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Education

教大人文學院學生 從義工服務體驗不一樣的教與學 擴闊眼界實踐理想

數年的大學生活轉瞬即逝!在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分別就讀人文學院「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的游惠珊(Shanna)及「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的魏進彥(Edwin),在積極學習的同時,更善用課餘時間累積多元化的義教、義務工作、「上莊」等經驗。前者曾到韶關、貴州、蒙古參與義教活動,體驗在不一樣的教學環境下的「學」與「教」;後者則遠赴非洲,協助進行海豚研究等工作,更為當地學童進行環保教育……面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他們如何打破隔膜?箇中的親身經歷,對即將畢業的他們,日後在教學路上帶來什麼啟示呢?

大學生活的意義,不應只是追求知識,累 積不同的經驗也十分重要。教大人文學院 學生游惠珊及魏進彥善用課餘時間,分別 到了內地義教及到非洲義務實習,不僅能 應用所學,更學會了知足。
大學生活的意義,不應只是追求知識,累積不同的經驗也十分重要。教大人文學院學生游惠珊及魏進彥善用課餘時間,分別 到了內地義教及到非洲義務實習,不僅能應用所學,更學會了知足。

Shanna:別讓大學生活留白 校內校外充實體驗

Shanna

DSE成績:中文(5*)
就讀課程:教大「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五年級
畢業後目標:小學中文科教師

小學時,Shanna曾經歷一段失意的日子。在老師的鼓勵下,她參加了朗誦及戲劇比賽,重拾對學習的熱情;而中三那年的甘肅義教經歷,更感染她立志成為教師。DSE中文科考獲佳績的她決意入讀「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向着中文科教師目標進發。主修研習由語言、文學、文化與傳意,以及語文教育四個學科範疇組成,Shanna除學習各項中國語文知識,還須提升個人的語文能力。

內地義教學以致用
多元體驗收穫豐

大學生活不應只是課堂上的學習, 也應把握機會參與課外活動,多與社會、世界接觸,充實人生兼擴闊視野。Shanna把每年訂下的目標逐一完成: 一年級時「上Hall莊」,擔任聯宿會主席,從中掌握了籌備活動、佈置設計等技巧;二年級時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如義務剪髮、派飯、收集剩餘蔬菜等;三年級時當宿舍導師,負責關顧和輔導宿生,並參與三次內地義教服務;四年級及五年級則專注到中學及小學實習。

其中到韶關、貴州、蒙古參與義教活動令她印象猶深,事前需與其他同學設計課程、準備教具、編排舞蹈等。她憶述:「能與當地小學生一起於操場成功跳一支舞,令我十分感動。」

Shanna身體力行到韶關、貴州、蒙古參 與義教活動,當地小朋友的熱情投入、笑 臉回饋,令她感覺活動充滿意義,更堅定 了當教師的信念。
Shanna身體力行到韶關、貴州、蒙古參 與義教活動,當地小朋友的熱情投入、笑臉回饋,令她感覺活動充滿意義,更堅定了當教師的信念。

她以到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落後村落進行義教活動為例,面對只懂蒙古語的小朋友,她需透過身體語言、玩遊戲來打破隔膜。此外,她更走入貧民窟進行家訪,深入了解當地小朋友的生活。「他們所的房屋由木板建成,生活空間極度狹窄。雖然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長大,但依然努力學習,盼望日後能讀大學,以知識改變命運。」所見所聞,令她深覺自己很幸福,也學會知足,更堅定了當教師的信念。

大學生活的意義,不應只是追求知識,累 積不同的經驗也十分重要。教大人文學院 學生游惠珊及魏進彥善用課餘時間,分別 到了內地義教及到非洲義務實習,不僅能 應用所學,更學會了知足。
大學生活的意義,不應只是追求知識,累積不同的經驗也十分重要。教大人文學院 學生游惠珊及魏進彥善用課餘時間,分別 到了內地義教及到非洲義務實習,不僅能應用所學,更學會了知足。

疫情下實習新常態 清晰事業方向

課程讓Shanna同時掌握中小學中文科的教學技巧,透過兩次實習,累積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亦對日後的事業發展方向更清晰。「首次是到中學實習,在疫情下進行,需使用Zoom上課,於本科課程所學的『資訊科技與中文教育』選修科知識正好派上用場。」

第二次是到小學實習,負責教授小一及小五學生,當中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及非華語(NCS)學生,考驗她能否調節教學進度和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靈活應用課程所學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巧。已通過「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試的她,已做好就業準備,希望畢業後能任職小學。

Edwin:工作實習+義務服務+學術交流 做好就業準備

Edwin

DSE成績:中國歷史(5*)
就讀課程:教大「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五年級
畢業後目標:中學中國歷史科教師

教師被譽為「靈魂工程師」,中小學在老師的悉心陪伴下成長的Edwin,熱衷於閱讀中國歷史書籍,成功入讀「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為成為中國歷史科教師打好基礎。

他先後到過兩間中學實習,面對初中學生,他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帶出探究焦點,並以引發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為目標。對準備應考DSE的高中學生,他則以整理筆記為主,嚴格按照考試範圍教授有關知識。Edwin說:「學生們表現活潑,看到他們會為答中問題的同學拍掌,給予鼓勵,我大為感動。」

遠赴非洲參加實習 宣揚環保信息

實習以外,重視環保的Edwin於大學四年級時,參加了志願組織Africa Impact為期一個半月的「海豚研究及海洋保護實習計劃」,於東非的旅遊新熱點桑給巴爾(Zanzibar)出海觀察海豚的生態及協助進行研究,「我曾試過被海豚包圍,一起暢泳,印象十分難忘!」

上述計劃亦包括向當地學童進行環保教育工作,如與其他義工合作舉辦廢棄物資重用工作坊。Edwin指:「我們一起到沙灘撿拾膠樽、碎布,製作環保磚,為廢棄物賦予新用途。雖然彼此語言不通,需靠當地大學生輔助翻譯,但小朋友仍留心聽講,因他們需要學習有關知識,增加收入,去改善生活環境。這不禁令我反思在教學路上,應從學生需要着手。事實上,部分學生欠缺資源,作為教師,我們更應全面掌握他們的需要,並盡力支援他們。」

他亦分享於埃塞俄比亞轉機途中,仍不忘觀察歷史元素:「在埃塞俄比亞機場看到了不少中文字,埃塞俄比亞有東非『小中國』之稱,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倡導下,中非交往愈來愈多⋯⋯」是次經歷讓他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及認識了不同國家的朋友,英語會話能力亦大大提升。

到台灣學術交流 走訪史蹟探索台灣史

此外,Edwin到了台灣學術交流一個學期,「台灣史與中國內地的歷史密不可分,是次交流除了到國立政治大學上課,也參觀了國立歷史博物館和不同歷史遺蹟(如台南五妃廟)等。」他相信有關經驗對將來擔任交流團帶隊老師不無幫助。

Edwin趁年輕到非洲當義務實習生,從 中認識了不同國家的朋友,現時仍有保 持聯絡呢!
Edwin趁年輕到非洲當義務實習生,從中認識了不同國家的朋友,現時仍有保持聯絡呢!

中國歷史不是一門沉悶的學科, 他希望畢業後能學以致用, 因材施教, 靈活使用如「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等不同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

課程名稱 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聯招編號 JS8105 JS8416
入學要求 有關入學要求可瀏覽教大網頁:www.eduhk.hk/degree/jupas.htm
修讀模式 5年(全日制)
畢業出路 ➢ 本課程的畢業生能夠兼具豐厚的學術及專業知識,就業前途良好。他們可獲得「香港註冊教師」資歷*,成為合資格的中學或小學中文科教師。
➢ 除任職專業教師外,畢業生還可以利用所擁有的學科知識和才智技能,在不同行業發展,如政府部門、新聞機構、出版社等。
➢ 本課程的畢業生將兼具豐厚的學術及專業知識,就業前途樂觀。他們可獲得「香港註冊教師」資歷*,成為合資格的中史科教師。
➢ 除任職專業教師外,畢業生還可以利用所擁有的學科知識和才智技巧,到多個行業發展,例如政府部門、博物館、出版社等。
查詢資料 2948 7150

a5b060@eduhk.hk

2948 7964

a5b083@edu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