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取得佳績,除了有賴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外,背後一班醫護人員也功不可沒。Inner Edge運動心理學顧問公司顧問盧綽蘅(Karen)表示,運動心理學家在香港屬於新興行業,主要通過心理技能訓練協助運動員及表現者發揮最佳表現,包括處理與運動心理相關的問題,例如運動員的倦怠、身心疲累(burnout)等情况,協助他們提升表現。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運動員的心理質素是致勝關鍵
港隊游泳代表何詩蓓曾說比賽奪獎:「80%是心態,20%是體能和訓練。」由此可見運動員心理質素的重要。Karen分享,運動員遇上的問題,一般是比賽緊張、沒信心、怕輸等,「我們會先了解運動員的背景,如知道他對運動的看法。有時候運動員克服不到某一關,未必是欠缺信心,或有其他因素。」
相關文章:運動員經理人 助本土運動員推廣增收入
先了解殘疾運動員背後原因助溝通
運動心理學適用於不同運動員身上,每人的需要不一樣:「視乎運動員的性格、抗壓力、成長環境等因素。舉例:一線運動員希望維持高水平,由於成績會影響收入,部分人的壓力或來自經濟;至於二三線的學生運動員,他們除想提升表現外,還要兼顧讀書和運動,有時未能分配好時間,也會造成心理壓力。」
同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專責委員的她說,殘疾運動員面對的問題跟普通運動員相若,包括心理障礙或專注力等,舉例:他們或較易感到疲倦,影響專注力,可教他們放鬆技巧有助改善。「進行諮詢前,為了更有效溝通,我會先跟教練或機構了解運動員殘疾背後的原因,例如是先天或發生意外而造成。」
相關文章:聽障、視障人士疫境職場再出發 適當培訓、建立溝通 增求職、工作信心
具運動員背景增說服力 多元模式克服心理障礙
曾為游泳港隊成員的Karen不諱言,由於她曾走過運動員的路,對服務對象來說較有說服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其專業技巧。她現時的工作形式包括個人諮詢、團隊諮詢等。以個人諮詢為例,她會為運動員提供個人化心理技能計劃,幫助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並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團隊諮詢方面,會因應運動員要求,到比賽或訓練場地觀察表現,或在比賽前後提供心理諮詢。另外也會出席講座及開設工作坊等,做一些公眾教育等工作。
她指,其服務對象不只運動員,還有教練、家長等,「有時教練會遇上跟運動員相處、激勵團隊等方面的問題。另一些較年輕的運動員所表達的或有限,我會先跟其家長作一兩次的諮詢後才接觸他們。」此外,她亦曾為音樂家、舞台表演者、大律師等提供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