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Social Service

「最動人社工」銘記初心使命 冀感染年輕社工「動起來」與服務對象同行

每年藉「世界社工日」(今年是3月18日)肯定社工專業的貢獻。今年在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明報JUMP協辦的「最動人社工及社工課程學生」獲選名單中,還有兩位「最動人社工」—嚴慧敏(Mandy)及吳穎斯(小米),分別肩負兒童守護者及青年同行者的角色,她們多年來如何堅守初心使命呢?兩人同時希望藉着分享自身的「動人」助人經歷,發揮薪火相傳的作用,感染年輕社工保持熱誠,繼續與服務對象同行!

由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明報JUMP協辦的2024-25「最動人社工及社工課程學生」選舉的10名「最動人社工」得獎者已誕生!當中包括:嚴慧敏(左一),與高層及同事分享獲獎喜悅。
由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明報JUMP協辦的2024-25「最動人社工及社工課程學生」選舉的10名「最動人社工」得獎者已誕生!當中包括:吳穎斯(前排右七),與同工、同事、嘉賓等分享獲獎喜悅。
由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明報JUMP協辦的2024-25「最動人社工及社工課程學生」選舉的10名「最動人社工」得獎者已誕生!當中包括:吳穎斯(前排右七),與同工、同事、嘉賓等分享獲獎喜悅。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最動人社工 用專業與熱忱改變社會 展現社會服務多元與挑戰

Mandy:「重案組」社工走在前線 守護兒童

學歷: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 –> 「婚姻及家庭治療文學碩士學位」課程

社工工作經驗:入行17年。於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任職了1年;其後轉投社會福利署,10多年來遊走不同崗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醫務社工、「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計劃」社工等,現時任職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

現職:社會福利署社會工作主任

嚴慧敏(Mandy)
嚴慧敏(Mandy)

“開心能獲獎,感謝上司鼓勵我參選。默默耕耘從事個案工作,過程猶如揼石仔……感謝有人欣賞及認同社工的價值。希望透過此參選平台,分享『重案組』艱辛工作中的動人故事,喚起大家的初心,一同努力『動起來』守護兒童。”—「最動人社工」兼「公眾最喜愛最動人社工」嚴慧敏(Mandy)

「重案組」社工?原來是指任職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的社工,Mandy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她主要負責處理受傷害或虐待的兒童個案及處理家事法庭的轉介個案,當中包括透過外展、調查、早期介入、個案服務等,協助受虐兒童獲得適切的臨牀心理、幼兒、兒童住宿照顧等支援服務;另需就有關管養或監護服務事宜,向法庭提交背景調查報告,並根據法庭的判令,監管受監護的兒童及按需要提供輔導及其他援助。

本身亦是母親的她不諱言,個人的人生閱歷、對小朋友的認知,配合過往調職工作經驗認識到不同的社區資源,能讓她更貼地掌握服務對象的需要,特別是處理兒童管養權爭議個案,在撰寫法庭報告方面必須全面考量,並以小朋友的需要及最佳利益為依歸。

多專業攜手處理虐兒個案 伙警錄影會面取口供

當收到懷疑虐兒個案通報,Mandy便會與警方虐兒案件調查組進行聯合調查,為受害兒童進行錄影會面錄取口供,以取代法庭上主控官的提問,以減少受害人的難堪感受。

「受害兒童未必懂得表達甚至理解案發經過,加上他們的情感非常脆弱,難對陌生人建立即時的信任,因此必備同理心、愛心、耐性、敏感度,待他們感到安心後,便願意敞開心扉。」她不諱言,此工作甚具挑戰且別具意義,能彰顯公義,過程中需使用適當的提問技巧,讓受害人立體呈現整件事件。

與受害人建立關係:同理心、愛心、耐性、敏感度不可少

要進行上述工作,她指,需先完成社署與警務處聯合舉辦的「與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證人錄影會面課程(VCM)」,以掌握箇中調查技巧。而她亦剛取得VCM導師認證。

Mandy剛取得VCM導師認證。
Mandy(左)剛取得VCM導師認證。

她補充,虐兒個案尤其複雜,難靠單一專業處理,需通過社工、醫生、臨牀心理學家、教師等多方合作,出席多專業個案會議,並釐定福利計劃,以幫助受害兒童及其家人。隨着《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已於去年7月獲立法會三讀通過草案,並於明年1月正式生效,她預計工作量也會相應增加,然而能更有效守護兒童的安全及福祉,她覺得十分值得。

相關文章:強制舉報虐兒|職業治療師學會:需花時間評估家庭背景 冀政府增培訓及指引

冀當督導角色 傳承工作智慧

嚴慧敏(右)希望藉着助人使命,為處於低潮的弱勢社群,帶來一點光芒。圖為她與任職社署的第一位上司。
Mandy(右)希望藉着助人使命,為處於低潮的弱勢社群,帶來一點光芒。圖為她與任職社署的第一位上司。

社工工作無疑壓力不少,卻意義重大,有苦亦有樂,Mandy寄語社工新人:「社工並非萬能,工作亦非孤軍作戰,遇到不開心的時候,要學會找人傾訴、要有『me time』,先照顧自己的需要,才能以良好的狀態面對不同的個案。」入行多年的她期望有機會擔任督導的角色,把工作經驗及心得傳承給新一代社工。

相關文章:社署社工 與服務對象同行 新人入行:探索多元工作範疇 尋求發展機會

吳穎斯把戲劇教育元素融入生涯發展服務中,策劃音樂劇場計劃,助青年探索自我潛能及價值。
吳穎斯把戲劇教育元素融入生涯發展服務中,策劃音樂劇場計劃,助青年探索自我潛能及價值。

小米:「預防」勝於「補救」 藉戲劇藝術助青年重塑人生

學歷: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社會工作)」課程 –>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教育碩士」課程

社工工作經驗:入行14年。一直任職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從事青年服務相關工作。由深宵外展前線社工做起,服務北區的高危青少年;其後統籌賽馬會「自主•流」身體律動計劃,再轉職生涯發展服務,服務全港的在學/非在學的青少年。

現職: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生涯發展服務分隊隊長

吳穎斯(小米)
吳穎斯(小米)

“是次參選及獲獎,讓我回顧從事社工的心路歷程、檢視自己的人生,感謝遇上一班動人的人(包括:上司、同事、年輕人),他們對工作的熱忱、對生命的看法均影響了我,才能成就動人的我。我希望能活好自己,成為自己的光,才可照耀他人、感染他人。”—「最動人社工」吳穎斯(小米)

為改善基層家庭居住狀况的小米,剛完成大學期末考試,便急於尋找工作,隨即獲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聘用為深宵外展社工,其自身的經歷亦令她更易理解高危青少年所面對的處境及掌握他們的需要。數年的前線工作經歷,她遇見了很多被社會邊緣化、渴望愛與生存的個案,如墮胎少女、吸毒的青少年等,陪伴他們走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低谷。

轉職生涯發展服務 冀發揮更大影響力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專責補救性工作的小米漸漸意識到社工服務若能做好預防性、發展性的工作,及早識別及介入,讓青少年探索個人潛能、認清人生方向及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有助他們積極面對挑戰,防患未然。「若待問題發生後社工才進行補救性的工作,服務對象的問題或已變得很嚴重。」

她遂轉職生涯發展服務,專注負責「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冀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個人的力量很有限,我希望能感染同事及更多同行一起出力,加強成效。」

相關文章:「貼地」新秀社工 發揮多元角色 緊貼社會脈搏 急服務對象所急

生涯發展X戲劇 讓青年成人生舞台主角

自小已有演員夢的小米,把碩士所學的戲劇教育元素融入生涯發展服務中,於10年前製作了玩出「伙」系列生涯發展的音樂劇場計劃,藉着一系列訓練,助青年開展探索自我價值的旅程,重新定義過去、審視現在及展望未來,以重建他們對未來的信心。計劃至今已舉辦超過4首青年原創音樂及MV、20場公演、近400位青年參加,吸引超過3000名觀眾。

小米製作了玩出「伙」系列生涯發展的音樂劇場計劃,藉着一系列訓練,助青年開展探索自我價值的旅程。
小米製作了玩出「伙」系列生涯發展的音樂劇場計劃,藉着一系列訓練,助青年開展探索自我價值的旅程。

「社工肩負着承載生命重量的使命,我希望以劇場為媒介,讓青年從『共創』中找到自己的元素,投入其中,強化自身的內在能力,繼而轉化到成為自己人生舞台中的主角,活出自己的生命。」

相關文章:優秀社工深耕細作 與服務對象同行 實踐助人自助

兼顧行政及前線工作 考驗時間管理及待人處事

從任職計劃經理到現時分隊隊長的小米,既要應付行政工作,亦要平衡入學校、入班組的前線工作,還要籌劃創新服務,考驗其時間管理及待人處事技巧。她認為,相對於處事,對人的工作更講求心思細密,因計劃結合了跨界別資源,故需與不同機構的工作團隊、學校老師、商界人士、藝術家等緊密合作,令她學懂要以不卑不亢、尊重各自專業範疇的態度應對。

隨着近年社工的挑戰愈趨多元且複雜,她不諱言,務必持續更新技能,她亦進修了社會創新、領導、兒童遊戲實踐、輔導、生涯發展等短期課程,以應付工作所需。

相關文章:社工增值網絡輔導技巧、新興介入手法 結合線上線下服務靈活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