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life Balance

【戶外運動護足要知】著涼鞋攀山涉水隨時爛腳拗柴?專家教你如何揀選合適的高性能涼鞋

【明報專訊】打工仔平日長時間逗留室內,周末假日自然想衝出戶外、親親大自然!夏日炎炎,進行戶外活動時,不單只要慎防中暑,亦要注意穿戴正確防護裝備,以免受傷。像近年流行山系打扮,高性能運動涼鞋成了休閒型格穿搭潮物,在山野或沙灘,亦有不少人穿上運動涼鞋登山遠足或玩水上活動。專家指出,高性能涼鞋對足弓承托力的確較佳,但非萬能至適合上山下水;著錯涼鞋,隨時弄傷腳趾和拗柴。

一般涼鞋vs高性能涼鞋

涼鞋常被指不利於足部健康,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牀導師(物理治療)黃嘉豪指,一般休閒涼鞋鞋底偏薄,缺乏對足弓的承托,長時間穿著腳部易疲累或腳跟痛。

黃嘉豪(張淑媚攝)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牀導師(物理治療)黃嘉豪(張淑媚攝)

近年各品牌推出運動涼鞋,標榜舒適、貼腳、減震、防滑、速乾等不同性能。「高性能涼鞋的內底(insole)較貼合腳形、厚身;一般涼鞋則較扁,比較兩者對足弓的承托,高性能涼鞋表現較理想。」黃嘉豪解釋,足部有3個足弓,包括內足弓、外足弓和橫足弓,如果涼鞋內底設計貼合足弓形狀,能提供一定承托力,即使走路一段長時間,腳掌都沒那麼容易疲累和不舒服。另外它們的鞋底亦有一定厚度,且鞋跟厚度比鞋頭稍高,鞋底前薄後厚有緩衝效果,較厚的鞋跟就如氣墊(cushion)一樣可吸震,「一般人行路是腳跟落地,然後是腳掌再到腳趾。如果鞋跟較厚,承托力會較好,行路腳跟先落地的話,就沒那麼容易腳跟痛」。

相關文章:【城市健行】打工仔鬆一鬆 從香港公園走到中區自然徑 城中綠蔭散步路線(附物理治療師上落斜護膝貼士)

涼鞋包覆度低 水上活動易被沙石刮損

高性能涼鞋標榜抓地、透氣、快乾,不少山系潮人尤愛穿來上山下水。黃嘉豪認為獨木舟、直立板等水上活動,雖然毋須如行山等戶外活動需長時間步行、站立,對鞋的承托力要求不高,但高性能涼鞋卻未必是好選擇,「玩獨木舟、直立板時,如果會由一個沙灘去另一個沙灘,有可能會被沙石、蠔殼等弄傷腳趾、腳背或腳跟,較適宜選擇包覆度較高的水上活動鞋」。

行山、露營等戶外活動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不建議穿著涼鞋,「涼鞋保護力很有限,容易刮損、蚊叮蟲咬、曬傷、沾上細菌」,穿密封的鞋再加上棉襪就最理想。

林嘉雯(受訪者提供)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受訪者提供)

較適合短距離行山或中距離低難度家樂徑

黃嘉豪則認為,「假設山路難度不太高,高性能涼鞋的確便利,因為穿著方便,夏日天氣炎熱之際腳部不會太焗,腳汗較易蒸發,感覺較舒服」;但要注意路經山澗或一些較多沙石的路段,穿著沒有包覆前腳掌的涼鞋,容易因沙石入鞋而使腳趾受傷。另外,運動鞋和行山鞋完全包覆腳踝,固定腳跟不會左右搖晃,但涼鞋後跟位置大多只有一條帶連接,缺乏對腳踝、腳跟的承托;當露營時背上重背囊走長距離路程,很容易拗柴。

他認為高性能涼鞋較適合在休閒活動穿著,如散步、逛街、短距離行山或中距離而難度不太高的家樂徑等;如路經山澗,建議揀有鞋頭包覆的款式,提升保護力。「若是較多沙石路段,或身負很重的背囊,就建議穿著中腳筒或高腳筒的行山鞋。」林嘉雯提醒,「腳有傷口就不應該在溪澗或沙灘涉水」,避免受金黃葡萄球菌甚至食肉菌感染,後者可引致生命危險。

相關文章:戶外抱石成熱門運動 路線多變考體能 運動攀登教練教安全要點

涼鞋配棉襪 吸汗減起水疱

現在流行穿涼鞋配搭襪子,會否妨礙透氣?或是襪子可加強保護,著涼鞋攀山涉水也不怕受傷?

行路時,腳和涼鞋不斷摩擦,可能會形成水疱,黃嘉豪表示,「襪能夠減少皮膚與鞋面摩擦,減低水疱風險」。吸汗功能方面,他則認為未必有太大分別,「穿涼鞋時,腳的皮膚直接與空氣接觸,汗水會直接蒸發」,而穿著包覆鞋頭的涼鞋,穿襪就可幫忙吸汗。另外,腳汗較多的人,如果穿著的涼鞋緊貼腳掌,汗水揮發會較差,這樣的話著襪會較理想,襪會吸汗並排走。他建議,天然材質的襪(如棉質),會較人工合成材質(如人造纖維)好。

棉襪吸汗——穿涼鞋加棉襪,除了是潮流穿搭方法,更能吸汗及減低起水疱、患皮膚病風險。(DavorLovincic@iStockphoto)
棉襪吸汗——穿涼鞋加棉襪,除了是潮流穿搭方法,更能吸汗及減低起水疱、患皮膚病風險。(DavorLovincic@iStockphoto)

涼鞋積聚汗水 「醃」皮膚易腳臭

「穿了襪保護會好一點。」林嘉雯指,涼鞋看似通爽,但汗水會積聚在涼鞋內,「醃住」皮膚,易有腳臭,而且街上有很多細菌、真菌,如果沒有時常清潔涼鞋,汗水、細菌、真菌積聚,會增加患皮膚病(如腳癬、汗皰疹等)風險,穿襪就既可吸汗又能每天更換,「保持腳部乾淨、乾爽,穿襪其實很重要」,腳汗多的人更應帶備後備襪替換。坊間有涼鞋聲稱使用了快乾物料和抗臭技術,林嘉雯表示,「用快乾物料可能會好一點,而抗臭技術就不知道效用有多真確,因為這些產品質素參差」。如果不喜歡在涼鞋內穿襪,她建議,不要每日穿著同一對涼鞋,並要勤於清潔,「清潔後一定要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風乾」,確保乾透才好再次穿著,以免細菌滋生。

相關文章:夏天不再尷尬。兩招去除衣物汗漬汗味|梳打粉乾茶包助吸汗味 白醋浸衫除汗漬【附短片】

怎樣選擇一對合適的高性能涼鞋?

1. EVA舒適易變形 PU硬身承托佳

怎樣選擇一對合適的高性能涼鞋?可從物料、厚度,並結合活動、個人腳形而選擇。鞋子常用EVA和PU物料;EVA較輕、軟、舒適,貼合腳形,但容易變形、損耗;黃嘉豪指出,「研究指EVA材質的鞋大約能行480至800公里,而PU約1126公里,換算作馬拉松42.195公里計算,EVA鞋大約跑10次馬拉松後就要考慮更換」;相對而言,PU較為耐用、不易變形,行沙石路時承托力亦較好,不過物料偏向硬身,「行平路時穿物料較硬的鞋或需較用力,雙腳較快疲累,平路的話選擇軟身的物料會較好」。

2. 鞋跟厚過鞋頭 坑紋抓地防滑

黃嘉豪提醒,「鞋底厚度不應一致,鞋頭與鞋跟厚度應有差異,鞋頭厚度約10毫米,而鞋跟應比鞋頭厚6至12毫米」。他指,這是針對跑鞋鞋底的理想厚度,因目前有關涼鞋的研究不多,但購買涼鞋時仍有一定參考價值。「研究指鞋頭底部厚10毫米左右最好,除了因為此厚度有一定保護力,還能在重量與厚度間取得平衡;鞋底愈厚就愈重,亦會浪費愈多能量。」有研究指鞋每重多100克,就要付出多1%能量,「雖然1%能量看似不多,但如果行一段長路,甚至跑馬拉松,影響就會很明顯」。難道每次買鞋都要帶把尺量度?未必,「最重要還是穿上腳時的舒適感;而且起碼摸上手,鞋跟要比鞋頭厚一點」。

坑紋抓地——想選擇適合戶外活動的涼鞋,可留意鞋底,如有較多起角及坑紋箭嘴,抓地力較強。(Grigorev_Vladimir@iStockphoto)
坑紋抓地——想選擇適合戶外活動的涼鞋,可留意鞋底,如有較多起角及坑紋箭嘴,抓地力較強。(Grigorev_Vladimir@iStockphoto)

另外,想買一對抓地力較高、可防滑的涼鞋,又應如何選擇?「如果見到鞋底比較多起角、有坑紋箭嘴,抓地力就會較強。」不過他又指,即使有這些坑紋設計,但若鞋底物料易損耗,坑紋或容易磨蝕。「可以感覺鞋的舒適度,會否比起一開始買鞋時腳容易累,行路覺得承托力不足,甚至出現痛症,都可能是換鞋的信號。」

3. 一扭一屈 測試涼鞋性能

買高性能涼鞋時,除了看用料、設計、鞋底,黃嘉豪教路,還可以做以下兩個測試。

– 鞋頭、鞋跟反方向扭:

扭鞋頭時留意鞋的中間部分有沒有明顯變形,「理論上鞋的中腳掌部分講求承托力,扭一頭一尾時理應前後各有少少扭曲,但中間部分不應該變形」。如果扭動時影響到中間部分,即代表中腳掌部分承托力不足夠。

鞋頭、鞋跟反方向扭(明報製圖)
鞋頭、鞋跟反方向扭(明報製圖)

– 鞋頭向上屈:

行路時腳趾會向上屈曲,鞋頭部分應該都可向上屈,貼合行路時的腳部活動;但若鞋頭偏硬身,無法向上屈,活動時前腳掌或會不舒服。

鞋頭向上屈(明報製圖)
鞋頭向上屈(明報製圖)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