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港人一放假就飛,其中領隊和導遊的工作可以看世界,是受年輕人歡迎的工種之一。其中趙思敏 (CMan) 透過深度旅遊的帶團工作,不只找到她的發揮空間,更打開了她和團友的「世界之窗」。要成為新一代的旅遊從業員,要具備哪些不一樣的條件和裝備呢?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不丹虎穴寺的路上掛滿五色經幡,讓 CMan 感受到整個國家的濃厚宗教氣息。(受訪者提供)
導遊+領隊 發展旅遊事業
“帶團工作使我有更多機會表現自己,當中的滿足感包括團友的笑聲和反應,以及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CMan (項目及內容統籌幹事)
港人熱愛旅遊,隨着自由行的風氣盛行,人們參加旅行團不再只是為了旅行觀光,而是希望擁有獨特的旅遊體驗。一般來說,領隊的工作是安排團友的起居飲食,點人數、辦理入住及離開酒店等工作;而導遊則是當地的接頭人,負責帶領並解說介紹景點的資料及歷史、風俗民情等;兩者的工作相輔相成,互相配合。
Cman 曾帶領大學生到首爾探討精神健康議題。(受訪者提供)
其中主打深度旅遊的 GLO Travel,以給客人提供獨特的旅遊體驗作招徠,開辦非一般的旅遊景點。熱愛旅遊、入職該公司約10個月的CMan,現為項目及內容統籌的她表示,其工作不只是一般的領隊,當中包括跟團友解說文化、深度旅遊、資訊和內容;此外,還要參與旅行團資料蒐集、聯絡等前期工作。
拒絕「呃 like」另覓發展空間
大學時修讀人類學的 CMan,喜歡認識不同的人和文化,曾擔任旅遊雜誌的記者,後來認為媒體工作不適合自己的性格,「如有時為了『呃 like』而要製造嘩眾取寵話題,加上工作需時刻關注社交媒體,很大壓力……」在工作自由度不高,看不見事業前景下,她決定另覓發展空間。
Cman表示,她曾到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度-不丹,尋找當地「幸福」背後的秘密。((受訪者提供)
在一個機會下,CMan 加入了 GLO Travel,曾在大學副修韓文的她,初入職時便是由帶領北韓的旅行團開始,至今已到過不丹、哈薩克、南韓、加拿大等地。
與導遊協調工作 帶動團隊氣氛
CMan 曾在一趟南韓的深度旅遊工作中,由於內容涉及研究南韓人的精神健康,出發前,她曾親自到當地做了很多資料蒐集,包括到訪當地的「自殺橋」,和探訪國立精神健康中心等,過程中的種種體會和見識,令她開闊眼界,獲益良多。
Cman曾在北韓體驗當農夫的辛勞。(受訪者提供)
而為了與導遊協調工作,她會預先跟導遊分工,例如講解南韓的階級觀念,會由她給團友一些引子或概念,然後再由導遊分享親身經驗。
她說,團友當中包括不同背景人士,如高官、老師、退休人士等,大家就各地文化和社會時事上交流和分享見解,是難得的得着。
出發前,Cman會先跟團友講解到訪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受訪者提供)
工作需細心謹慎 多留意新聞資訊
CMan 不諱言,為了使團友投入和享受旅程,她會盡力帶動團隊的動力和氣氛,如她會在第一次茶會時,先找出較為主動的團友,以便日後的旅行途中,更容易與大家打成一片。除了深度旅遊外,她也曾帶領遊學團,團友包括不同國家、地區的交流生,如瑞典、荷蘭、奧地利、法國等。
Cman藉着每次旅程,認識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團友。(受訪者提供)
她寄語想投身者,要反應敏捷、細心、謹慎,容易溝通、性格開朗等,「出機票、數人數、分配房間,航班時間等工作,都是不能出錯的。」其他條件如對不同事件都要觸覺敏銳及有基本認識,另要多留意新聞和資訊,以及具備多種語言能力。
足本版:新一代旅遊從業員 挾創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