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發展已是世界潮流,本港亦積極推動創科,然而創科人才仍是一大缺口,培育新一代成未來關鍵。已累積75年教學經驗、致力栽培年輕人踏上專業路的珠海學院(下稱「學院」),早已整裝並緊貼市場大勢,轄下文理商學院更攜手推動創科教育,增辦和重整多個相關課程,涵蓋建築、土木工程、資訊科學、中國文學、英國語文、新聞及傳播、會計及銀行、工商管理、財務金融等各系學士及碩士課程,讓同學日後躋身各行各業發揮專長、靈活應用創科知識和技能打穩紮實的基礎。
導師開講:理工學院 打造理工專才 成可持續發展城市創造者
「建築和工程的專業人士除了運用本身的專門技術和知識外,還要懂得怎樣利用數碼及電腦科技,大大提高建築設計、工程項目的質素和效率及減低成本。」——珠海學院理工學院副院長盧葦麟教授
隨着新界大西北發展、明日大嶼等基建項目相繼落實,加上廣東省推出「先行先試一條龍式建築專業服務政策」,盧教授深信,本港建築師及建造業工程專才的發
展機遇會更多更廣。「以大灣區為例,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增,定必帶動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特別是人工智能、網路安全、數據分析等方面,故培育相關專才刻不容緩。」
盧教授認為,理工技術人才對完善城市建設發展尤其重要,包括:為城市設計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專才;專職建造城市基建、管理建築工程等項目的土木工程專才;建造城市資訊科技系統的資訊科技人才等,在不同領域各司其職,需求殷切。
建築學系:更新課程緊貼市場需要
以建築學系的「建築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為例,近年加入科學與數碼媒體應用元素,包括近年業界所需的「建築信息模型」(BIM),讓學生掌握各類型軟件進行環境研究和數據分析,對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和都市設計等會有更大的發揮。
課程已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註冊管理局專業認可(第一部分)外,「同學更於去年建造業議會BIM設計比賽中獲得冠軍等5個大獎,足證學生能實踐所學,值得鼓舞。」
資訊科學系:增創科選修、實踐所學
「資訊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系統、雲端計算、網路安全等科技發展的需要,學生可因應興趣和專長,自行選修科目:軟件科技與智能計算、網路與互聯網系統等科目,增值自己。學系已推行兩年的「在職融合實習訓練計劃」(IWS),四成學生參加並獲安排在IT等機構實習,更有機會參與香港海關「e道」資料檢測系統、瑞信投資銀行資訊系統維護等大型項目,是實踐所學的良機。
土木工程學系:創新科技科目作選修 研發成果獲認同
「我們積極把研發成果授予學生,冀他們能緊貼現代科技發展發揮所長。」——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林志雄教授
林教授表示,學系較業界先行,積極研究把物聯網(IoT)科技應用到多個項目上, 其中「UV – C VentGuard」天台通風管紫外光消毒裝置已被廣泛採用,新開發的「臨時支撐物聯網監控系統」更獲建造業議會(CIC)資助完成工地驗證工作。
另一方面,學系致力把研發技術成果授予學生,特意開辦「Introduction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Society(創新科技對社會發展之導論)」學科供全學院各學系學生自由選修,其內容涵蓋: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機械人學工程(Robotic Engineering)、無人機技術、5G等十大科技領域,讓學生對創新科技有初步認知和了解。
修讀「土木工程」及「建造工程及管理」兩個(榮譽)工學士學位課程的3年級生更可自選修讀「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Construction 」(建築創新科技應用),學習最新的專門應用創新技術,例如利用傳感器量度地盤地下水水壓,以計算水深,再通過物聯網監察,自訂數據度取時間,取代人手測量。
他續指,學系早於5年前已設有獨立數據伺服器,供4年級學生進行畢業專題學習的使用,如學生會以背包式傳感器到各區採集空氣污染物數據,並進行實時分析。
出路方面,林教授表示,「土木工程」及「建造工程及管理」兩課程的畢業生可成為基建項目工程師及工程管理人才;擅長設計和數理分析的同學可選讀土木工程;溝通及領導能力強者則較適合工程管理。他特意提醒,在地盤工作的經驗會為同學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及回報,現時見習工程師起薪點由1.8萬至2.2萬元不等,不少學生於畢業前已獲建築商及顧問公司招攬。
導師開講:商學院 擁抱AI大數據 迎虛擬投資新時代
「真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已成大勢,彼此相互為用,影響着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珠海學院商學院課程發展主任張思發
疫情蔓延逾兩年, 加快了網購、網課、虛擬會議或展覽等的應用外,銀行業亦推動了虛擬銀行的發展步伐。張思發及財務金融學系高級講師周建崇坦言,新一代金融從業員必須具備創科概念和知識。
周建崇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對金融銀行業造成巨大衝擊,傳統金融範疇需要學習計算資產定價、經濟環境利率變化等數據,而虛擬銀行則運用大數據了解客戶的消費模式、背景以及過往信貸狀况等,如秒速計算出客戶的批款金額。
「學生投身金融必須懂得利用科技工具提高傳統金融服務業的效率。」周建崇表示,現開辦的「會計及銀行(榮譽)商學士」、「財務金融學(榮譽)工商管理學士」、「金融及資訊管理學(榮譽)工商管理學士」及「工商管理學(榮譽)學士」等4個課程均新增了金融科技元素,其中「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簡介)科目更設定為共同選修課程,另E-Commerce(電子商貿)科目亦甚受學生歡迎。
會計課程獲專業學會認可 新增兩碩士課程
張思發表示,商學院課程早已獲專業認可,其中「會計及銀行(榮譽)商學士」課程是全港唯一結合會計及銀行兩範疇內容,學生可從會計角度了解銀行操作,並已得到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英國國際會計師公會(AIA)認可,畢業生可獲公會豁免多張考卷。待學生完成香港會計師公會QP(Qualification Programme)考核後便可取得會計師資格。
商學院將於9月開辦「工商管理(創業管理)」碩士課程及「應用金融學」理學碩士課程,分別以非工商管理畢業、金融相關的畢業生為對象,課程內容不乏科技元素,迎合市場和深造人士的需要。
導師開講:文學與社會科學院 科技 + 文化藝術 + 語言能力 未來人才必備
「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重視Techno-Humanities(科技人文),即是把數碼技術、VR、AR等新興科技融入人文學科。」——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署理院長陸潤棠教授
很多人都會疑惑文學跟創新科技有何關連?陸教授以藝術科技(Arts Tech)為例,在全球各地創造了許多發展機遇,而港府近年亦大力支持藝術科技。為迎合這股藝術文化融合新科技的趨勢,新聞及傳播學系除了現時的新聞、廣告及企業傳播和傳播及跨媒體學士課程外,亦計劃於2023年9月新增「藝創科技及數碼傳播文學碩士」(MA in Arts Tech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和「創意產業應用科技文學碩士」(MA i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for Creative Industries)兩個碩士課程,前者重點在於藝術科技層面的應用,後者則聚焦創意產業的應用和管理,為有意從事文化事業的新傳畢業生,開拓更廣的創科視野。
新科技同樣可以成為輔助學習語文的手段。英語及文化中心把英文語法轉至數碼儲藏,讓同學易於搜索資料,同時亦幫助他們進行文學分析與分類,並改善英文文法錯誤等。陸教授指出,掌握兩文三語已是大勢所趨,若有優良的語文能力,了解語文背後的文化因素,日後定有更「精準」的發揮。
專業翻譯增4範疇 畢業生出路更多元
為配合學院創科教育的步伐,陸教授表示,英國語文學系會重新整合現有的「專業英語傳意(榮譽)文學士」課程,並正名為「英國語文(榮譽)文學士」課程。除了平均分配文學、語言學、翻譯等課程的比例外,在專業英語部分,會教授傳媒、建築業、土木工程、商業等4大範疇的專業英語。「畢業生可獲英語教學資格外,掌握不同領域的英語和翻譯技巧,可擴闊升學及就業出路。」
因應大灣區的長遠發展規劃,推動本港與各灣區城市的文化融合,中國文學系不但提供中國文學、中文文藝創作學士、國學文學碩士課程外,將於本年9月開辦全新的「華南歷史與文化文學碩士」課程,主力教授華南大灣區的歷史文化,從華南與東南亞之歷史文化發展,涉獵非遺保育、文化旅遊、博物館管理等發展,對有志從事文化事業的年輕人,有助開闊他們的眼界和掌握區內各城市的發展脈絡。
珠海學院
查詢電話:2972 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