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工所面對的社會問題愈趨複雜且多元,從貧富懸殊、失業、精神健康,以至青少年問題隱蔽化、少數族裔的生活適應等,重重挑戰不言而喻!考驗他們是否具備嶄新思維,懂得善用社會資源及跨專業合作,為服務對象提供全面的支援。於「第三十一屆優秀社工選舉」榮獲「新秀社工」獎項的梁兆騏(Michael)及劉寶榆(Kathleen),前者從事青少年抗毒服務,除陪伴戒毒/販毒青少年及其家人走過人生低谷外,亦透過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毒品帖文及搜尋高風險用戶,有助網上介入;後者則從事幼稚園駐校工作,支援非華語幼兒及其家長,為他們連繫社區資源,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獲得適切治療。疫情期間需暫停面對面服務,兩人又如何靈活應對挑戰,繼續與服務對象同行呢?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新秀社工Michael:耐心與堅持 助戒毒青少年及家人走過人生低谷

社工年資:近6年
現職: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抗毒服務單位主任
於城大主修犯罪學的Michael,畢業後跟隨教授工作,先後從事青少年犯罪研究及學生事務支援工作,及後在教授的建議下,進修了中大「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課程,成為了轉職社工的契機。「自小有服務別人的心,校外亦有參與義工服務。」過往的工作經驗,正好為現時工作派上用場。
相關文章:轉職社工 以生命影響生命 進修碩士結合工作經驗與閱歷 服務他人
過往工作經驗 助轉戰社工界發揮所長
Michael於2016年加入了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的抗毒服務,服務對象主要包括戒毒及販毒青少年及其家人,為他們提供輔導、關懷及支援。由青年工作幹事起步的他,從事戒毒輔導工作,及後獲晉升為計劃主任,去年12月再進一步晉升為服務單位主任。
回顧數年的社工生涯,有何難忘經歷?他分享於新人階段,進行法庭外展服務時遇着一名家長,其女兒因販毒案被捕,有機會面對長期監禁。無助的她每天都在責怪自己未能做好母親的責任,通過他的介入輔導和陪伴,終讓她逐步放下執着想法,負面情緒亦得到改善。「現時她只希望女兒在獄中過得好。」
相關文章:「優秀社工」不忘初心 堅守核心價值與服務使用者同行
疫情令吸毒隱蔽化加劇 應用大數據分析適時介入
近年社會不斷轉變,青少年問題更見複雜,Michael表示,高危處所於疫情期間關閉,令吸毒隱蔽化情况加劇,為社工帶來更大的挑戰,要懂得靈活應對,包括善用不同平台及配合嶄新科技,以提供更到位的服務。
以大數據分析為例,能應用於社工服務層面,完成了「大數據分析文憑」課程的他表示,該中心與科技公司合作,推行分析毒品相關帖文的研究項目,透過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毒品帖文及搜尋高風險用戶,有助社工適時網上介入,以及制定出針對性的預防教育和工作策略。

「社工是一門面對人的工作,在疫情期間需暫停實體服務,見個案、進行輔導小組及正向活動需改用Zoom進行,雖然為工作帶來困難及挑戰,然而催生了我的新思維,需探索更多不同的網上平台,期望為服務發展注入新動力。」
相關文章:優秀社工 樂與服務對象同步行 親身經歷成助人推動力
從前線到行政管理工作 講求領導能力
前線工作以外,Michael目前需兼顧更多的行政管理工作,連他在內有7名來自不同年資的社工同事,工作講求領導能力。「社工工作不能單打獨鬥,需要團隊之間通力合作,互相分享經驗及智慧。我希望能成為同事的榜樣及支撐點,帶領他們向共同目標進發。」
如何做好青少年抗毒服務社工的工作?
Michael稱, 戒毒路途不能從零到一,當中涉及不同階段,過程中服務對象尤其需要別人的肯定及信任。作為抗毒服務社工,要給予耐性、表達同理心之餘,亦需接納自己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不能失去希望。
新秀社工Kathleen:支援非華語學童及家長 及早識別及介入危機

社工年資:約5年
現職:保良局幼稚園駐校社工
早於中二已立志成為社工的Kathleen,於港大修讀「社會工作學學士」課程期間,曾到新加坡的復康醫院實習,畢業後,更到了當地開展社工職業生涯,於樟宜綜合醫院任職了2年醫務社工,主要負責支援離院病人。
及後她回流香港,喜愛小朋友的她,獲聘於保良局,從事幼稚園駐校社工,負責支援幼兒及其家長工作,包括幼兒及家長親職小組/活動,個案輔導及相關行政等工作。「新加坡是一個匯聚多元種族、文化及宗教的國家,上司得知我具備當地工作經驗,遂安排我負責支援非華語學童及家長。」
公餘學習烏爾都語 與非華語人士「同聲同氣」
目前Kathleen為兩間位於深水埗及東涌的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服務,8、9成學童也是非華語學童,他們來自不同國籍及家庭背景,當中包括免遣返聲請人/難民,服務需要不盡相同。為了與非華語人士建立關係,除了以英文、圖片溝通外,她更於公餘時接受基礎的烏爾都語訓練,以增加「同聲同氣」的親切感。
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屬先導計劃,她不諱言,於起步階段機構提供的英文支援較少,需靠自己翻譯製作小冊子及經常到圖書館尋找合適的英文繪本, 工作挑戰不少。「猶幸現時有6、7間幼稚園同樣有較多非華語幼兒, 能與同事互相分享經驗,加上有外籍老師協助翻譯,有助順利推行服務。」

不熟悉本地社區資源 影響非華語SEN學童治療黃金期
SEN學童問題已非新鮮事,然而非華語人士卻難以理解,Kathleen說,非華語人士不熟悉本地社區資源,加上用英語做訓練的中心不多,或會令非華語SEN學童錯失治療黃金期。
她分享,曾服務一個尼泊爾家庭,小朋友有發展遲緩,但基於文化差異及宗教信仰,令母親誤以為只有不斷拜神才可解決問題,亦分不清母嬰健康院與兒童體能智力評估中心的分別。Kathleen遂逐步幫助她,為她聯絡醫院、安排約見,甚至相伴到診及擔當翻譯。「凡事多問一句,對服務對象來說,已是很大的支援及鼓勵。」
疫情期間以電話、Zoom維持服務
疫情仍處於嚴峻階段,面對面服務如駐校服務、中心籌辦活動等需要暫停,Kathleen稱,需改以電話及Zoom進行服務,考驗她的應變能力。「疫情期間,我增加了講故事的時間,着重培養學童的社交及自理能力等;由於家長與孩子長時間於家中相處,容易產生摩擦,故加強了管教子女技巧的訓練如冷靜技巧的指導。」
相關文章:新秀社工決心與服務對象同行 必備:同理心+耐心+愛心+韌性
如何做好幼稚園社工的工作?
Kathleen認為,持續進修強化工作技能、提升個人創意度尤其重要。以她為例會定期進修,如完成了故事圍裙的網上課程,有助帶動課堂氣氛;未來更計劃進修藝術治療及遊戲治療課程,期望能掌握更多不同的手法,提升服務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