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專輯】
陸地資源不斷枯竭,海洋資源成為建構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重要關鍵。各國正積極發展藍色經濟,帶動全球需要更多具備環球視野、前瞻性思維、跨學科技能的海洋資源管理人才出謀獻力。香港科技大學(下稱「HKUST」)海洋科學系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下稱「UoS」)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首次合辦全新的「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課程,藉兩地多元文化和跨地域學習的優勢,培養具更強競爭力的國際化專業人才,深信畢業生無論身處香港以至其他國家地區,在海洋資源探勘與開發、海洋資源管理、海洋科學、海洋環境研究、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及公眾教育等領域,都能為藍色經濟出力!
HKUST和UoS是如何促成合辦「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的計劃呢?原來兩校早已是海洋研究的戰略伙伴。HKUST海洋科學系副教授及署理系主任、擔任上述課程課程總監的劉振鈞教授進一步闡釋,兩校都是世界級國際研究型大學,分別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27位(2021年)及77位(2022年),在海洋科學領域均表現超卓,而且兩校同樣擁有位處於海傍的研究設施,在海洋科學研究上佔盡地利優勢。
首屆課程將於2023/24學年推出,冀為香港和其他地區的學生提供歐亞跨地域的學習機會,以及協助他們建立國際視野和網絡。畢業生將獲頒分別由HKUST及UoS發出的兩張「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證書,有利在不同國家地區發展事業。
挾兩校兩地優勢 跨歐亞上課 探索管理海洋資源
劉教授指,香港及英國分別屬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兩地海洋生態系統差異很大,鮮明的對比學習,加上課程着重國際經驗和涉獵跨學科知識,能大大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他續指,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管理是一門大課題,必須使用跨學科知識和綜合技能去解決。新課程主要着墨於海洋科學、技術及可持續發展3大範疇。海洋蘊含豐富的資源,從生物資源(例如海產)、化學資源(例如新型抗生素)、礦物資源(例如能源和稀有金屬),以至流體動力資源(例如海浪發電)等。海洋中亦提供了巨大碳儲存容量、緩解地球暖化現象。人類要管理海洋資源,必須先了解海洋如何運作,繼而探索、開採及應用海洋資源。
他舉例:現時很多國家正嘗試開採在深海低溫高壓下的甲烷冰作為燃料,但在開採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污染和安全問題。課程會教授海洋資源開採及應用技術,以及環境風險管理,並會探討有關政策及管理方法,如何達至海洋保育及可持續開發。
上述課程為期一年,分為3個學期(秋季、春季及夏季)進行,學習編排相當緊湊,首個學期會在UoS校園上課,餘下2個學期會在HKUST校園上課及進行個人研究項目。
內容全面覆蓋科研與管理 研究主導
課程設計由淺入深,並設有必修科目及選修科目,以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興趣。劉教授說:「同學的興趣及能力各有不同,課程講求全面,同學需修讀政策及管理相關的知識,這是傳統科學課程中沒有的元素。」
學生會在首學期先學習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物理海洋學等基礎知識,以及透過「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的關鍵技能」一科,掌握開展獨立研究項目所需的技能,開始搜集資料及構思個人研究項目的命題。至於選修科目則包括「深海生態學」、「地球物理學和海洋科學的數據分析」等。
在第二學期修讀的包括保育及管理相關科目:「環境影響和風險評估」、「保育和可持續發展」、「可持續漁業和水產養殖」、「海洋資源管理」等。選修科目則有「氣候變化:科學、政策和管理」、「污染監測與控制」、「地理信息系統(GIS)」等。
學生需同時在第二個學期進行文獻回顧、確定研究命題、草擬研究計劃, 並在HKUST和UoS教師共同指導下,於第三學期展開獨立研究項目。學生需要提交中期報告,以確保研究進度。
從觀察、假設、實驗、推論,到得出結論,劉教授稱,研究是一個不斷修正的持續過程,他期望學生能藉着完成個人研究項目,培養出觀察、提問、批判思考等軟技巧,有助他們日後工作派上用場。
國際案例+港英海洋考察 多元文化學習體驗
劉教授稱,課程會加入國際及本地的相關時事議題及案例,協助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以提升他們的國際視野及分析等能力。
講授專業知識以外,亦會透過不同的考察及參觀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學可透過在香港和南安普敦的實地考察,乘研究船出海,學習使用各類儀器去探索海洋、採集樣本及進行觀測及數據分析,亦會參觀兩地的環保、海洋研究及商業機構,獲得多元文化學習體驗。」
兩校師資優良 集合頂尖海洋研究專家授課
兩間大學均擁有世界一流的海洋教學和研究資源,位於清水灣的HKUST,設有海洋研究實驗室。學生可直接從實驗室外的碼頭乘船到西貢和清水灣的多種海岸生態環境進學習和研究。實驗室亦擁有多項研究設備供學生使用,當中包括室內海水系統,供模擬海水暖化和酸化對生物影響等實驗用。而UoS的海洋教學和研究設施坐落於南安普敦國家海洋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er),則擁有現代化的儀器、尖端的實驗室設施和研究船。兩校更集合了頂尖的海洋研究導師,他們專注於海洋運作過程、可持續發展、海洋生物及生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匯聚各地學生 有助建立國際人際網絡
由於課程同時於香港及英國兩地招生,預計除了香港學生外,也有英國及歐亞不同國家人士報讀。學生要抱有擴闊視野的心態,及早適應在跨地域環境下學習,與各地同學及老師溝通,並建立專業人際網絡。此外,校方會為每名學生配對一名導師,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
「職」睇海洋資源管理行情:
藍色經濟興起 海洋資源管理等相關人才全球吃香
海洋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由於海水流動、海洋生物遷徙,當某海域的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時,部分物種消失,依賴該物種維生的雀鳥、魚類等生物便會失去食物,引導鄰近海域的海洋食物鏈斷裂。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令很多沿岸國家擔憂,太平洋的大型垃圾漩渦,構成海洋災難……面對海洋問題不斷出現,加上隨着陸地資源不斷枯竭,海洋資源已被視為建構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重要關鍵,這些因素均令海洋資源管理及海洋保育等人才需求大增。
劉教授說,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私營公司及學術界都需增聘相關人才群策群力,為「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畢業生可循海洋資源管理及勘探、海洋科學、海洋環境研究、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及公眾教育等範疇發展。「由於畢業生擁有跨學科知識、跨國的專業人際網絡,故無論是選擇留港發展,抑或是放眼國際,到其他國家地區開展事業,皆不無裨益。」
就本港就業市場而言,他稱,以海洋保育相關的工種較多,如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設有不少相關職位。此外,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漁業升級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如鼓勵發展深海網箱養殖技術,改善產能及漁產品質量,需要更多海洋生物技術人才;還有未來的大型填海工程規劃,預計將為業界創造更多環評顧問的職位空缺。跨國政府機構及合作組織正需海洋資源管理及保育的專業人才,為解決國際海洋問題。
海洋生物技術成經濟新增長點 發展潛力大
近年藍色經濟(Blue Economy)概念興起,透過可持續運用海洋資源來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及就業,同時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海洋已成為一股新的經濟力量,愈來愈多國家地區探索海洋資源及開發海洋生物技術。劉教授以養殖海藻為例,大有市場,既可食用,也可應用在製藥、生物燃料等用途。
「外國有機構興建大型海藻養殖場,利用海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發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養殖場繼而把海藻製成食物,並把不能食用的部分提煉及發酵,轉化為藥物成分或生物燃料。HKUST亦有就海藻在碳儲存和生物科技應用方面進行研究。」
課程資料
報讀.必讀
有意報讀「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課程者,有何須知?以下3大問題, 課程副總監梁瑞宜博士逐一解答。
Q:申請人需符合哪些入讀門檻?需參加面試嗎?
梁博士:由於科目內容深入,故課程收生方面具有一定要求,申請人需持有海洋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或地球科學等相關學士學位;如所修畢學士學位課程並非以英語為學習語言,需達到指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此外,課程亦歡迎不具備相關學士學位,但擁有豐富相關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士報讀,申請者需提交公司推薦信,表明報讀原因,以及課程對現有職業有何幫助,顯示出興趣與個人能力,然而他們需具備生物、化學、物理等理科知識;有關申請會按個別情况考慮。
入圍的申請人需要接受視像面試,由HKUST及UoS委員會聯合挑選。
Q:申請人有何注意事項?
梁博士:建議有意報讀人士及早申請,為學生簽證申請、個人準備和抵達英國和香港預留充足時間。
Q:課程會為學生安排住宿嗎?學費會包括個人開支嗎?
梁博士:新生可在就讀UoS期間,透過UoS的住宿服務部門,獲分配宿舍宿位。HKUST則不會為本課程的學生提供住宿。
此外,課程學費並不包括任何個人開支,例如前往南安普敦和香港的機票及交通費用、兩地的生活費用、簽證費用,以及開學前英文先修課程等。
課程諮詢講座(網上)
日期:2022年12月15日(星期四)
時間:6:30 pm
課程諮詢講座報名
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環球海洋資源管理理學碩士」課程
查詢電話:3469 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