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專輯)
香港人面對壓力、情緒等問題愈趨普遍,加上近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人因學業、工作及生活的轉變容易陷入不安、負面情緒中,有關心理健康的服務需求亦倍增。有否想過進修心理學,達至助人自助呢?香港樹仁大學(下稱「仁大」)提供多個進修途徑,打開心理學專業之門,讓從事與人際關係有關職業如人力資源、市場客戶顧問、教育工作等自我增值,亦為有志成為專業心理學家或研究學者之人士作準備。



仁大研究生院總監、輔導及心理學系傑出教授鄧素琴教授表示,對即將踏入辦學50周年的仁大來說,研究生院定會貫徹教學與研究並重的理念。「由2016年成立至今,研究生院一直積極提升軟硬件配套、開拓新課程, 目標是針對市場需要,補足人才缺口。」

鄧教授闡釋,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科學,涉及認知、情緒、行為等不同領域。現仁大提供本港主要有關心理學的研究生課程,分為3大範疇:「商業」、「心理學」及「輔導心理學」共6個碩士及博士課程。除了教育大眾專業心理學知識,將其應用於個人、團體及社會上,亦主力培訓心理學專才,至今仁大亦是亞洲首間及唯一一所大學提供輔導心理學碩士及博士課程。
她補充,研究生院預計於2022年推出「遊戲治療碩士」課程,「遊戲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輔導等不同層面,惟坊間欠缺正統訓練,故計劃推出此課程,以應付市場所需。」至於硬件設備,包括新增的大數據實驗室、虛擬實境實驗室,及其他不同的實驗室,務求讓師生們可利用先進的設備和 儀器進行有質素的研究工作,亦有助開拓更多創新性的研究和多樣化的跨學科合作計劃。
六大研究生課程以心理為軸 在不同專業中發揮作用
商業範疇:洞悉消費者心理 應對市場轉變
心理學知識能應用於市場學範疇,仁大工商管理學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林昊輝博士說:「市場學用數據分析客戶行為,尤其用於研究市場活動中參與者的體驗和反應,從觀察消費者的行為以制定企業日後的銷售策略,甚至研發創新產品等。」

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及不斷轉變的市場,林博士說,不同企業均希望能以人性化的服務來鞏固顧客的忠誠度,故消費者心理學扮演的角色愈趨重要,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已被僱主視為從業員需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
「市場學及消費者心理學理學碩士」課程涉獵市場行銷管理、消費者心理學、數據分析及專業行銷技術,以及品牌管理、心理學於市場行銷的應用及網絡數據市場分析等範疇,讓學生掌握市場學知識及心理學應用在市場行銷的最新發展。
心理學範疇:打好基礎 向心理學專業出發
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總監周德生博士引述一項本地研究,指出受疫情影響,有逾4成受訪者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甚至逾7成受訪者有抑鬱症狀。「若愈來愈多人認識心理學,能從個人認知、工作,以至社會層面靈活應用心理學知識,會有助提升整體社會的抗逆力,大大紓緩整體醫療系統的壓力。」

周博士預計,近年社會環境急促變化,而且疫情下,大眾進修心理學的意欲都會有所提升。仁大「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專為有意接受心理學專業培訓卻沒有心理學學歷之人士而設,吸引護士、社工、教師、金融及資訊科技等從業員入讀。修畢此課程後可申請成為香港心理學會(HKPS)會員。
學生可藉着此課程打好心理學基礎,內容涵蓋社會心理學、性格心理學、新心理學應用(如人工智能在心理學上的應用)等知識,並學習各種研究和分析方法。「學員一般對異常心理學、精神病成因、診斷標準較感興趣;認為研究方法及統計學較難掌握。」為協助不同背景者都能跟上學習進度,周博士稱,課程會配合日常生活例子由淺入深教學,老師亦會為學生提供個人諮詢,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如早前因疫情改為網上課堂,不少同學擔心未能回校使用統計學軟件,我們便為他們開設遙距軟件戶口。」
有志投身心理學專業者但沒有相關學士學位背景,可先修讀此「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不論其工作背景,取得此心理學碩士學位後,再進修其他心理學相關的碩士或博士課程,畢業後便可成為專業心理學家。故此,「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選修科,提供了HKPS四大專業範疇(臨?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家)相關的科目,有助學生決定進一步的進修目標。
輔導心理學範疇:銜接心理學學位 助學生向輔導心理學家進發
仁大的「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課程是本地唯一的輔導心理學碩士課程,吸引不少「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或其他院校的心理學課程畢業生修讀,希望能成為獲HKPS認可的輔導心理學家,協助服務對象去應付人生不同階段中的困難及困擾。
周博士指,此課程着重理論知識、應用及研究三大元素,並按國際輔導心理學家專業訓練標準來設計。內容涉獵家庭輔導、學校輔導(對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職業及升學輔導等,以及不同學派的輔導技巧,由專業輔導心理學家及臨?心理學家講授。學生一般要完成1100個小時的校內及校外實習,累積輔導不同界別人士的經驗。畢業生在累積一年輔導心理學有關的工作經驗後,可向HKPS申請成為專業輔導心理學家。

課堂講授知識以外,鄧教授指出課程導師鼓勵學生參與和輔導心理學相關活動,例如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舉辦的國際會議、講座及工作坊,有機會接觸國際學者,並了解此專業探索的新議題,以及學習新的輔導方法等。

另外,有志深造的畢業生,可升讀「輔導心理學博士」課程。鄧教授表示,此課程是亞洲首個輔導心理學博士課程,學生可按個人發展意向,選擇輔導心理學中某一特定範疇進行深入鑽研,助他們兼備督導、領導等能力。
鼓勵跨學科研究 讓成果實踐於社會
仁大鼓勵跨學科研究及知識交流,把研究成果應用於各種學術問題及社會難題。對於有志專注研究、深入探討學術題目者,尤其適合選讀「心理學哲學碩士」及「心理學哲學博士」課程。鄧教授指,仁大的哲學碩士、博士課程?重授課、研究並重,除研究生院必修科目如研究理論及方法之外,課程學生需以導修課形式完成其他範疇的課程。課程讓學生接觸其他學系的研究,不但有助多角度透視問題,亦可啟發更多創新研究項目。

仁大還會安排全日制心理學哲學碩士及博士學生,擔任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每月可獲得港幣15,000元的獎學金之餘,所累積的工作經驗亦有助他們的研究項目及日後投身教育的工作。有意申請之人士,須修畢心理學相關的學位課程,提交過往的畢業論文及一篇為修讀哲學碩士或博士的論文計劃書。
仁大畢業生學有所成 為事業創造更多可能
張艷博士及林旭信(Derek)同樣選擇入讀仁大的輔導及心理學系的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為他們帶來哪些經歷及體會呢?
興趣出發 鎖定職涯發展方向
心理學學士畢業後,張艷投身社會工作了一年,發現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所長均在輔導心理學範疇,遂入讀仁大的「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課程,及後更完成「輔導心理學博士」課程。她是仁大首位博士生,亦是亞洲首位本地培訓的輔導心理學博士。

對她來說,修讀過程絕不容易,需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和報告、撰寫學術論文、到不同機構實習,還要兼顧助教工作。然而她感謝仁大老師的循循善誘。「我可因應需要跟論文導師李允安博士(輔導及心理學系系主任)進行深入討論,他亦會適時給予我建議。另有孫天倫教授(輔導及心理學系教授)擔任我實習工作的臨牀督導,她的豐富臨?經驗讓我得益匪淺。」
決心向臨牀輔導及教學方向發展
張博士難忘曾到群育學校的實習經歷,她道:「能分別與多位不同背景的學生建立信任,令他們願意表達真實情感,排除心中的畏懼與阻抗,在情緒、行為、群體生活方面均有明顯的進步,種種經歷讓我確信良好的輔導關係對促進人的改變和成長十分重要。」
現職輔導心理學家,同時任職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講師的張博士說,留校任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讓她在臨牀輔導工作繼續發揮所學,並在教學工作中分享她對輔導的熱忱與經驗。
進修助事業轉型 人性化教學提供最佳支援
在國際和本地大機構當管理顧問十多年的Derek,覷準修畢仁大輔導心理學課程能獲HKPS認可,有利於實踐他轉換個人人生軌道的想法,他遂先後修畢「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及「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課程。

他認為仁大所提供的教學支援較其他大學更為人性化,而且教師們和行政人員都很盡力給予同學幫助。他分享道,實習時期的服務對象包括青少年、中年人士及長者,讓他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關口及各種可能衍生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對他日後的治療觀有不少的影響。
創業有苦樂 勉勵修讀者要有準備
畢業後,Derek轉換了工作跑道,當私人執業輔導心理學家,開設了工作室提供心理輔導及治療服務。一切要重新出發,有何苦與樂?「『樂』是獲得來訪者的信任和能見證到不少生命蛻變的過程。『苦』呢?好像一般創業人士所面對的困難,例如擔心收支平衡、經濟下滑和疫情對經營的危機等。」然而過去的職場經驗和人生歷練培養了他專業的工作和待人處世態度,故「轉型」過程尚算順利。
Derek亦坦言成為輔導心理學家之路並不輕鬆,有意修讀「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課程之人士應具有創業家精神,認清輔導心理學家與其他助人職業者在工作性質和範圍上之不同,以至與自己個人性格和志趣的相容程度,畢竟心理輔導及治療這職業要委身於他人之「悲」遠多於「喜」。然而為不同人士處理心理困擾、發掘自我及改變機遇,使他們工作、家庭或成長上得到適當指引,輔導心理學家這職業確是別具意義。
香港樹仁大學研究生院
查詢電話:2570 7110
網址:gs.hks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