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Health Care

護士用心服務「打動」病人 醫管局護理學專業文憑 訓練全人護理新一代

現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護校二年級學生的June,因疫情令她重燃「護士夢」;Wing是首批獲醫管局晉升的副顧問護師,她以護士助人專業為使命,現正攻讀博士學位。兩人不約而同都是經護校的專業訓練,易地而處體驗護士對病人的重要性。今年醫管局與明愛專上學院(下稱「明專」)繼續以護理學專業課程協作計劃模式,合辦四年制「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畢業生取得註冊護士資格外,更可優先升讀明專的護理學學位課程,最快一年便可獲學士學歷,踏上護理專業路!

醫管局與明愛專上學院合辦「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透過四年的 專業培訓包括課堂理論及臨牀實習,培育新一代護士人才。
醫管局與明愛專上學院合辦「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透過四年的專業培訓包括課堂理論及臨牀實習,培育新一代護士人才。

學生Share

梁亞六(June):由空姐轉戰護士 體現臨牀工作重要性

梁亞六(June)
梁亞六(June)

背景:DSE主修文科,包括經濟及會計;大學修讀會計學。畢業後成為機艙服務員約4年,疫下決心轉型,現為明愛醫院護士學校「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二年級生。

「中學時曾入院做割盲腸手術,當時待在醫院心情很差,幸得到護士的關心和鼓勵,令我變得堅強。受他們影響,我從小就夢想成為護士,選科時卻因非理科背景而卻步,最後選修會計。」畢業後任職空姐數年,疫情雖令June「無得飛」,卻重燃起她的「護士夢」。June蒐集資料後,知悉報讀醫管局護士學校課程不一定要理科背景,更有人形容護校出身的護士「十項全能」,遂決心報讀。

實習經歷挑戰大 期待累積多元經驗

二年級上學期,June正式「出ward」(到醫院實習),她笑言真實病房比想像中更忙碌,需要同時處理多種事項。「我先後到過普通科門診和老人內科實習,協助處理日常護士工作如量血壓、驗血糖、洗傷口等。有一次,當我替一名病人量度血壓時,發現對面病牀的伯伯身體顫抖,我便立即通知導師並協助量度體溫。導師料病人將會發燒,15分鐘後再為他探熱,他果然發高燒。其他護士稱幸好能及早發現,才能盡快為伯伯提供適切治療。」這次經驗令June更實在體現細心觀察病人的重要性。

June指,由於她欠缺理科背景,護校安排了許多「補底」課程,助她提早掌握基本理科理論及知識,消除了她的學習疑慮。她亦十分欣賞「同輩導師計劃」:「計劃安排師姐做我的導師,遇上問題能即時求教,使我獲益良多。」她期待未來能到不同病房學習,吸收更多臨牀經驗和知識。

職場Share

司徒詠嫻(Wing):首批獲晉升副顧問護師 兼顧臨牀指導工作

司徒詠嫻(Wing)
司徒詠嫻(Wing)

背景:2011年醫管局護士學校畢業。畢業後投身醫管局擔任註冊護士(普通科),在醫管局「三年抱兩」計劃下到過兒科及婦產科工作,其後接受兒童深切治療、心胸肺外科專科培訓。2018年晉升資深護師,2022年晉升至副顧問護師一職。

近年醫管局為完善護理職系的晉升階梯,增設了副顧問護師職級,為有志朝專科護理發展的護士提供臨牀管理工作以外的選擇,Wing是首批獲晉升至副顧問護師的資深護士之一。「我現時主力在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工作,晉升後,約8成時間專注於臨牀技巧及工作,另外約兩成時間連同顧問護師進行臨牀指導工作。」

不忘護士「初心」 真誠態度勝於一切

Wing自投身護士以來,一直努力進修,提升自己的護理專業水平,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護校畢業後,她除了接受醫管局提供的在職培訓及專科培訓外,亦先後在2011年及2013年於香港大學修讀護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現時更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些學習經歷讓她鎖定了未來發展方向。

Wing入職醫管局後首先獲派往兒科工作,眼見所學能實實在在幫助到生病的小朋友,是最大的滿足感來源。「護士工作不僅是照顧病人,還要實踐全人護理,關注病患家屬的感受和需要。」她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以真誠態度看待護士專業。護士如何揀選專科發展?「在實習及實戰過程中,可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發展方向,譬如個性較活躍,可考慮朝急症科發展。」

行情。實戰

4年護理學訓練 體驗式學習成就「好護士」

「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護士?所謂『好』,應由躺在病牀上的病人來說,最重要是能夠『打動』病人,用生命影響生命。新一代都是『Multi-task』的高手,這是他們的優勢;但同時要懂得開着『五官』,時刻洞察病人身心狀况的轉變,給予他們最及時和真誠的照顧。」——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校長張可耘博士

截至2023年2月底,醫管局的護士數目以全職等值計算約為29,500人,今年亦計劃招聘近3,000名護士。現時醫管局護士學校共開辦兩個護士課程,除四年制「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外,還有兩年制「登記護士(普通科)訓練」課程,前者畢業生可成為註冊護士,後者可成為登記護士。

課程涵蓋廣泛 理論與臨牀實習兼備

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校長張可耘博士指,「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已開辦了兩屆,部分學生去年開始到醫管局的普通科門診及非急症病房等進行實習。她表示,課程近年新增「遺傳學及基因組醫學發展」一科,由醫管局的專家教授,以切合護理專業所需。

此外,現時不少病房都會配備機械人,可以進行視像探病、接收家屬用品或在兒科病房內播放音樂。「課程亦會教導學生操作病房機械人等新科技,這樣有助他們在實際工作時更易適應。」

張校長(左)示範操 作病房機械人。
張校長(左)示範操作病房機械人。

護士提供的是「全人護理」服務,涉及身心社靈,要多角度、細心觀察病患需要。張校長說,以上課程着重體驗學習,透過各種參觀活動豐富學習體驗。除了醫院實習外,老師會因應學習主題安排學生外出參觀,如到「精神健康體驗館」利用虛擬實境技術(VR)親身體驗精神病的徵狀,並與朋輩支援人員即場交流;又參觀過智慧城市的相關展覽、輸血中心等。

重視模擬訓練 師生關係密切增學習成效

模擬訓練亦是課程的強項。張校長表示:「明愛醫院護士學校設有不同的模擬病房,學生會利用真實個案的數據進行模擬學習,場景像真度甚高。」經過幾年疫情,張校長坦言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少。她指護士工作講求有效溝通,除了跟病患者溝通外,還有醫護團隊、家屬等,「透過模擬訓練,有效加強學生洞察力;學習『交更』時精準地交代病人情况。」課程首年着重打穩基礎,第二年則開始臨牀實習,兩者互相配合,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張校長(左)正在指導June (右)核對藥物的程序,對細節
張校長(左)正在指導June(右)核對藥物的程序,對細節要求一絲不苟。

她續說,明愛護校師生關係密切,校園接近醫院範圍,同學實習時容易得到老師的適切支援。其他的資源和支援包括:醫管局網上學習中心、明專圖書館及學生輔導服務等,均有助學生主動學習。

「三年抱兩」計劃 新人接觸不同專科

同學畢業後可加入醫管局成為註冊護士,醫管局的「三年抱兩」計劃協助新人接觸更多專科工作。她解釋,「護士入職首三年要到兩個不同專科工作以擴闊眼界,累積臨牀經驗。他們會獲分派一名導師,支援日常工作上遇到的難題。」

她認為,新一代護士要保持正面心態、樂於溝通,也要有洞察病人狀况轉變的能力。「四年的學護生涯並不容易,要堅持當護士的『初心』,最重要的是『有心』服務及對待病人!」

 

課程Q & A

問:「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的內容有哪些?

張校長:「護理學專業文憑」屬資歷級別5的課程,學習時數逾1600小時,實習時數亦不少於1400時。課程內容廣泛,其範疇包括健康科學(如基礎科學、生物學)、社會科學(如心理學、社會學)、護理專科(如基層醫療、護理理論)、臨牀常用技巧(如打針、洗傷口)及健康評估等。

問:DSE畢業生沒理科背景,可報讀「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嗎?

張校長:沒理科背景的學生也可以報讀。課程涉及解剖學、心理學等,具備理科知識學生固然佔優,但護校及明專亦有推出多項支援學習措施,如「e-Learning Modules」網上教學增值模組、面授增潤學習課堂、導師諮詢時段及網上問答平台等,協助學生打穩基礎,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學習支援。

問:面試過程如何?有何貼士?

張校長:除了要符合成績要求外,申請者亦須通過面試。以「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的面試為例,我們會考慮申請者過往的工作經驗、個人體驗、課外活動等,亦會透過小組和個人面試,測試申請者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對社會和時事的認識。

護士課程入讀條件

晉升階梯及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