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Education Career Expo

樹仁大學推動教研並行 開辦六大範疇哲學碩士、博士課程 培育研究專才

【香港樹仁大學專輯】
香港要走向高增值的知識型經濟,培育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人員是關鍵的一環。香港樹仁大學 (下稱「仁大」) 着重教研並行,早於本科階段,已開始培養學生對研究的興趣;近年亦積極推動學術研究發展,除了提供「授課型」碩士、博士課程外,更拓展至開辦「研究型」哲學碩士、博士課程,涵蓋中文、英文、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及經濟學不同範疇,務求為有志向研修、教學之路進發的人士,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香港樹仁大學積極推動學術研究發展,開辦了多個不同範疇的碩士、博士課程,以迎合進修人士不同的興趣和需要。在研究的硬件配套方面,研究生院綜合大樓設有多個學系的研究所及實驗室,內裏配備各種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如供師生進行腦科學研究之用的心理實驗室。

仁大是本港首間設立研究生院的私立大學,以「跨學科」為大方向,培養學生以廣闊的知識層面,嶄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去迎接世界急速轉變的挑戰。在研究規劃方面,仁大提倡強化研究式高級學位教育,並鼓勵協同合作的跨學科研究及知識交流,把研究成果用於應對各種學術問題及社會難題。

從本科開始建立研究文化 加強設備全力推動

青年階段被視為培育研究人才成長的關鍵期,仁大招生事務處總監 (註冊處) 梁小琪指出,仁大於本科階段,已開始培養學生對研究的興趣。「學生會於一、二年級先學習研究方法和理論,繼而於高年級時跟隨帶教老師設定研究計劃,並自行撰寫論文。」事實上,部分研究生院的學生都是仁大本科畢業生,他們對研究感興趣,並希望將來可以從事研究的工作或於大學任教。


▲香港樹仁大學積極推動學術研究發展,開辦了多個不同範疇的碩士、博士課程,以迎合進修人士不同的興趣和需要。在研究的硬件配套方面,研究生院綜合大樓設有多個學系的研究所及實驗室,內裏配備各種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如供師生進行腦科學研究之用的心理實驗室。

仁大近年加強了研究的設備,她以2016年落成的研究生院綜合大樓為例,大樓內設有多個學系包括:輔導及心理學系、新聞與傳播學系、社會學系、商學院等的研究所及實驗室;來年還會興建大數據實驗室及VR / AR實驗室,讓師生們可利用先進的設備和儀器進行有質素的研究工作。仁大另設有研究中心支援大學研究的工作。


▲香港樹仁大學積極推動學術研究發展,開辦了多個不同範疇的碩士、博士課程,以迎合進修人士不同的興趣和需要。在研究的硬件配套方面,研究生院綜合大樓設有多個學系的研究所及實驗室,內裏配備各種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如供師生進行腦科學研究之用的心理實驗室。

開辦12個哲學碩士、博士課程 可擔任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

仁大目前合共提供21個碩士、博士課程,分為「授課型」及「研究型」。其中屬「研究型」的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各有6個,涵蓋中文、英文、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及經濟學6個範疇。

每個課程學額約1至2名,申請人的學術成績 (哲學碩士課程申請人:具學士學位;哲學博士課程申請人:具哲學碩士或授課碩士學位)和英語能力要達到指定要求,並要提交過往的畢業論文和論文計劃書,以及接受面試。

仁大會安排全日制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生,在修讀期間擔任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每月可獲得15,000元的獎學金。此外,仁大在此基礎上為哲學碩士及博士生提供額外的獎學金。梁總監稱,TML Scholarship是一項為期4年的獎學金計劃,適用於從2019/20學年開始,首次攻讀哲學碩士/博士課程的學生。第一年的最高獎學金額為每月5,000元 (每年共60,000元),其後各年最高為每月2,500元 (每年共30,000元)。獎學金額視乎學生的修讀年期而定,博士生最多為4年;碩士生最多為2年。


▲仁大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請入住研究生宿舍。

因應個人興趣及需要 慎選課程

中文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副教授黃君良博士說,過往文學的研究方式,較着重文獻考據,通過比較和分析,作出判斷。但近年文學研究走向跨學科方向,利用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多從不同角度去透視問題,在不同學術領域之間去尋求共通點,比以往靈活多變。「跨學科研究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領域的知識,擴闊學習範圍及提升知識整合的能力。」

此外,知識的創造源自不同視野的探索,他以自己將出版的一本探討道德情感的專書為例,以西方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古代中國人對情感的認識。「這種以現代心理學理論去討論中國人情感的著作,過往少見。跨學科研究方式,開闢新視野,切實地反映時代。」

現時學系有四位學實淵博的教授,招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的研究範圍和興趣包括:自漢代至南朝的辭賦、駢文、古代文學、古代文學批評、文心雕龍、明清小說和戲劇以及語言學。「學生報讀課程前,先要了解教授的專長與自己的興趣是否配合。」他提醒,申請人的英文程度需到達IELTS 6.5分。因研究中國學術已經國際化了,許多漢學研究成果以英語發表,假如英文水平不足,將限制自己的研究視野。


▲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副教授黃君良博士

英文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協理學術副校長 (教學發展)、英國語言及文化系副教授陳潔詩博士指,「英文哲學碩士/博士」課程適合具備英美文學、文化研究或語言學背景者入讀,特別是對文化感興趣者。收生要求大致與研究生院標準相若,唯英語水平須達到IELTS (academic) 7.5或以上成績。

除研究生院必修科目外,課程學生需以導修課形式完成3個範疇 (科幻小說、生態哲學及英美文學) 的課程。而研究範疇則涵蓋英美文學、文學理論,文化研究、生態倫理哲學、科技文化、性別主義、語言學等。她稱,該系鼓勵學員從跨學科、跨文化角度進行研究,建立創新知識領域。例如:以文學作文本,探討人類與動植物的關係,既涉及英美文學 (甚至中國文學)、後人類主義、人類世文化理論,也需涉獵與動植物有關的科普知識。

研究生一般會遇到哪些挑戰?她以傳統英美文學畢業生來說,最大挑戰是摒棄純文學分析研究方法,進入理論範疇。另一方面,對具備哲學背景的學員來說,英美文學文本繁多,要從哪裡開始也是問題。「為了幫助學員適應,導師會組織讀書會,邀請系內老師、文學碩士班同學及碩士博士班同學一起參與。」


▲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教學發展)、英國語言及文化系副教授陳潔詩博士

歷史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歷史學系副系主任 / 副教授、中國歷史研究與教學中心副主任羅永生博士以「歷史學哲學碩士」課程為例,除了會考慮申請人是否具備歷史學本科背景之外,也會考慮文化研究、比較文學、宗教研究、政治學本科背景者。面試會考核申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對論文計劃書課題的熟悉度及對研究歷史學的興趣;若是報讀哲學博士課程,則會了解申請人對日後事業規劃的看法。

該學系現有4位資深教授可出任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研究範圍包括:中國古代史、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國近代史、香港史。隨着考古發掘的新發現,帶給歷史學者許多具意義的研究材料,以及近年提倡跨學科研究,現代學者能對以往的歷史題目重新評價,這些都有助擴大歷史學的研究領域。「舉例:以環保角度去看古代的天人關係,或以性別研究角度去看中國古代女性的角色,這樣研讀歷史,就會變得有意義,能跟現代人的生活連上密切關係。」

硬件配套方面,仁大歷史系的網上資料庫豐富齊全,能瀏覽內地大學的論文和台灣中央研究院的資料庫。他更鼓勵研究生進行實地考察,到歷史現場搜集第一手材料,以及多參加學術會議,跟前輩同儕交流、建立人脈,對日後事業發展大有幫助。

經濟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經濟與金融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李樹甘博士稱,經濟學理論的範圍很廣泛,能靈活運用於不同層面,實用性強,結合微觀和宏觀角度分析,加上實證研究訓練,有助掌握經濟脈搏和公共政策議題。要成功入讀仁大的「經濟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他指,申請人的學術成績、過往畢業論文、論文計劃書都是甄選準則,若具備研究經驗則更佳。

如何選擇及設定論文題目?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有趣、與別不同而可行、立論清晰不空泛模糊、不太窄並可客觀分析的問題。當然,導師的意見十分重要。他鼓勵學生要多觀察、不恥下問、多猜想、運用創意,嘗試從不同領域去開拓研究路向,能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有助研究瞬息萬變的世界。

研究生之路孤單漫長,他寄語有意投身學術研究者,要具備發掘知識的動力,跳出既有思考的框架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可能性。「研究生不要怕犯錯或自我懷疑,在摸索階段一定要保持興趣,相信自己的研究終會貢獻社會,憑着這份使命感去推動自己繼續努力。」

社會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社會學系卓越教授及系主任張越華指出,「社會學哲學碩士」課程的收生對象不限於社會學本科生,擁有人類學、公共衛生或地理等本科學位者也歡迎報讀,「社會學哲學博士」課程申請人則必須有碩士學位。社會學強調數量化社會調查的訓練,亦重田野考察,並且配合大學跨學科研究與教學的發展方向。

做研究不應只是坐在圖書館看論文,他以自己從事戒毒研究為例,經常訪問不同的機構,跟業界討論政策、和社工交流經驗、接觸戒毒者,親身參與社會事務等。當政府、及業界採納意見,推行有成效的政策,就是研究者對社會的貢獻。

張教授稱,仁大研究生院的特色是學生人數不多,指導老師能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每個學期學生都會被派去做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協助教學工作,或參與老師的研究,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對學生來說,研究生院的日子除了能掌握做學問的要訣外,還能磨練個人意志與毅力,為將來成就打好基礎。

心理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

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學生課程論文統籌主任符瑋博士不諱言,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要創造自己的理論空間很少,研究生院的好處是能提供自由空間去思考和探索問題。現時報讀「心理學哲學碩士 / 博士」課程的申請者,以本科修讀心理學較多,他認為論文計劃書內容清晰十分重要,較重同學的表達能力和研究題目的可行性。

他表示,指導老師和學生是亦師亦友的關係,研究過程中導師和學生互相交流想法,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釐清論文的方向,引用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思考案例,再決定以質性、量性或文獻的研究方法。而學系設有充足的配套協助學生從事研究工作,包括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和認知實驗室,新開設的正向心理實驗室和藝術及創意工作室,還有符教授主理的正向技術及虛擬現實實驗室。

對於研究生來說,一般會遇到什麼困難?他指身處資訊發達的年代,如何篩選最合適的文章去支持自己的觀點,保持獨立思考和有系統地分析案例,是每個造學問的人需要面對及克服的難題。


▲左起: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系主任羅永生博士、社會學系卓越教授及系主任張越華、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符瑋博士,以及經濟與金融學系副系主任李樹甘博士。

研究生生涯初體驗 享受不斷追求新知

走上研究之路各有因由,可能是為了追求更高層面的知識,又或是對研究工作感興趣等。以下3名仁大研究生為何會走上研究之路?有何經歷及體會呢?

李景輝,「社會學哲學博士」 課程一年級生


▲博士生李景輝

具備社會科學碩士學歷的資深社工李景輝,一直從事戒毒復康工作,希望發掘知識寶庫,讓他反思現行相關制度的不足和背後的成因。得知張越華教授是有關方面的專家,他決定重投校園,跟隨張教授學習,論文題目環繞濫藥政策。他享受學習過程,挑戰之一是要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文章,了解相關學術源流、概念、分析證據,考驗他的思辨能力。他期望未來能學以致用,在大學教書或在社工界繼續貢獻所長。

韋梓軒,「社會學哲學碩士」 課程一年級生


▲研究生韋梓軒

韋梓軒是仁大社會學本科畢業生,對研究工作深感興趣的他,成功入讀「社會學哲學碩士」課程,由於對母校環境十分熟悉,故很快便投入新的學習階段,然而要面對時間管理、蒐集與整理資料等考驗。以「網絡遊戲如何影響人建立自我價值」為研究題目的他,選擇以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去解釋自我認同。他更協助學系從事行政、文書和網頁編輯的工作,下學期將會擔任教學助理,對他來說是難得的多元工作體驗。

唐可盈 (Angela),「心理學哲學碩士」 課程一年級生


▲研究生唐可盈(Angela)

Angela完成仁大心理學本科課程後,加入銷售和市務行業5、6年,有感工作有違個人理念的她,參加了「心理學哲學碩士」課程講座,最終獲取錄。她以直覺和靈性方向,以人生的意義為命題。她重返校園,每天都在不斷思考、吸收新知識,感覺自己每天都有進步,很有滿足感。她更獲得擔任教學助理的機會,教授本科一年級生,燃起對教學工作的興趣。「跟學生互動很有挑戰性,有時候學生的提問連我也未曾想過。」


▲仁大多元研究生院課程

香港樹仁大學

查詢電話:2570 7110 / 2806 7307 網址︰www.hks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