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在科技的助力下,現時許多企業均轉向運用數據與科技進行決策分析,以作出重要的決策,提升營運效率。香港恒生大學(下稱「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開辦「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以及兩個學士學位課程:「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和「供應鏈管理」,除了為想投身資訊科技與工商管理,及供應鏈管理行業人士,打下堅實的事業基礎外,同時培訓善用供應鏈管理高階知識的管理人,為企業籌謀革新的解決方案。其中5名課程學生及畢業生均認為,恒大的學習生活啟發了他們創新科技的思維,不同的實習經驗更助他們與業界接軌及適應職場,迎接未來的事業挑戰!
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 打造創新科技人才 實現供應鏈數碼化
供應鏈管理是很多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利用創新科技管理環球供應鏈已是大勢所趨。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副主任黃彥璋博士表示,企業現時可透過在供應鏈管理運用各樣創新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技術、數碼化生態系統等去實現供應鏈數碼化。
供應鏈管理是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及過程。「供應鏈中各環節不可分割,它是環環相扣的一個整體。例如蘇伊士運河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關口之一,早前運河的阻塞事故令全球供應鏈管理受到衝擊。另外,全球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各國的疫苗物流亦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大挑戰。」
他不諱言,近年大眾對供應鏈的風險管理關注度提升了。「由於運送貨物的過程牽涉貨船、飛機、火車和貨車,自然會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油價,其他還包括貿易戰、稅項等,種種原因令行業上落頻繁。」
學習建立穩建的供應鏈 分析不同危險和風險
其中恒大開辦的「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GSCM)把供應鏈危機管理加入課程中,帶領學生由選取供應商地區及分佈層面等方面入手,學習建立穩建的供應鏈。「近年企業愈來愈重視風險管理以應對不同突發事故對供應鏈的影響,課程會更深入地分析不同方面的危險及風險。」
黃博士表示,GSCM培訓學生成為具備分析頭腦的管理專才,懂得善用供應鏈管理的高端科技及各種建模系統,着重電子商貿及大數據,為企業革新和設計解決方案。
近年學生的背景愈見多元,包括不同行業,如航空、海運、貿易、財務、製造業、甚至從事法律及保險賠償的管理人等。「他們藉學習全面的環球供應鏈管理,優化相互聯繫的商務流程和運營。其中一些航運延誤相關的保險賠償、法律等知識,同學可在運輸物流與法律一科中學習到。另外有關永續發展的挑戰,如何在營運方面用較少的成本減低碳排放等課題也會涉獵。」畢業生除可投身於與航空、速遞、貨櫃碼頭及船公司相關之企業,亦可投身企業的物流或供應鏈部門等。
姚家馨(Camy):鞏固工作知識 表現工作熱誠
Camy 投身物流行業約10年,近5年來從事生產計劃的相關工作。現為生產計劃員的她,於提供製造、採購和生產工程支援的日資公司工作,職務是根據客戶訂單安排生產計劃。在生產計劃排單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客戶的交貨日期、公司的生產能力,供應商物料供應能力、訂單處理等。她表示,工作過程要跟不同負責人共同協作完成,因此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為了裝備自己和汲取不同的知識,Camy現正以兼讀形式修讀「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二年級生),「課程內容多元廣闊,例如會講解現時最新的倉務知識和應用(如RFID),我可將這類知識於工作上學以致用。」剛轉職不久的她說,進修除了鞏固工作知識外,亦可表現出工作熱誠,面試時有一定優勢。
課程內容上,她直言十分喜歡「管理人員的決策建模(Decision Modelling for Managers)」這科,因為課題跟生產計劃很有關,要利用不同的數據推算貨物的進度、產能、質量等,她笑言:「成功做出一份綜合平衡的生產計劃,便是工作最大的滿足感!」
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 與時並進 設商業物流和航空運輸專修
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之一,作為亞太區重要的區域分銷及物流樞紐,本港一直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主任巫耀榮博士表示,供應鏈管理是利用科技,從而管理和整合客戶、供應商和傳輸網絡,讓企業以最準確的數量、最適切的時間和地點,達至最優的總成本,為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
「近年受惠於電子商貿的持續增長,帶動了一些新興職位的人手需求,如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流程分析師(Process Analyst)、供應鏈分析師(Supply Chain Analyst)等。」他認為,以上職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而冷鏈運輸則是另一發展蓬勃的範疇。
他以跨國業務的公司為例,很多物料和貨物的製造商、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牽涉不同的國家地區,當中需要一個統籌的角色,對整體的運營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其中供應鏈分析師負責採集和分析相關資料、優化系統的基礎,確保供應能滿足需求,並且促進整個供應鏈過程更加完善順暢。
行業最大挑戰 面對升級和轉型
恒大開辦的「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BBA-SCM)專注培養學生運用最新科技,教授學生從採購、生產,以至運輸和物流過程中的管理知識、分析技巧和量化分析方法,理論與實務兼備。「學生在三年級時,可按個人興趣,選修商業物流或航空運輸專修組別。」前者的內容包括品質管理、採購管理、資源系統的分配;後者集中講解香港空運市場的發展,「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當中航空運輸業快速復蘇,空運佔物流業市場重要席位可見一斑。」
巫博士表示,現時行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升級和轉型,舉例:物聯網方面,貨物追蹤是社會大勢所趨,當中涉及不同公司的合作交流。另外硬件方面,例如企業將貨倉改裝自動化、使用供應鏈管理系統和雲端應用等,均有助提升效率和減省人手。「為要應付不同的挑戰,業界對人才的資訊管理和商業知識要求比以前更高。」
他說,約4成畢業生投身運輸物流工作,1至2成從事貿易工作,其餘的則分布在政府和各行各業。畢業生起薪點約16,500元,累積工作經驗了5、6年經驗後的薪酬有機會倍升。
黃芊樺(Sarah):進修拓展眼界及思維
Sarah大學畢業後,投身北歐運輸公司任職Graduate Trainee至今約2個月,主要負責貨託(海運與空運)和營運優化及銷售的工作。修讀BBA-SCM期間,Sarah曾到芬蘭交流3個月,見識很多新事物。此外,又曾到澳洲一所運動旅遊公司的市務部實習,提升了她對英語能力的信心。另外也曾在香港免稅店的電商部門實習,體驗倉庫的處理程序。
她最難忘的是學期末的項目計劃:「這是四年中最難和自由度最大的項目,要將大量的數據資料作詳細分析,同時考驗同學的演說技巧。」
現階段的她會先爭取工作經驗,再部署進修計劃。她對物流業的前景相當樂觀,「有意報讀者要對這行充滿興趣,同時要多觀察四周,因為供應鏈的覆蓋範圍很廣,抱遠大的見識與眼界,才能與不同人士作有效的溝通。」
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榮譽)學士課程 培訓學生善用決策科學概念、資訊科技工具
近年,金融科技、雲端科技及電子商務發展快速。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主任胡鎮浩博士說,疫情令很多人的生活模式作了變化,此亦帶動很多商業運作模式的改變,包括對資訊科技的倚仗,「以前擁有或善用資訊科技和系統的機構以大企業為主,但近年很多中小企也轉型,走向數碼化。」
他以近年市場新興的職位如Customer Insight Analyst為例,主要是處理數碼營銷、線上線下互動和社交媒體的日常運作,如在e-Campaign中尋找顧客的真正需求,加強對不同顧客群的理解,再協助公司的營銷部制定針對性的方案。當中管理好數據庫、提取有用的數據、蒐集相關的資訊、進行深入的客戶和活動分析已環環緊扣。
其中恒大開辦「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榮譽)學士課程」(BMSIM),教授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的應用與整合,訓練學生善用決策科學概念和資訊科技工具,運用理論與數據模型分析以提供商業方案,同時回應業界對人才的需求。
課程配置工商界常用軟件 助工作更快上手
胡博士說,老師除了會教授學生最實在和必需的商業知識,也着重增進學生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巧,「我們會把工商業界用到的軟件和系統,配置入課程當中,學生在投身職場前已具備相關軟件的應用能力,有助日後工作時更快上手。」
「學生除了是資訊科技的使用者之外,亦為支援新科技和軟件的開發者,需因應不同市場需求而作出調整,學習以開發者和用家的角度去思考。」老師會定期與其他學院和業界交流,務求令學生得到最新的資訊和技術。
此外,學生可藉到不同國家地區交流,或到不同機構實習,應用所學知識和汲取實戰經驗,以提高就業競爭力。如有同學到數碼港、科學園的機構實習,參與資訊科技和升級轉型方面的工作。他指,畢業生出路甚廣,除了向商業分析師等方向進發外,編程能力較強者更可投身成為系統分析師。
BMSIM畢業生楊礎丞(Samuel)和兩名4年級學生張澤耀(Nathan)及吳曉晴(Katy)對學習各有體會,三人對未來出路均感樂觀,希望將來投身商業與數據分析的工作,發展個人事業。
課堂所學有何得着?
Katy:進修使我學會如何利用數據做分析和決策,現正參與設計一個協助學習的應用程式(App),製作時我要以用家角度出發令使用者投入,過程有趣。能將過往學習的知識整合,加上看到使用者的進步,很是滿足呢!
Nathan:大學提供很多學習資源之餘,老師亦願意給予幫助。我們在決策科學科技實驗室上課,方便進行小組討論,並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的軟件,如Oracle、SAP、 MS Project、Minitab、DataGrip、Qlik Sense等,可說是「全方位、大包圍」式的學習。
Samuel:畢業後加入了恒大大數據智能中心擔任項目助理,至今約5個月。現時的工作主要為編程、數據分析和內容管理。我最開心的是能將課堂學習的學以致用,當中一些項目需要作文字分析,加深了我對Python和NLP(自然語言處理)編程技術的認識。
多元實習機會 學以致用
Samuel:我曾分別到深圳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本地科學園的初創公司實習。在深圳工作時,需跟不同部門的人溝通,學習成為前端平台和後端開發工作的中間人。至於在初創公司,則很多工作要「一腳踢」,更要自學電腦語言配合開發團隊的要求。對新人來說,兩次皆是個很好的鍛煉過程。
Nathan:實習時曾到百貨公司的品質管理部當實習生,讓我可將大學所學習的編程技巧、測試和解難能力等概念和知識應用在工作上,製成方案。
對行業前景有何看法?
Katy:現時副修市場學,其中在電子行銷中,學習到如何運用數據提升市場推廣的效果,希望日後向資料分析方面發展。
Samuel:不同行業和科技融合是大趨勢,政府和大灣區均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和數據化的發展,職位和晉升空間比傳統行業高,我相信資訊科技會令各行業持續進步!
Nathan:這行的發展不會停,人才會愈來愈多,愈早學習對投入社會有幫助!
香港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
電話:3963 5247 (BBA-SCM) / 3963 5509 (BMSIM) / 3963 5043 (MSC-GSCM)
網址:https://scm.hs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