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奧、殘奧會圓滿落幕後,全運會也接近尾聲,運動員取得佳績,除了有賴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外,背後一班醫護人員也功不可沒,其中擁有運動員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吳俊霆(Elton)和運動心理學家盧綽蘅(Karen),如何透過他們的自身經驗和專業幫助運動員克服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以爭取佳績?他們在跟進殘疾運動員與普通運動員的問題時有何不同的經驗?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足球比賽常見的一幕:「運動員碰撞躺地後,旁邊的隊醫會立即趕來,快速治療後,運動員重新回到場上……」
駐場物理治療師 講求專業+經驗
運動員在比賽中受傷應該繼續或是暫停?除了運動員、教練、醫生外,駐場物理治療師是有份提供專業意見的一員。健衡物理治療及專項訓練中心主診物理治療
師Elton表示,「運動員一般的傷患都是扭傷、骨折、甩骹等,但由於運動場上的設備和儀器難跟醫院、診所相比,所以十分講求醫護人員的臨場診斷和治療!其中駐場物理治療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外,經驗也很重要。」物理治療分不同專科,除了運動專項,還有兒科、胸肺科等。
作為隊醫一份子的物理治療師,他們的工作包括賽前為運動員包紮或用手法治療減低他們受傷的風險;如運動員於比賽中受傷,他們要即時評估傷勢及進行場邊治療,加速其康復進度。賽後亦要為運動員拉筋、按摩、處理傷口等,使他們能以最佳狀態繼續參與比賽,爭取佳績。此外,治療師也會協助改進運動員的表現,例如:有跑步運動員患嚴重扁平足,他們要跟教練溝通,除了建議使用鞋墊外,還可透過運動或包紮的方法改善。
運動創傷着重實用性 個案不盡相同
Elton工作中曾接觸很多運動員,當中包括殘疾運動員,「他們跟普通運動員一樣,同樣很需要物理治療服務,例如輪椅劍擊運動員,部分是下肢傷患、缺陷或癱瘓,容易出現高低盆骨、腰痛等情况,因此每次訓練或比賽後都要伸展放鬆,以免傷腰。他們拉筋除了要別人協助外,往往要用普通運動員的雙倍時間,真的不容易!」此外,由於部分殘疾運動員的盆骨長期傾側一邊,在腰椎不平衡下,他們無論如何練習也好像不夠力,「我們要協助為他們治療,將腰椎和盆骨扶正至正確的位置,改善發力問題。」
本身也是運動好手的Elton,多年的運動及治療經驗使他十分了解運動創傷。「我身體多處也受過傷,亦曾醫治自己,因此更明白運動員的處境和問題,知道不同訓練和治療方法的實用性!」他指,運動創傷講求實用性,每個個案不盡相同外,也並非只限於某些方法,以運動包紮為例,運用理論之餘,亦要因應運動員的受傷位置和情况作改動等。
日常工作:助運動員處理傷患、紓緩和保養
他說,大部分運動員都是年輕的,因此復原能力較高,他們的傷患多屬勞損性創傷,例如肌腱發炎、拉傷等。「全職運動員每日練習6至8小時,處理傷患猶如吃飯一樣是必須的。事實上,在運動物理治療範疇中,除較嚴重的骨折、甩骹外,紓緩和保養也是治療師日常的工作。」
他不諱言,「痛症不難醫治,但要令運動員保持或突破過往的表現,便要投放很多心機,如要協助他們練習關節穩定性或改變姿勢。」每次運動員破紀錄也令他很有工作滿足感,「自己做不到,看見別人做到也感到十分開心!」
行情:現時香港有3000多名註冊物理治療師,約一半在公營機構,3成在非牟利機構,1至2成任職私營機構,Elton相信,當中從事運動專項的物理治療師有數十人。
運動心理學家 用心理學提升運動員表現
港隊游泳代表何詩蓓曾說比賽奪獎:「80%是心態,20%是體能和訓練。」由此可見運動員心理質素的重要。現為Inner Edge運動心理學顧問公司顧問的Karen表示,運動心理學家主要通過心理技能訓練協助運動員及表現者發揮最佳表現,包括處理與運動心理相關的問題,例如運動員的倦怠、身心疲累(burnout)等情况。
她分享,運動員遇上的問題,一般是比賽緊張、沒信心、怕輸等,「我們會先了解運動員的背景,如知道他對運動的看法。有時候運動員克服不到某一關,未必是欠缺信心,或有其他因素。」
跟教練溝通 了解殘疾背後原因
同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專責委員的她說,殘疾運動員面對的問題跟普通運動員相若,包括心理障礙或專注力等,舉例:他們或較易感到疲倦,影響專注力,可教他們放鬆技巧有助改善。「進行諮詢前,為了更有效溝通,我會先跟教練或機構了解運動員殘疾背後的原因,例如是先天或發生意外而造成。」
運動心理學適用於不同運動員身上,每人的需要不一樣:「視乎運動員的性格、抗壓力、成長環境等因素。舉例:一線運動員希望維持高水平,由於成績會影響收入,部分人的壓力或來自經濟;至於二三線的學生運動員,他們除想提升表現外,還要兼顧讀書和運動,有時未能分配好時間,也會造成心理壓力。」
具運動員背景增說服力 多元模式克服心理障礙
曾為游泳港隊成員的Karen不諱言,由於她曾走過運動員的路,對服務對象來說較有說服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其專業技巧。她現時的工作形式包括個人諮詢、團隊諮詢等。以個人諮詢為例,她會為運動員提供個人化心理技能計劃,幫助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並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團隊諮詢方面,會因應運動員要求,到比賽或訓練場地觀察表現,或在比賽前後提供心理諮詢。另外也會出席講座及開設工作坊等,做一些公眾教育等工作。
她指,其服務對象不只運動員,還有教練、家長等,「有時教練會遇上跟運動員相處、激勵團隊等方面的問題。另一些較年輕的運動員所表達的或有限,我會先跟其家長作一兩次的諮詢後才接觸他們。」此外,她亦曾為音樂家、舞台表演者、大律師等提供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