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Tourism & Hospitality

旅遊、文化管理職位多元化 興趣出發 選科擇業開闊出路

近年本港多次舉辦了國際賽車比賽、七人欖球賽,除了新落成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還有仍在擴建中的主題公園、發展中的郵輪市場、故宮博物館等等……無論是政府或旅遊業界都希望透過旅遊發展為本港經濟帶來禆益,既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也能夠創造更多職位。有興趣在大學選科、投身旅遊或新興的文化管理行列的人士,除了要由興趣出發外,更要持續裝備自己,才能夠在經濟前景、多元化旅客的旅遊、消費等模式的轉變中,不斷累積經驗、發揮所長。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旅遊業:裝備政策、景點管理知識 迎業界挑戰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4 年旅遊業佔香港 GDP 5%,從業員有約 27 萬人。近年政府和業界均致力發掘和開拓新的旅遊景點、配套,希望吸引更多旅客來港。香港理工大學 (下稱「理大」)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及學士學位課程主任 Dr Eric Chan 表示,服務性行業除講求經驗外,面對不同的旅遊新項目,從業員更需要具備旅遊政策、規劃管理、景點管理等知識。

「很多訪港旅客都喜歡購物,但亦有不少旅客對文化、古蹟方面感興趣,特別是回歸前的香港歷史,推動多元化的旅遊產品,有助提升本港的吸引力。」

面對近期訪港旅客人數輕微下跌,Eric 強調,從業員更要做好裝備,如擴闊國際視野、了解各地文化、改善語言能力等,才能迎接未來行業的挑戰。「不同背景、文化的客人提出的同一要求,可能都要以不同的方法解決,因此從業員要累積經驗,才能專業處理。」他強調,要旅遊業持續發展,行業最渴求的仍是前線員工和管理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及學士學位課程主任Dr Eric Chan

新人由低做起

其中理大的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開辦的「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課程向來是大學聯招的熱門課程之一。Eric 表示,學生在首年能涉獵兩個學科的課程,助他們認清學習目標。

學生在第二學年時,可選酒店業管理 (榮譽) 或旅遊業及會展管理 (榮譽) 理學士學位課程,校方會根據學生的意願、成績和面試表現分科。第三學年起則設職業路線,酒店業管理同學可選酒店行政管理、一般管理事務、餐飲事務;旅遊業及會展管理同學可選旅遊或會展管理,使其學習領域獲取更專業的知識。另學生要參與 6 個月全職 (或 960 小時兼職) 實習,實習機構包括主題樂園、旅遊局、航空公司、教學酒店 Hotel Icon 等。

Eric 提醒有意修讀酒店、旅遊的同學,行內大部分工種都要由低做起,要做好入行準備,若具備一定學歷的話,晉升機會會較高。

收生要求:2017/2018 學年起,理大入學最低要求是 6 科「332233」,其中「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課程,英文計分比重最高 (乘 10 倍)。聯招放榜後,成績達最低要求及以此課程作首選的申請人,有機會獲學院邀請面試。新學年的課程學額有 82 個,去年 DSE 的收生成績介乎 23.5 至 24 分。

畢業出路:酒店管理畢業生可投身酒店的客務部、行政部、餐飲部,或參加管理培訓生計劃;旅遊及會展管理畢業生可加入不同的旅遊相關機構。今年畢業生的起薪約 14,000 至 15,000 元。進修方面,可考慮國際葡萄酒管理、國際款待業管理等相關碩士課程。

文化管理:新興行業 做公眾和文化創作中介人

隨着旅客的消費和旅遊模式的轉變,在港購物對旅客的吸引力漸漸減退。香港中文大學 (下稱「中大」) 文學院文化管理文學士課程助理教授黎婉欣表示,「不少亞洲或其他國家都透過保存歷史古蹟,使旅遊業得以持續發展。香港旅遊業亦應從不同的目光和範疇去提升保育、文化旅遊等方面。」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文化管理文學士課程助理教授黎婉欣

她以濕地公園為例,發展後仍能保存自然環境,不會滲入太多商業元素,再加上交通配套和推廣做得好,對遊客有一定吸引力。不過,部分文化古蹟以商業手段改造後,有機會被改變了原來的文化內容,如 1881 Heritage (前香港水警總部) 被「活化」改建成名店商場後,「整幅歷史圖畫都不一樣了!」她指,其裝璜無疑變得漂亮,但感覺奢華,有如被隔絕了的公共空間,使大眾或未必能共享歷史遺產。

她不諱言,近數年大眾的保育意識提升了不少,如兩年前在興建沙中線時發現文物時,不少人有興趣探究相關的文化和歷史。「相對十多年在旺角發現陶罐古物,現時公眾的迴響和關注已較大。」

黎婉欣相信,就文化旅遊的持續發展,香港對文化管理人才有一定需求,他們除要具備傳統的文化歷史知識外,也要懂得用另一個角度思考藝術,目光要了解和接近公眾的需要。

新興職位多 邊做邊探索

「目前與文化管理有關的工種愈來愈多,但畢竟仍屬新興行業,整體發展未有完善的架構,需要投身者邊做邊探索。」她表示,從事文化管理工作,必須對某個文化範疇十分熱愛,才能夠堅持和找到工作的樂趣。

其中中大在 2012 年開辦的「文化管理文學士」學位課程,希望培育學員不會單一用商業目光去理解和保育文化,更重要的是保存文化的原真性。課程設多個選修科目,如中國古代詮釋一科,同學會學習如何解讀考古文化和不同的詮釋空間;視覺藝術管理,則學習以職場眼光去認識視覺藝術。

課程設有8星期的實習部分 (自由選修) ,同學可進一步認識行業,以及探索自己的發展方向,實習機構包括表演藝術機構、畫廊、出版社、文化博物館等。

收生要求:課程入學最低要求 DSE 6 科「332233」,去年 DSE 收生成績的中位數是 24 分,申請人背景以文科為主,但亦有理科生入讀。除校長推薦計劃下的申請人,一般同學均不用面試。課程共有 24 個學額。

畢業出路:以首屆畢業生為例,有在拍賣行任職項目主任,舞蹈團體的項目工作、文物博物館的博物館見習員、在大學任職研究助理,以及在政府機構推廣文化、研究和檔案處理等。以投身策展人為例,起薪約 12,000 至 16,000 元。升學方面則可進修人類學、文化項目、藝術系等相關課程。

畢業生:投身媒體藝術工作 連繫人和社區

應屆中大「文化管理文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的黃同學,現於媒體藝術工作室負責項目行政工作,入職約3個月,職務包括找場地,籌備展覽、跟各領域的藝術家、客人聯絡。

工作中她不時接觸新媒體藝術,「曾在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展中,將外國的藝術作品帶來香港,過程中需學習在不同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科技。舉例:用機械去做樂器,以科技,數據混合電子音樂的元素表達不同的信息。」

黃同學說,在學時學習的不同層面的文化和藝術,以及文化管理知識,不少都可應用在工作上。「工作過程中經常要面對客人,要學習跟別人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期望。」公餘時,她喜歡參與社區藝術活動。其中在土瓜灣的「閘油小店」鐵閘噴畫計劃中,她跟團隊以圖像化的方式,把小店的特色表現在鐵閘上,希望以藝術作橋樑,連結人與社區的關係。

「從跟居民訪談的過程中,使我認識更多行業和老店舖,包括樓梯檔的百貨、食店、車房、家俬店、地產公司等,從而增加對社區的認識。」她計劃未來繼續進修文化、藝術相關課程,進一步裝備自己,在文化管理工作上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