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跟社會學是兩門不同領域的學問。年輕人Cissy如何誤打誤撞,由社會學闖進AI領域,成為商業分析師?因應AI應用愈趨普及,企業在推動數碼轉型時,如何運用它簡化工作流程,做到以「行業」為本,提升商業價值?要打通「智慧」事業,有資深AI專家表示,每個行業對AI的應用不盡相同,當中以預測和決策為主,而現時市場最渴求的人才是……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https://pixabay.com
要做好商業分析師工作,3大關鍵在於:聆聽、理解、創造商業價值。我們要先細心聆聽客戶的需要,然後用專業的知識去設計方案,最後研發出為客戶帶來商業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商業分析師黃詠詩(Cissy)

修讀社會學出身的Cissy,當年大學畢業後,未有明確的事業目標,「本身對社工或政府工的興趣不大,也曾想參加企業的管理培訓生(MT)計劃,卻因為欠缺商科背景令面試機會也沒有!」最令她想不到的是當年在AI方案公司的實習機會成了她的事業契機!
非IT背景 闖AI「智慧」領域
由於Cissy曾在Optix Solutions Limited當實習生,僱主認為她是可造之才,遂聘用了她。她坦言,修讀社會學時,曾有不少蒐集、研究和分析數據的學習經驗,有助她打穩AI及數據分析方面的根基。由市場推廣(Marketing Executive)做起的她,主要負責市場研究和分析的工作,「初入職時,對資訊科技和市場學的認識不多,要花很多時間學習專業用語;至於一些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知識,則多得公司提供機會,在不同的工作項目中累積經驗。」
相關文章:政府大數據平台 目標年推5項目 AI解讀大數據分析 跨部門協作
實習生做起 拾級成為商業分析師
在公司推薦下,Cissy報讀了MIT的大數據課程,亦從網上尋找一些編程和機器學習的課程進修。經過一番努力下,學習得到一定成效,工作也慢慢上手。後來上司看好她在AI方面的潛質,並鼓勵她進修更高學歷,她便讀了城大的商業與數據分析理學碩士課程,內容涉及AI技術和實務技巧,並預計今年便可畢業。
不斷的自我增值,Cissy早於3年多前開始擔任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工作中遇到的項目主要是圍繞「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由參與策劃、了解客戶需要開始,從而為客戶設計一個解決問題的AI方案,再跟開發部同事講解項目要點,當系統完成後,便參與測試過程,同時向客戶提供培訓,講解如何應用相關的AI系統。每個項目需時不同,一般在6個月至9個月之間。
相關文章:創意廣告背後 數據分析成關鍵 廣告新人必備5大興趣和能力
工作跨商業與科技 講求合作溝通
她笑言,現時工作橫跨商業和科技範疇,工作最大的滿足感是看到客戶使用系統後,工作效率和商業價值得到提升。「工作時,除客戶外,還要跟不同部門的同事合作,十分講求溝通技巧,例如要先跟UI、UX設計師討論系統的用家介面設計,接着跟項目經理一起監察整個研發過程的進度,另外也要與AI開發和測試部的同事緊密合作。」
談到最難忘的經歷,Cissy說,初成為商業分析師,工作涉及自然語言處理(NLP)項目,需運用編程知識。「當時收到客戶的數據,上司着我進行研究,這是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其成果不只被研發部接納,及後更成功製作出產品,這對她來說非常鼓舞。
掌握數據分析 建立AI事業
目前市場對AI與大數據的人手需求較大,特別是物流、銀行、金融等行業。至於雲端,由於它在市場上已發展了約十年,人手相對較充足。不同行業對AI的應用有所不同,一般以預測和決策為多,現時市場最渴求的是熟識數據分析和演算法的人才。──香港電腦學會人工智能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Optix Solutions Limited創辦人馮景龍(Spencer)

Spencer表示,AI、大數據、雲端雖然是資訊科技行業中三個不同的範疇,但在實際應用時,三者卻是密不可分的。「AI的發展,極需要大數據提供的資料,才能自我完善起來!」
線上諮詢 Chatbot大派用場
疫情令很多行業的經營模式產生變化,他以市場營銷為例,愈來愈多消費者轉用網上購物,「以往一間二、三百呎的時裝店,店員在同一時間內可能只是服務數名客人,但由線下轉到線上後,店方可能要同時間應付數以百計的客人查詢,怎辦呢?這時AI的聊天機械人(Chatbot)就可大派用場,它協助商戶將客人分流,一般查詢可使用自動化對答,當系統發現潛力客人時,便可轉用真人來溝通。」
他指,在電子商貿過程中,店方蒐集了海量的數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為企業作出生產相關的計劃、排程和預測,根據以往經驗所得,網店平台有助帶動線上線下的物流和人流,有效提升企業的生產力與效率。」
他續說,AI所觸及的行業有很多,其中物流業的AI技術主要用在營運方面的資源調動和需求預測等;醫療行業則較多應用在影像分析方面,如由AI檢視X光片等。
運用AI創造商業價值 做好預測和決策
Spencer表示,其公司主要是為企業數碼轉型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物流、運輸系統行業,「如數據內容涉及政府部門、法律等層面的會有大量文檔要處理,如航運業則以電子郵件居多,這些都會使用NLP技術處理。」他指,目前香港市場,以NLP、Chatbot等相關的AI技術發展得較快和需求較大。
Spencer說,由於他們十分着重科研,所以開發部門會招聘科研人才,如數據科學家,其他還有全端開發工程師、數據庫程式員,商業分析師、用戶介面、體驗設計師(UI、UX Designer)等。
對於有意投身AI相關工作的新人,他建議可從有興趣的行業入手,然後發展個人專長。「每個行業對AI專才的要求均有所不同,但總括來說,無論哪個行業,他們要具備開發技術外,還要對該行業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和經驗,才能針對性地設計出有實際效用的AI系統。」
他以商業分析師為例,作為企業與IT人之間的橋樑,他們需要為企業「增值」,利用企業的數據進行分析,以評估業務流程,確定客戶需求,從而提供建議和報告。
行情:ICT人才短缺 半數公司逆市增聘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鄭松岩博士表示,資訊及通訊科技 (ICT)行業一向人才短缺,根據他們的調查顯示,預計今年有逾7成機構會提升ICT人員薪金,而去年亦有6成半機構加薪,「跑贏」不少行業,可見IT行業的薪酬有着實質的增長。
面對疫情,7成受訪公司並無裁減 ICT人員,當中半數更逆市增聘人手,去年約半數受訪公司招聘了相關學科的畢業生,約6成機構的大學畢業生起薪點逾18,000元,另外一成半更高達 22,000元或以上。
鄭博士說,疫情促使各行各業如金融業、航運業、貿易業、旅遊服務業、零售業等提升數碼轉型的速度,帶動 ICT從業員的人手需求。他鼓勵年輕人投身ICT行業發展事業,在大學選修相關科目,而政府亦應積極培訓更多人才,除傳統的ICT學科外,更應注重AI、金融科技、網絡保安方面的人才培育,以應付長遠發展的需要。
相關文章:【薪酬趨勢2022】香港高管人員薪酬展望報告出爐 51%受訪者料轉工加薪逾兩成 籲僱主以創新方式吸引及挽留人才
提供實習機會 助招聘合適人手
Spencer補充,現時招聘人才不易,具備相關學歷的大學生更可說是供不應求,如要聘請擁有行業經驗的人才更具挑戰。為了培訓人才,其公司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藉此栽培他們學習相關的科技知識和了解行業運作,畢業同學更有機會獲公司聘用。此外,公司亦會與大學合作,協助四年級生製作畢業項目,助他們獲取更多實戰的經驗。
AI相關工種
AI工作涉及不同行業,以下是部分工種:
工種 | 入行要求及工作內容 |
商業分析師 | 屬跨學科人才,要具備商業及IT相關學科學歷。他們作為客戶與IT團隊之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橋樑。他們要蒐集客戶對系統的實際需要,分析好需要修改的部分,再向相關的IT團隊清楚傳達並確認客戶需求,讓團隊開發出符合用家需求的功能。 |
數據科學家 | 具數據科學相關的研究經驗、博士程度學歷等。他們需與跨團隊合作,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和編程,在部門層面進行統計分析,以建立預測模型和處理數據,並與資訊科技團隊合作將項目發展至生產。 |
UI/UX設計師(用戶介面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 | 對前端(front-end)開發工具有基本知識,具美術或設計相關的學歷更好。 UI設計師的工作注重產品外觀和人機交流互動設計,至於UX設計師的工作側重於產品的可用性與易操作性,講求對用戶心態的掌握,從他們的角度作考慮,務求讓他們獲得良好的應用體驗和價值。 |
全端開發工程師 | 一般需具計算機科學或IT相關學科學歷。他們要熟悉網頁架構的不同層次,除了最基本的前後端應用、系統維護,也要懂使用者介面與體驗,同時了解客戶與商業需求。其中前端工作要熟悉 HTML、CSS、JavaScript,後端則包含伺服器與資料庫的操作與應用。 |
AI架構師 | 需具計算機科學或IT相關學科學歷。負責開發、管理及設計適合企業的AI技術架構,協助企業面及統籌各AI項目、部署AI工具及處理數據分析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