而為,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勿為靚景而冒險
文:周群雄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