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師經常要在醫院、院舍、學校,以至病人家中提供「落地」的服務。在疫情新常態下,不少面對面的治療已改為視像和遙距的服務形式,治療師如何與病人配合,繼續做好服務?有綜合治療中心表示,雖然部分服務受到影響,但仍可擴闊社區及私家醫院等的服務範疇,以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職業治療師的工作包括為長者提供基本能力訓練,其中Ernest(圖左)會透過趣味性的活動訓練長者的平衡力和關節活動的幅度、力度等。每年10月27日是世界職業治療日,藉此促進國際間職業治療專業之發展、互動與交流。世界職業治療師聯盟統計,香港每10000名人口有3名職業治療師,遠較英國的6名及澳洲的9名為低。
職業治療師 視像、遙距服務新常態
香港職業治療學會主席及世界職業治療組織香港代表鄭慧慈(Stella)表示,職業治療師的工作主要是評估病人在生活功能和角色上所面對的問題,從而提供相對的復康服務。疫情以來,不少機構均將面對面治療,改為視像、遙距,並以復康應用程式輔助的服務形式。
其中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在一兩年前已開展了相關的應用程式服務,在這段期間正好配合服務的需要,如治療師可透過視像跟進覆診病人的復康療程,進行一些運動和功能性的訓練。Stella不諱言,治療師時常接觸各式輔助工具,「因此他們在使用電子媒介、機械或科技時,較易掌握和上手。」由於線上治療或訓練始終有一定限制,治療師一般會先面授病人或家人治療技巧,再因應病人情况進行遙距跟進。
對於曾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她說,暫時大部分的後遺症狀不多,但如日後發現肺功能受損,將會按呼吸科康復的方案,如安排氧氣治療、省力技巧訓練、工作簡化的建議等。如出現認知問題,會用相關針對的方法,小部分人或出現情緒問題,如焦慮症、抑鬱症,會採用精神復康的方法。
市民對職業治療認知提升 服務需求增
根據政府2017年的醫療人力規劃報告,至2030年,本港將欠缺186名職業治療師。其中醫管局今年要聘請約90人填補空缺及新增職位,預期人手需求增加。「近年市民對職業治療的認知提升,社區的職業治療服務亦正在增加,如長者服務,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社區康健中心、精神健康服務和將增加的工傷復康等。」為應付市民對復康的要求提高,治療師亦要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術,例如向專科發展、中風復康、兒科、工作復康等。
目前本港有約2400多名職業治療師,公營機構有約900人,政府機構有約40人,學術界有約50人,其餘近1000人在社福機構及估計約200人在私營機構工作。
私人執業治療師 屬社區網絡服務提供者
一般來說,醫院的職業治療師處理急症或重症的病人較多,社福機構則以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為主。其中政府於去年起逐步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以提供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當中的核心成員包括職業治療師,並設轉介服務,私人執業的職業治療師亦成社區網絡的服務提供者。
對於近年有職業治療師走向私營市場,她不諱言,此為部分年輕人的取向,再加上有退休治療師加入,而社會對此亦有需求:「基於公營服務與市民期望有落差,如輪候時間過長,部分轉而尋求私營服務。但由於現時保險仍未明顯把職業治療包括在列表中,因此暫未算是大趨勢。」
「落地」服務 為病人製定合適治療方案
「一向以來,職業治療都是『落地』的服務,例如我們會到病人家中評估家居狀况,因應病人的需要,提出改裝的建議,以建立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入行30年的職業治療師陳秉誠(Ernest)表示,因應社會環境的轉變,現時治療師要學習將治療計劃重新分成兩類,包括透過電子媒介提供諮詢及跟進,以及面對面形式的治療。「針對治療方面,治療師要能透過視像方式或其他評估方法,準確地掌握患者的工作及家居環境和生活習慣等,以製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曾於醫管局、社福機構、保險公司等工作的Ernest,於2006年接手經營寶康綜合治療中心,現為中心的業務發展總監和執行董事,其工作包括行政及前線治療工作,以及教育方面。他表示,中心共有6名專職醫療人員,包括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義肢矯形師,另外有逾10名物理治療助理和職業治療助理。
社區及私家醫院需求增 擴大服務範圍
談到疫情的影響,Ernest說,中心受影響的主要是面對面的診所模式治療,及進入院舍提供服務的機會,但與此同時,社區及私家醫院對職業治療服務的需求增加,他遂利用過往的經驗和人脈,把部分資源暫時由診所服務轉向社區及家居模式發展,同時擴大以下服務範圍,以爭取更多發展機會。
他舉例,會與不同醫療集團及專科醫生建立網絡,增加到私家醫院提供評估及治療服務的機會;在工傷復康方面,則繼續與不同公證行及保險公司保持聯繫及提供支援;還會跟社福界及非牟利組織協作,向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家居評估及職業治療助理提供認知訓練;又會與有關教育機構商討運用電子媒介、視像教學的可行等。
他指,治療不同的病人,重點略有不同,例如面對中風復康病人,要了解病人的家庭和工作背景,以便設計合適的治療訓練,並要向病人家屬分析病情及建議家居環境的改善方案。
與病人、家人加強溝通 工作有意義
面對工作復康的病人,則要先了解病人的工作背景,才可設計合適的治療訓練,並要向負責病人的保險公司/醫生,有需要時甚至要與僱主聯繫。至於骨科和燒傷科病人,工作主要是製作矯形架及壓力衣,及教導他們穿戴和保養的正確方法。「無論面對哪一類病人,過程中,治療師需跟病人作良好的溝通,才可發揮治療的最大功效。」
Ernest曾為一名骨折和行動不便的長者進行上門評估服務。「當時長者無論是在牀上轉動、移動下肢或扶抱都感到痛楚,家人不知從何入手,我便協助病人使用輔助用具,減輕移動長者時的痛楚,並教家人扶抱病人的正確方法。」每次病人及家人都很努力練習,「看到一家人同心協力及病人不放棄的眼神,也提升了自己的工作動力!」病人雖然最終因意外離世,但Ernest坦言,能在病者和家人有需要時提供幫助,是工作的一種意義!
入行.行情
入行要求
持有職業治療理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以及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的規定向香港職業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註冊為職業治療師及持有效的執業證書。投身者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耐性和創意等。以非政府機構為例,起薪點30,000元以上。
培訓
香港理工大學(下稱「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實務教授(職業治療)鄭慧慈表示,理大和東華學院均有開辦職業治療相關課程培訓人手,其中理大每年約培訓150人(學士和碩士學位課程),東華學院每年培訓50人(學士課程),今年市場有約150名生力軍,而由2023年起將會有近200人,此外每年亦有逾20名海外畢業生回流。
晉升前景
一般受聘於公私營醫院、社福機構、學校、私人機構,以及社區外展等。以非政府機構為例,可由二級職業治療師起步,待累積指定工作資歷後,可晉升至一級、高級職業治療師,拾級而上。Stella相信,由於醫院、社福機構、學校等有不少空缺,所以仍十分渴求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