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專輯】
在人人可以做記者的年代,傳媒人站在新聞或社會事件的最前線,如何突圍做出好的媒體產品?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傳理學院創立55年,一直致力培養傳播業界精英。學院所開辦的四大碩士課程:傳理學文學碩士、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國際新聞文學碩士,更順應市場需求持續注入網絡科技及新媒體傳播元素,讓學生掌握最新專業知識和技術,成為業界所需的跨媒體傳媒人才,既在不同崗位上各展所長,也同步推動業界跨步向前。



傳理學文學碩士:培育廣告公關人才 緊貼市場發展大勢
社交媒體是現時主要的傳播平台,大眾生活受社交媒體影響而改變,近年市場出現新的專業和職位,其中網絡產品相關的從業員,如網絡內容營銷、產品運營、人機交互設計的職位炙手可熱。浸大的「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緊貼媒體的發展趨勢,為網絡時代的廣告、公關及媒體培養大批優秀人才。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互動媒體系研究助理教授、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表示,現時網絡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產品也是紛繁複雜,「產品研發、內容拓展及設計,特別需要創意和人文素養。好的內容及產品,必須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才能與其產生共情,單靠程序員開發難成事。」

課程歷久常新 添新科技、互動元素
浸大的「傳理學文學碩士」開辦至今已27年,課程一直秉持訓練媒體及公關機構、私人公司的傳媒人才為宗旨,涉獵媒體、廣告、公關、傳播學行業領域的知識。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副主任王丹博士表示,網絡需要具素養的內容把關者,推動社會健康發展,「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順應市場趨勢,近年加入不同的數碼媒體與科技應用內容,如在2022至2023學年新增「互動媒體」專修。

專修課程包括互動媒體跨國研究、互動媒體經濟學、互動媒體敘事及腳本等,為有志從事互動媒體產品開發的學生提供培訓。「學生在第二學期的互動媒體工作坊裏,把自己的產品想法實踐。這是一個很前沿的專修,畢業生可在互聯網公司找到對口的工作,如產品經理。」
多元選修科與市場接軌
該課程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度,選修科目以多元化見稱,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及未來職業發展作選擇。課程設置上,必修科較偏重研究,學生須修讀「傳播學理論基礎」、「媒介與社會」、「傳播學研究方法」,打穩理論基礎,對打算在傳理研究方向發展,或踏入傳播業的學生同樣有利。除理論知識外,課程亦兼顧實踐與技術層面,選修科目內容覆蓋「數據可視化操作」、「公關多媒體寫作」、「廣告管理」、「消費者透析」等。
課程每年都會加入新的選修科或作更新,近年更多着墨於新媒體、互聯網相關的內容,包括新增「媒體融合:理論與實踐」選修科,與市場接軌。另外,疫情令大家更關注健康話題,政府、衛生機構如何更有效處理及傳播防疫資訊更見重要,如課程去年推出「健康傳播」選修科,緊貼大勢。
畢業生出路:媒體及公關機構,投身網上媒體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新工種。
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跨傳媒管理人 為數碼轉型解難
隨着大數據在全球傳媒業受到廣泛應用,傳媒管理人可通過大數據分析讀者的行為和喜好,去設計媒體平台,以及製定新聞取材與報道方向。浸大傳理學院和商學院合辦「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讓學生同時掌握工商管理和新媒體業務營運的專門知識。
在追求點擊率的年代,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或較高質量的深度報道更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其中制訂新聞媒體標準、意識問題所在、在衝突中作出平衡、提出解決方法等,成了傳媒管理人面對的課題。
拓展更多傳播方式 為機構帶來穩健收入
「數碼轉型使傳播體驗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僅是傳播渠道的轉型,也涉及文化及管理價值觀的改變,對於媒體組織來說是管理方式的轉型。」黃博士指,現代傳媒管理人要理解轉型的意義,以作出正確的決策。
「傳媒管理人可拓展更多的方式,以帶來持久的穩健收入,例如透過社交平台為客戶推廣商品及投放廣告。」王博士提醒,機構與不同平台合作運營,要先了解他們的政策,以及不同國家的規定等。
學習氣氛濃厚 媒體營運人才輩出
網絡瞬息萬變,從業員要有全面裝備,才能跟得上科技的變化。黃博士指,最近有調研發現,記者的待遇正不斷提高,大眾對傳媒業恢復信心,更多人願意入行,對新聞專業的興趣亦有所提升。

浸大的「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開辦逾15年,為新生積累了龐大的人脈資源。課程圍繞媒體行業,結合大眾傳播及商業管理技巧,四門必修科目為「傳媒管理入門」、「企業財務管理」、「策略管理與商業政策」及「環球營銷策略」。學生也可選修「創業發展」、「環球人力資源管理」、「領導理論與發展」等商業類科目,在專攻新傳媒管理營運技術之餘,亦吸收公共行政及商管領域的知識。科技與新媒體議題方面,課程則提供「傳媒與傳播大數據分析」、「傳媒與科技」、「社交媒體與社交網絡」、「新媒體設計及傳播」等選修。
畢業生出路:從事傳媒及企業營運工作,包括公關、廣告及傳媒管理行業,或在人力資源界發展,部分則從事製片及文化產業。
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研發新媒體產品技術 培訓跨學科通才
近年不少新聞機構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去挖掘新聞故事,一些經濟類及硬新聞亦已通過大數據自動生成。浸大的「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培育具備媒體與傳播知識,以及懂得運用科技的跨學科通才。
「虛擬主播幾可亂真,ChatGPT不僅是個聊天機器人,它更可代辦撰寫各類文書工作。」王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被廣泛應用,現已滲透各新聞媒體中,從蒐集、生產到發布的過程,無處不在。

結合雙學科優點 培育T型人才
她說:「雖然平台的推薦系統會利用機器學習,按用戶喜好去推送新聞,但一般資訊技術員未必完全了解媒體運作,傳播界需要既有數碼傳播知識,同時擁有計算機科學技術的『T型人才』,輔助團隊開發。」
浸大傳理學院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於2019年合辦的「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正是為培養相關人才所設,它是目前全港首個着重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在傳媒領域應用的跨學科碩士課程。

重視批判思考 課程設計體現人文修養
業界提倡「科技向善」,借助科技造福大眾,以上課程核心偏重於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媒體應用,必選科包括「數碼媒體中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分析」、「數碼媒體中的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人工智能和數碼媒體工作坊」。
王博士表示,課程不單傳授技術,亦培養學生修養,選修科涉及倫理層面,例如「算法文化」會探討媒體盲目跟從數據的弊處,「數碼媒體的數據安全、私隱和道德」論述數據挖掘衍生的私隱問題,而「社會科學理論概論」則是教授更多理論方面的知識。報讀學生背景多元,文理本科皆有,課程特意開設「媒體與傳播基礎」及「數據科學編程基礎」兩個銜接科目,供學生鞏固基礎。
此外,「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被納入教資會「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2023/24學年入學),為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共6個名額,資助上限為12萬元)。
畢業生出路:媒體相關的數據挖掘、產品營運開發的工作;大學及其他研究機構擔任研究工程師,進行數據挖掘、研究設計、維護平台運作的工作等;或繼續深造。

國際新聞文學碩士:全球化時代 了解世界傳媒運作
新媒體帶領傳媒進入全球化時代,市場競爭激烈,新一代傳媒人要緊貼時勢,具廣闊的國際新聞視野、紮實的語言基礎、了解世界傳媒的運作。浸大「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為現職或準新聞從業員裝備講故事、新聞編採、影像製作等專業能力。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複雜的世界,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緊密交織。浸大開辦的「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側重探討香港和中國大陸以及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國際新聞發展與變化。
黃博士說:「藉着探討國際關係和時事,讓學生了解大中華地區的發展;從局部看整體,從而培養他們的視野和不同的專業能力,以及提升判斷力和分析能力。」

兩專修選擇 資深傳媒前線任教
「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於2007年開辦,致力提供高水準研究生教學。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財經報道和分析方面需要大量人才,故課程設立國際新聞和財經新聞兩個專修供學生選擇。
其中財經新聞課程主要培養具備開闊的國際政經視野、深入的財經分析能力及專業新聞知識的財經新聞記者。而國際新聞課程則注重將課堂理論與新聞實踐和結合,力圖培養對國際政治文化有深入理解,並能熟練運用新媒體的新聞人才。
增民生相關報道 選修拓職業路向
疫情讓大眾更關注周邊生活,黃博士表示,除了政治等較嚴肅的社會議題外,課程亦希望培訓學生在文化、民生等不同新聞層面的知識,如去年新增「食物與文化報道」選修科,即有此用意。「對母語非英文的學生,報道民生新聞,可能是進入英文媒體的最佳切入點。」他透露,課程正探索更多報道的方向,如科技報道等課題更是趨勢。
課程除提升學生於國際新聞相關領域的學術修養外,也重視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學習財經、大數據、數碼傳播的基礎知識,當中的科目內容涵蓋多媒體新聞、財經新聞、新聞法與職業操守、國際衝突報道、新聞攝影、傳媒與傳播大數據分析等領域。
王博士指,課程導師來自不同的華語及英語媒體,擁有豐富業界經驗。「我們會舉辦普立茲獎得主工作坊,邀請知名記者來校開講;也曾邀請港台校友,帶領同學做廣播作品,探索民生話題。」此課程重視語文根基,希望申請者有較好的英文背景,以適應英文新聞寫作與報道的課程要求。
畢業生出路:傳統及數碼媒體、國際新聞機構、財經媒體等機構的新聞從業員。
提升軟硬件設施 體驗式學習增成效
浸大傳理學院的四大碩士課程不限學生的本科背景,他們可按未來出路抉擇;近年各個課程順應社會與傳播行業的發展加入跨學科、跨專業等不同元素,推動畢業生走在前沿,在媒體、廣告、公關、科技等各傳媒崗位上大放異彩。
王博士表示,浸大傳理學院每年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海外學習考察,跟各地媒體機構及業界人士交流;考察團多年來到過不少地方,例如到倫敦電影學院和當地學生合作拍攝短片、參觀印度的媒體機構等,以及到泰國、韓國及新加坡等遊學。

此外,學院亦會不時舉辦研討會、專家講座,以及為學生組團參加各地媒體峰會,了解媒體發展趨勢和向知名企業管理人取經,例如傳媒領袖講堂,曾邀請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作席上客。她相信,學生在此氛圍中學習,將必有所收穫。
浸大傳理學院碩士課程簡介 |
||||
課程名稱 | 傳理學文學碩士 | 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 | 國際新聞文學碩士 | 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 |
課程結構 | 非互動媒體專修:27個學分:必修科目6分,選修科目21分 互動媒體專修:27個學分:必修科目6分,專修必修科目12分,選修科目9分 |
27個學分:必修科目12分,選修科目12分,畢業報告3分(可以選修科目代替) | 27個學分:必修科目15分,選修科目12分 | 30個學分:核心科目18分,選修科目12分 |
修讀年期 | 1年全日制/2年兼讀制 | |||
入學資格 | .持有或即將領取認可大學之學士學位 .具特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本科學位非英語授課則需提交有效英語成績:IELTS綜合評分達6.5分或TOEFL 79分或以上) |
.持有公認的大學或機構頒發的學士學位 . 具特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本科學位非英語授課則需提交有效英語成績:IELTS綜合評分達6.0分或TOEFL 74分或以上;大學英語六級CET-6達到450分或以上) |
||
就業出路 | 媒體及公關機構,可投身網上媒體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新工種 | 媒體營運管理,包括公關、廣告及傳媒管理行業,也可選擇創業 | 傳統及數碼媒體、國際新聞機構、財經媒體 | 傳統及數碼媒體、公關公司、科技公司 |
查詢電話及網址 | 3411 2545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comm |
3411 8158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mgt |
3411 2389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ijs |
3411 8123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aidm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以有關機構公佈為準。)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電話:3411 8154
網址:http://www.comm.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