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護理 ‧ 社褔 · 教育特輯

幼師提升體育活動設計技能 讓不同成長階段幼兒齊「喜」動


幼兒老師可利用不同的器材,如治療球,設計適合兒童能力的體育活動。

協康會粉嶺家長資源中心教育幹事冼敏儀

協康會物理治療師督導主任蕭倩珩

踢吊球的運動,能幫助小朋友提升腹肌的肌力。


相關課程

運動的益處無人置疑,對於身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幼兒來說,體育活動更是有助發展體能、基礎動作、感知、群性、創作力等的重要工具。如何編排及設計合適、安全的體育活動?如何提升他們的投入感?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提升有關活動設計技能,並懂得把活動適當地變化、整合和調適,以迎合幼兒的不同能力及需要。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投身幼兒教育界 30 年,現職協康會粉嶺家長資源中心教育幹事的冼敏儀,主要為有發展或學習障礙子女的家長提供支援服務,職務包括:管理圖書館、家長支援小組、親子課程等。

體能及感知發展對幼兒成長十分重要,基於工作需要,她遂於 10 年前開始修讀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 (簡稱 APED) 的「幼兒體育」幼師證書課程系列,完成了基礎、進階階段,現仍在進修深造階段,明年 3 月將修讀「嬰兒按摩技巧與運用」選修課題。

認識運動器材 創意百變玩法

對冼敏儀來說,修讀上述課程的最大得益是更新了運動器材的認識、選購注意事項,以及提升了體育活動及遊戲的設計技巧、安全意識,能讓工作有更好的發揮。「以治療球為例,是百變的運動器材,玩法多元化,既可趴在球上並搖動治療球,又可坐着球彈跳……可用於訓練平衡、協調等能力,然而並非所有小朋友都適合。」她笑言,運動工具不一定要很豐富,但需配合個人創意及其他元素如魔術、音樂等,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及提高他們的投入度。

理論與實習並重 循序漸進應用所學

設計幼兒體育活動有何注意事項?協康會物理治療師督導主任蕭倩珩認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先對幼兒成長發展有所了解,包括體能需要、大小肌肉發展,才能設計合適的活動,並要懂得把活動適當地變化、整合和調適,以迎合幼兒的不同能力及需要。

針對幼稚園、幼兒學校、特殊幼兒中心的教師而設,APED 開辦了「幼兒體育」幼師證書課程系列,由兒科物理治療師任教,修讀者需循序漸進完成基礎、進階課程,繼而完成深造或特教課程,逐步鞏固及深化有關知識。

其中深造、特教課程分別提供 10 個選修課題 (如「幫助幼兒改善平衡的運動」、「幫助幼兒改善手眼協調的運動」是今年新增的課題) 及 3 個選修課題 (「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 (簡稱 ADHD) 綜合協調訓練」是今年新增的課題),學員可按工作需要及個人興趣來選讀。

運動有助調適狀態 適合 ADHD 學童

蕭倩珩指,現時很多文獻指出,運動能有效幫助調適狀態,以覺醒度過高 (如四處走動、動過不停) 的 ADHD 學童為例,深呼吸、定點動作 (如手掌與手掌互相鬥力 10 秒) 等,有助調低覺醒度,可作為活動前的預備動作。

教授理論知識以外,課程亦着重體驗及實習部分,如學員需分組實習,編排及設計體育課程 / 活動,從中掌握與設計多樣化教案的技巧。她鼓勵學員平日要多加操練及實踐,才能不斷改善技巧;並可嘗試與家長一起合作,於課餘進行體育活動,更能提升學習果效,及助幼兒養成恆常體能活動的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