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亞洲藝術樞紐,加上近年各式藝術空間如M+、香港故宮博物館落成,促進本港文化及文創產業發展之餘,同時帶動市場對藝術文化人才的需求,當中包括策展人,他們要具備哪些條件?有學者表示,除了實體的展覽模式外,現時業界多了運用數碼媒體,如虛擬展覽,以及一些跟觀眾互動的元素及科技的運用,當中的沉浸式藝術體驗,會否成為新一代策展人的挑戰?有拍賣行實習生藉着不斷進修,裝備策展與藝術知識,並實踐所學,為未來事業鋪路。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在疫情的推進下,近年藝術文化產業開始走向數碼化,包括發展虛擬展覽,以至數碼藝術等。嶺南大學(下稱「嶺大」)視覺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及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副主任陳芳芳博士表示,現時藝術展覽行業較以往多了運用數碼媒體,其中數碼藝術是結合科技進行藝術創作;另一方面,業界亦可利用科技輔助推廣藝術展覽及藝術教育。
相關文章:M+開幕帶動藝術文化人手需求 新一代策展人必備4特質
策展人作橋樑 新興沉浸式藝術體驗
其中沉浸式藝術體驗是新興的藝術體驗,它可以結合科技、燈光、裝置、聲音、氣味,激發觀眾的五感,並與藝術品產生互動,使觀眾有如親歷其境,融入展場環境下的狀態。「其實這類展現模式,以往也有迹可尋,例如清代乾隆時期倦勤齋內的巨幅通景畫,畫面內容與實體建築環境及陳設相連結,亦真亦幻,達至擴展空間的效果,這可說是古代沉浸式的藝術體驗。」
在芸芸藝術文化工作者中,策展人是博物館、藝術展覽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策展人的工作包括:構思展覽、藏品研究和保護,以及向公眾傳遞信息等。這角色就像是一道將觀眾、藝術家、機構等連繫起來的橋樑。
本身亦為獨立策展人的陳博士說,藝術展覽可以有多種呈現模式,如以藝術家或收藏為本位,或按年代或主題舉辦展覽。「策展人要因應展覽類型作不同的準備,如圍繞藏品的展覽,要多作藏品的研究;如果是當代藝術展覽,便要多跟藝術家溝通。」
相關文章:【藝術家科技】不刻意賣弄科技 回歸藝術創意內涵 策展人冀作品為觀眾帶來感官刺激
透過多元形式 有效傳遞展覽信息予受眾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陳博士心目中,最理想的策展是能將展覽和藏品的信息傳給普羅大眾,同時使行內人有所啟發及得到新的資訊。如何有效地將展覽的信息傳遞給不同的受眾?她表示,「我們可以透過工作坊、講座、導賞團等形式,將信息傳遞給一般大眾;另可藉研討會、策展人和研究員撰寫的圖錄(如相關文章、作品和藝術家的介紹),帶給專業觀眾較深入和富研究性方向的內容。」
陳博士補充,策展人以外,近年業界對展覽教育和社交媒體人手的需求亦有所增加,他們要了解整個策展的概念,展品內容、藝術家資料,並透過社交媒體,向大眾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
策展與藝術史碩士課程重實戰 增學生工作機會拓視野
為了培訓更多藝術文化的人才,嶺大開辦了「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透過學習藝術理論、藏品研究、策展實踐、藝術項目、企業創新等領域的知識,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投入香港、亞洲及以外地區的藝術文化發展。課程對象包括有意深造藝術史及在博物館、策展或藝術相關產業發展的學生及專業人士。
以上課程着重學生透過實習或海外暑期課堂,與海內外藝術史、博物館及收藏業界等各方專家直接互動。陳博士強調:「實戰對學生很重要,愈多的實習經驗有助增加學生的工作機會,例如本身從事當代藝術工作者,如果想轉投傳統藝術的工作,可藉課程的多元學習科目裝備不同的知識。」
實習機構包括本地、內地及台灣的單位,例如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藝術中心、亞洲藝術文獻庫、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版畫工作室、Para Site藝術空間等,另外今年更新增上海博物館,同時他們亦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合辦暑期課程。她補充,課程亦會邀請著名學者及資深策展人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對行業有更多方面的了解。
相關文章:施政報告2022。文化藝術人才培訓|推動演藝「北部都會區」建新校舍 增非本地生比例
拉闊行業:藝術文化產業
問:「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有何特色?當中涉及哪些科目?
陳博士:課程聚焦在藝術史和策展方面,當中的科目有:藝術藏品管理、在博物館中學習、全球藝術收藏史:從古典時期到當代,學生有機會到博物館上課,以及到不同館藏和資料庫參觀,包括政府、大學、私人機構,從中觀摩不同藏品的管理經驗;更能學習古代到當代藝術品的收藏史、研究方法等。
問:上述課程的教學團隊有哪些?學生來自哪些背景?
陳博士:學員背景多元化,除了有美術背景者外,也有從事珠寶設計、商界、舞蹈、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藝術文化表演、藝術行政、藝評人等。師資除大學教學人員外,其他講師包括:藝評家、獨立策展人、博物館管理人員、藝術家、研究人員等,他們會以業界人士身分跟學生分享經驗和行業的最新發展。
問:畢業生有哪些出路?如何成為策展人?
陳博士:畢業生可加入博物館、拍賣行等機構,或從事展覽教育、設計、藝術行政等工作。新人可由計劃助理或研究助理起步,累積一定的經驗後,才可以成為策展人,以博物館策展人職位為例,入職要求須具備相關學位和實習經驗。
馮昕:投身藝術文化產業 做好進修裝備
進修經歷:港大園境學文學士 → 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進修木建築課程 → 嶺大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
「藝術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隨着時間流轉,我們要不斷的觀察和重新審視一些具文化藝術價值的東西。」自小對藝術、文化、歷史有興趣的馮昕,大學畢業後曾遠赴芬蘭進修木建築課程一年,回港後從事建築相關的設計研究兼職工作,一心想投身藝術文化產業的她,自知背景和知識的不足,遂決定進修裝備自己。
馮昕喜歡流連美術館和博物館,對展覽的硬件配置等更是感興趣,進修碩士課程不只使她對籌辦展覽的過程有深入的了解,另外在博物館學習也令她大開眼界。在學期間,她曾到亞洲藝術文獻庫實習兩個月,主要負責資料蒐集與籌備展覽的工作。
她認為,進修最大的挑戰是撰寫論文,她以「香港木工的流變」作為論文題目,由60年代跨越至今天,當中涉及很多歷史文獻研究,並且要進行大量訪問。「過程雖然困難,但由於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完成後也感到獲益良多,也建立了我做事要有堅毅的信心。」
相關文章:【藝術策展人】故宮開幕展洛神賦圖汝窰青瓷坐鎮 善用展廳設計添趣味
遇見大師真迹 珍惜每次工作機會
剛於今年8月畢業的她,現於大型拍賣行珠寶部門當實習生(為期4個月),工作包括協助籌備拍賣會及輔助拍賣會的進行,由於很多拍賣品均價值不菲,所以工作效率要很高和精準,如要將工藝品的來源、證書等資料準確地整理。遇上未能親身到場的客戶,更要協助拍攝短片並把資料送給客戶;其他職務包括協助社交媒體推廣和文書工作等。
工作期間曾遇上一批於美國巡迴展出的名畫,當中竟包括她十分喜愛的莫奈等大師的真迹,「對於一名藝術愛好者來說,能夠在工作中接觸到大師作品,實在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既感覺興奮,亦令我更珍惜每一次的工作機會。」
展望未來,她希望能涉足拍賣行的其他專家部門,同時亦想有到外地工作的機會,開拓國際視野,接觸不同的藝術種類,不斷的學習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