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中,便有1名患有認知障礙症;預計2035年認知障礙症長者人數將錄得海嘯式升幅!無論是照顧者、或醫護及社福界從業員都要提高識別及預防此症的意識,若能掌握及靈活運用不同治療及介入手法、照顧策劃等多元技能,有助把各種訓練元素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令服務更到位。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認知障礙症已被視為迅速加劇的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出,全球約有5000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達1000萬宗,即平均每3秒便有1人確診。
全球每3秒多1人確診認知障礙症 服務需求增
香港的情况又如何呢?從事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服務近20年的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HKADA)總幹事、註冊職業治療師李雅儀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大多為長者,病發率會按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目前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中,便有1名患有認知障礙症,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
以2021年人口普查的長者人口推算,本港約有15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本港人口持續老化,預計2035年到達頂峰,認知障礙症長者人數將錄得海嘯式升幅,升幅或達一倍!」
醫社合作 支援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
為應對認知障礙症的挑戰,近年政府增加相關資源,如把「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恆常化,在社區層面為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等。
她稱,目前政府推行醫社合作的服務模式,將醫療與社區照顧服務融合。「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的是熟悉的生活環境,盡可能保持活躍的社區生活,待病情惡化才安排入住院舍接受全面照顧。」另有非牟利、自負盈虧機構專門提供認知障礙症服務。
照顧策劃角色愈受重視 業界增專門職位
認知障礙症是一場患者與家屬共同面對的持久戰,需要一支「盲公竹」從旁打點,負責策劃患者的長遠照顧計劃,以至財產及醫療安排等,有助患者得到更佳的照顧之餘,亦能減輕照顧者的壓力。李雅儀留意到,近年開始有非政府機構增設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的職位,專門從事有關工作。
「目前社工、護士、專職醫療專業如職業治療師等也可從事個案管理、照顧策劃的工作,未必需要持有相關認證,然而從事有關工作,講求經驗的累積與跨專業技能的配合,故務必增強技能層面。」
醫護夫婦轉戰復康中心 與患者及照顧者同行
曾任職公營醫院的醫護夫婦Alvin及Zoe,分別從事內科及老人科註冊護士及職業治療師。「認知障礙症患者在各科病房老是常出現,大多是因認知能力退化所衍生的不同問題而入院,如平衡能力減弱導致跌倒,又或是吞嚥能力退化導致『落錯格』甚至感染肺炎!」兩人有感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所得的支援很有限,資源配接出現問題,如排隊等候服務需時、支援有期限,遂希望在專業領域上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提供更多支援。
Alvin及Zoe於2018年創立「耆俠會」,起初透過Instagram分享認知障礙症的照顧技巧,及後開設專職醫療復康中心,以跨專業團隊(包括:註冊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社工、香薰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等)、多元角度切入的模式,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家屬提供度身訂造的認知障礙症照顧及策劃服務。
疫情期間,即使不少社福機構都暫停服務,他們仍上門為患者進行評估和訓練、監察慢性疾病控制情况、作簡單的家居改裝,希望能盡力支援患者。「失去恒常訓練和刺激的患者,可能半年至一年後,病情已變得很差。」
從照顧策劃到個人化治療 冀成患者生命教練
認知障礙症分為不同的種類,而不同種類的症狀及對患者的影響因人而異;加上家居環境、生活習慣、家人照顧方式等都有機會加劇患者的症狀,故每個個案的照顧需要也不一樣,需要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很多時認知障礙症長者患者也有其他疾病或健康問題,兩人不同的專業背景正好互補。其中Alvin負責慢性疾病管理,防止患者再度入院;Zoe則負責設計訓練內容。
回想當初放棄穩定的工作自立門戶,兩人初心不變,冀成為患者及照顧者的「生命教練」、「治療教練」,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辛的治療路。Alvin分享,曾有一名住在院舍的婆婆,疫情下久未能與家人見面,重聚時,婆婆對外界事物毫無反應,透過園藝治療的介入,利用小蘆薈的觸覺及味覺感官刺激,成功令婆婆說出「想食」,雖然婆婆最終離世,但婆婆家人及Alvin均感到無憾。
做好認知障礙症照顧及策劃工作 必備5大條件
(綜合李雅儀、Alvin及Zoe的意見)
1.調整個人思維
從事助人服務者需抱持發現問題與識別界定問題的敏感度,然而面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由於他們的病情難以逆轉,故更重要的是找出患者的強項及能力,盡力協助他們維持現有的生活質素及自理能力。
2.願意學習新技能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門大學問,累積紮實經驗以外,亦要不斷學習不同領域的技能。其中Alvin完成了「中風及臨牀神經科學理學碩士」、「園藝治療高級證書」課程;Zoe完成了「社會科學碩士(行為健康)」課程。兩人另修畢了「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課程」,最大得益是認識了與認知障礙症有關的社區資源。
3.宜具備綜合技能
可透過不同的治療介入手法如現實導向、懷緬治療、多感官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等,以及認知刺激、專注力、手眼協調、日常生活技能等訓練活動,協助控制和延緩患者的病情。
4.願意摘下「專業」光環
治療及訓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照顧者的配合,在作出考量及提出建議時,應同時兼顧專業角度、患者與照顧者的意願及需要,並提供不同的選擇方案。
5.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彈性的思維及創意
細心觀察服務使用者每次的變化及評估情况,視乎需要適時調整照顧計劃。設計訓練活動時,可因應患者個人的需要、強項、能力、興趣、喜好及生活習慣來設計。
社福及醫護從業員強化技能裝備 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
隨着認知障礙症愈見普遍,醫護及社福界從業員於日常工作中面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機會變得更大,務必強化個人技能裝備,以提升服務水平。
其中HKADA轄下認知障礙症教育中心的「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課程」已開辦了22屆,專為社福及醫護界專業人士而設,至今培訓了約800名畢業學員。李雅儀稱,畢業學員當中,約一半為社工,其餘則為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如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牀心理學家等)、私家醫生等,為了應付工作所需而修讀;另有小量為照顧者。報讀人士宜具備3至4年相關工作經驗。
教授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技巧
上述課程內容涵蓋認識不同類型的認知障礙症、評估方法;藥物治療基礎知識、非藥物治療介入手法、家庭照顧者的介入及預設照顧計劃等。「導師團隊由具豐富工作經驗的職業治療師、顧問級醫生、護士、社工、律師組成,透過他們自身經驗的分享,希望協助學員加強對跨專業合作、認知障礙症個案管理及照顧策劃流程的認知,以應用於工作上。」
相關增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