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不少人都聽過,但真正認識和持續實戰的又有多少人呢?其實無論任何年齡層的人都需要「生涯規劃」!身兼社企創辦人、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導師的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彭 Sir) 教你如何由中學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地圖。
文:夏穎欣 圖: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彭 Sir 是社企新領域生涯規劃創辦人。他將生涯規劃比擬為室內設計和城市規劃,「以前大部分人都只是想有瓦遮頭,但隨着時代變遷,亦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他闡析透過城市規劃,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質素;透過室內設計則可以更加善用地方,同樣,透過生涯規劃可以令生活過得更暢順如意,這就是生涯規劃的概念!
生涯規劃師 ≠ 輔導員
生涯規劃雖不屬於一個「行業」,但卻是不少教師、家長、社工及在職人士裝備的一門知識和技巧,其工作也有別於輔導員和人生教練。
「當一個人的心理質素低於正常水平,例如抑鬱或心理不平衡,輔導工作可以助他重回正常狀態;人生教練的工作雖同是為了要人生過得暢順如意,但會由心靈、個人層面出發;然而生涯規劃則由職業和社會定位層面出發。」
生涯規劃師首要任務是要了解對方的能力和興趣,配合社會客觀條件,從而找到適合他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找到在社會上屬於他的角色定位,更注重個人取得工作生活平衡 (Work-Life Balance),亦要就社會走勢分析行業的發展前景。
在職、退休人士要做的功課
生涯規劃並非只是年輕人專利,彭Sir強調,其實在各年齡層的人士亦需要規劃自己。舉例踏足職場者,最常見的問題往往是:「我應該轉工或是繼續留守在現職公司呢嗎?」
「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樣,經常轉工,只會令自己無所適從,『一動不如一靜』。先弄清楚是否非走不可?如果這份工作只是過渡期,何不先裝備好自己再出發呢?」
近年在公開講座或工作坊的課堂上,他發覺愈來愈多 40 歲左右或退休人士參與,他們並非對生活感到絕望,反而希望可以妥善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彭 Sir 相信,職場上打滾多年的中年人士是最需要進行生涯規劃的一群。「曾經有一個案,在東莞任職廠長,突然工廠結業,生計不保,雖然後來找到保安的工作,但因為不敵生活困苦,最終妻子帶着子女離開。」
打工一族宜發展不同興趣
彭Sir表示,中年人士身負重任,卻要面對社會、科技的瞬息萬變,舊有工種隨時會被取替,甚至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故有及早規劃的需要。
「打工一族在公餘時間應多建立不同興趣,積極進修,在可行的情况下,不妨發展副業,為未來鋪路。」生涯規劃師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檢視行業的前景,同時亦鼓勵在職人士居安思危。
DSE生 理想不要太離地
DSE 放榜在即,莘莘學子要面臨升學與就業方向的抉擇。彭Sir勸勉同學要提早做好生涯規劃,切勿將理想訂得過高,例如要求數萬元月薪、工作輕鬆等不切實際的想法。
生涯規劃師會在面談的過程中,首先會為服務對象進行性格分析和多元智能評估,了解其性格特質、技能如語文能力水平、設計觸覺和身體協調能力等,從而分析他們適合從事哪類型的工作。
「與其說幫助年輕人找理想的工作,倒不如讓他們找到適合的工作。舉例,有學生立志成為警察,花了兩年時間修讀相關課程,方發覺始終無法應付體能的要求,最終要改變事業方向。」
適時調整人生地圖 再出發
進入求職階段,同樣要視乎個人的習慣和喜好,再配對不同的工作。例如喜歡重覆性或是有不同挑戰的工作?樂意團隊合作或是獨自完成工作呢?彭Sir深信年輕人必須清晰自己的目標,而生涯規劃師的角色如一面鏡子,將對方腦海中的想法呈現出來,再與服務對象共同討論得失、權衡輕重。
「隨着生活模式、經濟條件和社會形勢的轉變,建議年輕人每兩年檢視和調整個人的生涯規劃。」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所開辦的「生涯規劃師專業證書」課程,彭Sir表示,學員中不乏教師、家長、社工及在職人士,在修讀相關課程後,除了為自己規劃外,還可以幫助下一代及早進行生涯規劃,鎖定發展方向。課程除了讓學員掌握生涯規劃的概念,還包括分析評估方法、解構將會沒落及冒升的行業等。學員更可參觀聖雅各福群會 Career Sparkle 青少年生涯規劃服務,是香港首間青年生涯規劃服務中心,為青少年提供體驗式學習活動,如職業體驗遊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