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專輯】
全球政治及經濟環境急劇變動,數碼科技、人工智能(AI)及數據應用亦快速滲透各行各業,當中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亦不例外。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結合了中西文化匯聚與國際視野等優勢,是培養高層次政策與管理專才的理想平台。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開辦的一年全日制「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Master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下稱MPPM課程),透過多元的主修方向、海外交流和實習機會,為有志投身政府、智庫、非政府組織(NGO)、教育機構或企業永續發展等領域的學生,成為兼備政策分析、跨部門協作及全球視野的未來領袖,展現不一樣的風範。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培養政策制定者,更是塑造能夠跨界協作、推動社會變革的未來領袖。在日趨複雜的世界政治經濟環境下,具備跨界治理的專才,正是各行各業所需的力量。”—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主任Dr. Lina Vyas
新時代治理需求不再一樣 需兼備AI、數碼轉型與區域融合
過去數年特別是新冠疫情後,亞太區公共政策與管理領域出現顯著變化,反映了對人力資源政策、遠距工作制度及政策實施機制的重構需求。Dr. Vyas表示:「疫情促使政府與企業重新思考治理和管理模式,例如混合工作制度、數碼服務普及等新趨勢,反映政策制定者需具備更強的數碼轉型與策略規劃能力。」
她強調,AI已對公共治理有深度的影響,從政策建模、數據分析到社會福利分配,AI的應用已日趨廣泛。「AI無疑可以協助決策,但並不能取代人的價值判斷和倫理思維。過度依賴AI可能反會削弱年輕人的批判思維和創造力,這正是我們在課程重點強調的人本管理與道德意識的原因所在。」
此外,大灣區融合發展亦為政策教育帶來新課題。「我們不僅教導學生理解香港的制度,更要求他們理解內地與亞洲各地的政策環境。課程內容涵蓋中國內地政策、東亞比較社會政策等,有助學生拓展區域合作的視野。」
課程三大專業方向 建構多元職涯路徑
MPPM課程為期一年,分別設春季(1月)與秋季(9月)兩次入學,每年錄取約150名學生。課程融合理論和實踐,特別適合希望於短時間內掌握公共治理核心知識的本地、內地和海外學生。
課程設有3個專業方向,包括:「管治及公共管理(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及「高等教育政策及管理(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學生可以按個人興趣及事業目標選擇其中一個專業方向作深入鑽研,又或是從3個專業方向中跨方向修讀科目,為多樣化的職涯發展奠下根基。
Dr. Vyas闡釋,課程的設計目標是讓不同背景的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例如有志投身社企、社會創新與政策研究的學生可選擇『社會政策』;希望進入高等教育行政或政策制定的,可選擇『高等教育政策及管理』;而有意投身公共部門或企業行政發展的學生,則可選擇『管治及公共管理』專業方向。」
課程與時並進 持續優化提升學生競爭力
其中「高等教育政策及管理」專業方向是近年最受歡迎的選項之一。Dr. Vyas說:「亞洲地區高教機構急速擴展,對專業行政人才需求殷切,然而傳統教育訓練往往忽略行政面向,這專業方向正好彌補這範疇,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也有助他們未來在高等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此外,課程亦鼓勵學生創立社企,透過社會創新回應社會需求。疫情期間曾推出選修科目「創造共享價值與社會創業」(Creating Shared Valu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培養學生以社會創新回應公共需要,深受學生好評,考慮未來將持續開辦。
她指,MPPM課程會持續調整和優化課程設計,在原有的科目上加入一些新興議題與應用技能,例如數據分析、AI與政策評估、危機管理等,都是近年新增或強化的課題,讓學生緊貼市場形勢,與時並進。
多元實習與海外交流 實習應用所學
MPPM課程的另一大特色是設有多元的實習和海外體驗學習(Overseas Experiential Learning)機會。Dr. Vyas指出,很多本地碩士課程因學習時數所限,未必設有實習部分。「我們觀察到學生特別是非本地生缺乏對香港公共部門的實際了解,因此我們積極安排學生到政府部門、教育機構、NGO或社企進行最少150小時的實習。」
除了教大外,現時緊密合作的實習機構還包括香港警務處、香港青年協會、香港紅十字會、英基學校協會、本地及海外大學等,並透過面試與內部配對,協助學生按興趣選擇合適崗位。「9月入學的學生將安排於第二學期進行實習,而1月入學的學生則可以留待暑假期間實習。」

海外體驗學習方面,課程特別設有選修的海外政策考察課程,過往曾組織學生前往新加坡進行政策考察,未來更將擴展至英國等地。她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實地了解不同國家的治理制度和運作模式,這些交流活動包括工作坊、實地觀察及座談會,是課堂之外極具價值的延伸學習。」
老師還會帶領同學走出班房,譬如教授公共政策時,會走訪不同主題公園,實地考察相關的旅客政策與安排等。課程還會定期邀請政策顧問、企業高層、NGO領袖等到校演講,深化學生對業界生態的理解,提升就業導向與實戰觸覺。

歡迎不同背景學生報讀 建構多元文化學習氛圍
MPPM課程歡迎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申請者,包括社會科學、商業、法律、教育、工程等領域畢業生,無需具備公共政策學位背景。Dr. Vyas強調:「我們相信多元背景的學生為課堂討論交流帶來多方面的觀點,學生可透過基礎課程打好理論根基,進而深入專業方向。」
課程近年吸引很多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讀,期望在進入職場前提升學歷和實務技能,以增強就業競爭力。「相比10年前學生主要以在職人士為主,現時則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跟近年具備碩士資歷,在起薪點和晉升機會上更具優勢不無關係。」她指出,除本地學生外,課程還吸納了來自內地、泰國、緬甸、新加坡、美國等地的學生入讀,有助建構多元文化學習氛圍。


就業出路廣泛 開拓專業走得更遠
根據課程統計,自2013年開辦以來,MPPM課程已培育超過1000名畢業生,他們廣泛投身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社企、高等教育及私人機構等領域。Dr. Vyas表示:「有不少畢業生成功加入香港政府,或到內地參加公務員考試;亦有畢業生進入高等教育機構擔任行政職位,或投身慈善事業或國際發展機構,出路非常多元化,事業發展前景廣闊。」
她深信,課程重點打造一個國際化、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在互相學習的氛圍下,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能夠拓展全球視野,走得更遠!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
查詢電話:2948 7845
WhatsApp:5426 4794
電郵:mppm@eduhk.hk
網址:www.eduhk.hk/ssps/m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