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專輯】
企業要持續發展,除要善用數據和管理科學提高工作和決策效率外,同時也要由產品之爭逐步轉至供應鏈競爭,為供應鏈管理變革迎來最佳時機,當中資訊科技知識也乘勢成為各行業專才的必備條件。3名分別來自香港恒生大學(下稱「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榮譽)學士課程」和「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的學生和畢業生不約而同認為,恒大的學習生活啟發了他們創新科技的思維和動力,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打穩更強的競爭力,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必搶」專才!


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MSC-GSCM)
掌握供應鏈新科技 助企業革新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無法篡改、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特點,有企業應用到供應鏈管理上,為各方奠定『信任』的基礎。」——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副主任黃彥璋博士
在企業紛紛進行數碼轉型時,各類新科技也正在加速發展,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供應鏈管理上呢?「在全球化下現代供應鏈愈趨複雜,不同合作伙伴之間有大量交易,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符合供應鏈網絡的需求,應用於一些金融交易及產品追蹤上。」
區塊鏈技術x供應鏈管理 各方掌握相同資訊 提升互信
黃博士舉例,航運巨頭馬士基與IBM共同成立航運業區塊鏈平台,它能追蹤航運流程,使各航段運費透明化。另有企業藉區塊鏈追蹤珠寶成品的供應鏈流程,由礦石原產地到零售店,產品實物和每個工序都有數碼認證,並由第三方驗證核實。
全球供應鏈受着不同的因素影響,如早前的貿易戰、蘇伊士運河堵塞等,影響多種商品的全球供應。黃博士表示,面對多變的市場和各種事故,從業員需有一套復元計劃(Recovery plan),懂得重新編排貨運航班,聯絡不同單位商討對策,做好協調工作。
除了應變技巧外,從業員亦需擁有專業知識、良好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和環球視野等。「他們更要懂得使用新科技,如用大數據分析顧客行為,在庫存、補貨和送貨方面進行更精確的預測;用人工智能(AI)協助計劃航線、貨櫃船隊規劃、空運貨物裝載規劃、貨物跟蹤、管理貨櫃等。」
MSC-GSCM課程 培養學生提升分析能力成管理專才
其中恒大開辦MSC-GSCM課程,培訓學生成為具備分析頭腦的管理專才,懂得善用供應鏈管理的高端科技及各種建模系統,着重電子商貿及大數據,為企業革新和設計解決方案。課程內容亦涉及不同的科技元素,例如電子物流、企業資源系統(ERP system)、 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
課程亦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專業發展活動,邀請業界分享最新資訊,如在環球供應鏈領袖分享系列中,便曾邀請業界不同公司的行政總裁(CEO),如港鐵、DHL等。另外,學生更可在虛擬實境中心上課,在3D互動的虛擬場景中,到空運站、機艙,碼頭和貨倉等地方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空運貨物檢查、貨物裝載計劃的操作等。
呂啓康(Ben) MSC-GSCM課程二年級學生
運用多元角度 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
大學傳理系畢業的Ben,於大型電訊公司任職產品經理至今約5年,負責產品發展和市務工作,職務包括為客戶研發方案、產品規劃與管理、創造產品價值等,當中涉及供應鏈、物流、物聯網等範疇;另要負責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市場推廣等。
他去年重拾書本,進修碩士課程,希望增長專業知識,考取更高資歷。他說,恒大課程內容全面,涉獵營運、管理、數理等方面,助他從多元角度重新認識供應鏈是如何管理,同時提升思考力、處事手法和邏輯思維等。
用數據分析商業個案 令數字更有力
其中在「管理人員的決策建模」一科,Ben學以致用,將知識應用在市務工作上,如用數據分析商業個案,研究公司的項目是否值得投資。「藉着不同角度去分析數據,令數字變得更有力,同時也改善了工作的質量和質素,完成上司要求的報告和目標。」而在「電子物流與技術管理」一科,他亦學習到如何在自身行業靈活運用現有的科技,提升工作效率。
他續說,課程經常邀請不同行業的專家分享,幫助同學擴闊對相關產業鏈的認知。對於近年本港供應鏈管理行業與鄰近地區和東南亞的競爭加劇,他認為香港要突圍所靠的是專業服務而非價格,而隨着更多基建落成,相信本港將有不少發展機會!
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BBA-SCM)
培訓供應鏈專才 開拓新供應鏈組合
「新冠疫情『切斷』了全球的整個供應鏈,新人要學習發掘和開拓新的供應鏈組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復元力。」——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副主任(航空運輸)馬凱琳博士
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從取得原材料、生產、倉存、運輸送到客戶手上的整個過程,它涵蓋採購、品質監控、倉存管理、服務流程安排、營運管理等。
疫情的爆發令電子商貿乘勢而起,同時推動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馬博士表示,企業可利用大量的數據分析來改善營運表現,如藉着智慧生產過程產生的數據,去了解和預測客戶的需要,盡早作出不同的部署,提升整條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彈性,以及設計不同的供應鏈模式切合市場需要。

貿易及物流是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之一,本港作為亞太區重要的航運樞紐,擔當着管理者的角色。她相信,隨着機場三跑將於2024年完工,本港的運輸網絡將更趨完善,業界將需要大量的專才。
兩專修組別:商業物流、航空運輸 多元發展機會
恒大開辦的BBA-SCM課程專注培養學生運用最新科技,教授學生從採購、生產,以至運輸和物流過程中的管理知識、分析技巧和量化分析方法,理論與實務兼備。

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將大數據融合和應用到社會的營商環境中。課程設有兩個專修組別,在「商業物流」組別中,學生學習管理供應商,在物流運輸過程中與不同單位合作產生協同效應、設計及優化現有的供應鏈等,涉及採購管理、品質管理、談判學等內容。「航空運輸」組別則集中於運輸和交通,特別是航運,所涵蓋的科目包括航空公司、貨運站、空運和機場的營運和管理、可持續交通運輸、航空金融等。
三年級的同學必須參與實習,冀將理論實踐在職場和加深對業界的認識。「課程獲很多企業支持,不少僱主反映,學生均有出色的工作表現。」課程力求與時並進,近年很多科目加入數據分析元素,如運籌學、服務流程安排等,學生需要學懂使用不同的軟件,以及透過機器學習去發掘更多的新顧客等。
陳富華(Emily) BBA-SCM應屆畢業生
參加DHL MT計劃 學以致用工作快上手
Emily大學畢業後,於本年7月參加了DHL的管理培訓生計劃(MT計劃),個性外向的她喜歡四處走動的工作,「物流行業適合自己,因可以經常到不同的地方,如機場、碼頭等,亦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充滿挑戰性。」
她說,公司提供各類系統性專業培訓課程,培訓生有機會參與公司業務的不同項目,跟不同部門的同事合作,工作富挑戰性,可從中學習管理和組織能力。如她曾在快遞(Courier)、倉庫(Warehouse)等部門實習,要到不同地方收派貨,以及跟進文件處理程序,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如危險品處理或特殊標籤的貨物等。
學習時遇挑戰 老師悉心指導
工作過程中,Emily同時實踐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學時曾學習過危險品處理,知道有哪些類別和如何應付,例如貨物要進行X光安檢及確保貼上正確標籤,如客人漏報危險品或漏貼標籤,我們則會聯絡他們補回資料。」
Emily說,BBA-SCM課程中的「航運及運輸物流」一科,涉及較多計算處理,初接觸時感到困難,老師會用生活化的例子講解,令學生更易理解。另外,老師十分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活動,她曾以個人及小組身分參加物流比賽,過程中跟其他同學交流和切磋,獲取了寶貴的經驗。
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榮譽)學士課程(BMSIM)
打造商業分析人才 結合數據與商業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員工的效率是企業致勝關鍵之一。如何利用科技、管理資訊和處理數據去提高工作效率或決策效率,從而作出適時及快捷的市場反應?這些都是企業面對的挑戰。」——恒大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學士課程主任胡鎮浩博士
現時很多行業的發展都與數據息息相關。「在傳統業務的工作流程中,加入數碼科技,有助改善流程和優化商業應用,也使員工的工作更順暢和容易。」
隨着近年數據分析引導的企業決策開始湧現,商業分析師正是科技下催生的職業,他們的工作是將數據與商業結合,透過蒐集不同的數據,從中找出公司的問題和潛藏的危機。

「商業分析師要到客戶的公司考察,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客戶口中所說的跟實際情况可能是兩碼子事情,而當接觸前線員工後,更有可能變成『三碼子』的事……」他指,有時員工未必願意透露公司的問題,他們要懂得從發問中找出問題,從而提出改善方案。隨着很多公司為疫後業務復蘇和發展鋪路,市場正渴求這類人才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活用各類數據 轉化為有用資訊及有效商業策略
恒大的BMSIM課程,融合管理科學和資訊科技的知識,協助學生在商業管理和數碼創新方面作好準備。胡博士說, 在「決策分析」、「商業智能與數據開發」兩科中,學生學習最新的算法、工具蒐集和分析數據。「各行業需要的數據和資料種類都不同,就如銀行業,商業分析師要分析產品的定價及利潤、顧客行為、產品風險等,他們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才可活用各類數據,轉化為有用的資訊及制定有效的商業策略。」

同學在課程中學習資訊科技,包括現代金融科技、網站設計與開發、數碼商業管理、程式編寫等。課堂上學生亦會學習使用企業級商用系統和軟件工具,如SAS及SAP及JetBrains。在導師從旁指導下,由擷取商業數據、整合有用的商業資訊以及進行系統化分析,為日後成為商業分析師作好準備。此外,老師不單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新興的創新科技, 更有跨院校合作共同開發教學工具, 例如在線遊戲「BlockTrainHK」正正讓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都可以透過遊戲和小組互動中體驗箇中的區塊挖掘過程,親身了解區塊鏈的技術、背後理論和運作概念,從而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技術門檻。這亦是印證了課程為了提高同學將來的競爭力,由培養大家對科技的興趣出發。
庾卓瑤(Gwyneth) BMSIM三年級學生
數據融入商業大勢所趨 目標向商業分析工作發展
「大數據、數據分析融入商業已是大勢所趨。當企業遇上問題時,以多角度去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Gwyneth向來對商業有興趣,她認為恒大課程兼備商業和科技元素,加上科目組合新穎,配合市場發展下,社會正渴求這方面的人才。
小班教學師生關係良好 課程實用性高 助認清目標
由於Gwyneth沒有科技底子,初接觸編程科目時較為抗拒和吃力,幸而在老師循循善誘下,她逐漸跟上進度。「老師由零教起,同學每遇上不明白的地方,課堂上即時解答外,課堂外也會很快以電郵回覆,這對提升我們的學習興趣和進度很有幫助。」
「項目管理」是她喜歡的一科,因為可以運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和創意解決問題。自言個性外向的Gwyneth,喜歡跟人溝通,接觸不同的事物,「將來無論是跟客人傾談方案,或是跟編程人員討論工作,我也有信心面對。」她正計劃申請工作實習,希望將在學三年所掌握的商業和分析數據知識,運用在不同商業機構的工作上,未來目標是朝商業分析師的方向發展。
香港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
電話:3963 5043 (MSC-GSCM)
3963 5247 (BBA-SCM)
3963 5509 (B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