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生物統計學系專輯】
生物統計學的應用無處不在,從確保運動賽事、賽馬公平性等的藥物檢測,到未來大灣區醫療數據的跨境共享,乃至於籃球博彩合法化的研究,均充分展示生物統計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培育相關專才,香港城市大學(下稱「城大」)生物統計學系開辦的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憑藉創新的課程設計、跨學科合作,以及與業界的緊密聯繫,城大銳意成為香港健康數據科學領域的領航者,課程畢業生和學生也在不同崗位展現新一代生物統計人才的專業!其中有在大學擔任研究助理的畢業生,成功將統計應用於醫學研究;有學生領略健康一體化的概念,深化醫療數據分析的能力……他們正朝着未來更多不可能進發。
儘管人工智能應用日趨普及,但部分工作例如人類的藥物測試,仍無法完全被機器取代。生物統計學家在醫療健康領域中一直扮演着關鍵角色,因為數據不只詮釋生命,更重要的是守護生命!――城大生物統計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陳毅恒
什麼是生物統計學?這是一個結合統計學、數據科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知識的學科。陳教授表示,生物統計起源於北美地區,最初主要用於處理藥物測試。「初期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應用,當面對新藥物或疫苗時,如何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這需要通過設計嚴謹的臨牀試驗,從取樣、測試、數據分析,每一步都離不開統計學。」

港首個生物統計學系 醫療健康 + 數據科學展現新動力
城大致力推動健康數據科學的發展,並率先於2021年成立生物統計學系。陳教授指,這門學科在東南亞、大灣區、台灣以至香港仍屬新興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疫後大家均認識生物統計的價值,其應用範圍更遠並不限於藥物測試,只要是涉及醫療和健康方面的數據分析,都可以歸類為生物統計的範疇。例如大灣區的醫療數據未來有望實現跨境共享,這將為統計學的專業應用帶來更多機遇。」
為應對迅速增長的數據需求,生物統計學系設於城大計算學院旗下,結合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統計分析,專注於醫療和健康領域的應用,並且提供碩士和博士課程,其中前者每年招收約100名學生。

從醫療到運動賽事領域應用廣泛 人才需求殷切
陳教授指,目前香港和大灣區對生物統計人才的需求殷切,其中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是城大的重要合作伙伴。「醫療機構面對海量的病例數據,十分依賴統計人士的專業分析。此外,香港賽馬會也是應用生物統計的重要機構,由於賽事涉及大量藥檢工作,包括騎師及馬匹的檢測,且要求結果快而準,因此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統計方法非常重要。」
他還提到,生物統計於運動賽事亦已廣泛應用。「例如,在美國的籃球比賽中,球員經常需要進行藥物測試,以確保賽事的公平性。」他指,生物統計於賽馬以至職業運動的應用與日俱增,充分展現了生物統計學的跨領域價值。他補充,該學系設計課程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培養新一代生物統計學專才及學者,為香港、整個華南及中國地區服務,並推動相關研究。
碩士課程:「One Health」全域視角 以解決健康問題為導向
城大生物統計學系目前提供了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城大生物統計學系副教授、理學碩士(生物統計學)課程主任徐錦峰表示,碩士課程以解決現實中的科學問題為導向,通過數據分析方法,應對生物醫學與公共衛生等領域的挑戰。「除學習統計學和數據科學的理論,學生還會通過實踐,掌握從數據蒐集、分析到決策支援的全流程技能,讓他們在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徐教授特別強調「健康一體化」(One Health)的理念。「這概念強調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的相互作用,當代的健康問題是多因素交互的結果,需要跨學科的思維模式。通過課程,我們希望培養學生的全方位思維能力,能夠在多變的科學問題中,發揮數據驅動的角色。」
跨學科融合訓練 增國際交流機會兼考取專業資格
他續指,學生會接受跨學科的融合訓練。「例如課程涉及影像數據分析、空間數據分析,以及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課程。他們還有機會參與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際專案掌握專業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課程與其他學系的合作是學習的另一亮點。「我們與獸醫學院、生物醫學院等聯合開設課程,例如流行病學、公共衛生數據分析等,這些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機會。」
學生更全面接觸國際頂尖學術資源
生物統計學系擁有多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等名校的傑出訪問教授,學系通過將選修課與學術講座融入課程設計,為學生創造了與教授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習與研究水平。學生還可以考取專業資格,如英國皇家統計學會(RSS)的認證,「課程內容已涵蓋相關要求,學生只需按照指引參加考試,很大機會獲得認證。」
「科研 + 業界」雙軌訓練 畢業生出路廣
徐教授表示,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包括與業界合作,如與中山大學醫院聯合開展的鼻咽癌研究項目。「這些案例大多來自我們的科研專案或與業界合作的經驗。學生既可掌握研究方法的來龍去脈,也能了解在現實中的應用,累積與醫生及科研人員合作的寶貴經驗。」
由於生物統計學擁有跨學科的特性,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亦趨廣泛,涵蓋製藥公司、科研機構、醫療人工智能、公共衛生領域,亦可選擇繼續深造。「有畢業生擔任研究助理,幫助醫學院教授開展研究工作;也有進入IT公司或保險公司,擔任數據科學相關工作等職位。」他表示,畢業生的起薪點,以本港為例,一般為每月20,000至30,000元;部分投身IT公司者的起薪點更高。
碩士課程畢業生及學生分享
畢業生肖靈清:
運用統計學 為醫療研究賦能
背景:來自江西,本科畢業於井岡山大學,主修統計學。後來港攻讀城大理學碩士(生物統計學)課程,畢業後曾於香港醫管局工作,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擔任研究助理。

肖靈清大學畢業後,決定來港展開新旅程,成為城大理學碩士(生物統計學)課程首屆學生,體驗香港的學習氛圍。「家人從事醫學工作,自己也對這方面感到好奇。這個課程將統計學與生物、醫學結合,既符合我的學術背景,也滿足了我的興趣。」
她形容,這是一段充滿挑戰的學習旅程。「我並不熟悉生物或醫學知識,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生物的專用詞彙時,感覺陌生,需要額外時間消化。」為了克服困難,她積極學習。「有些科目與公共衛生的同學一起修讀,我會和他們多交流,請教疾病的專業知識;他們也會問我統計方面的問題,互相幫助,學習氛圍很好。」
善用數據評估患者術後康復成效
靈清畢業後,加入了醫管局的臨牀研究中心。「我的工作包括使用統計學方法協助醫生完成研究課題,例如設計研究方法、分析數據,協助他們撰寫學術論文,以通過專科醫生的資格考試。在城大修讀的『Communication and Project Study』(生物統計學項目研究)一科,讓我學習如何有效進行小組合作,提升溝通能力,正好應用所學。」
在醫管局工作一年後,她轉職到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擔任研究助理。「主要分析運動相關的數據,如步態分析、單腳跳測試等,數據幫助我們評估病人手術後的恢復情况,並探索新的康復方法。」她指,城大的課程對她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如『Time Series Analysis』(時間序列分析)是非常實用的工具,大大幫助我分析病人不同時間點的數據,如手術後6個月的恢復情况是否達到預期。」
學生方然(Ran):領略健康一體化重要性 建立使命感
背景:來自山東,在英國修畢數學與統計本科課程,現為城大理學碩士(生物統計學)課程一年全日制學生。

曾留學英國的Ran對當地偏重理論的教育模式深有感觸,因此當他計劃深造時,希望找到一個能將數學與統計知識應用於實際領域的學科。「家族中有從醫的長輩,讓我對醫療數據分析產生興趣。在選擇深造課程時便選擇了城大理學碩士(生物統計學)課程。」他強調,在課程中觀摩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經歷,讓他真切體會到數據在醫療決策中的強大作用!
Ran在城大進修接觸到One Health的概念。「此概念強調人類、動物與環境的緊密相連,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引發連鎖反應。通過分析疾病傳播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生態鏈遭破壞後的嚴重反應,讓我體會人類在環境保護與健康管理中的責任,同時也增強了我的使命感。」
師生關係融洽 深入學習 分析醫療數據
Ran說其中兩個科目對他影響尤深。「Survival Analysis」(生存分析)這科讓他對醫療數據有全新的認識,它主要研究事件的發生概率,如病人從確診到出現病變或死亡的可能性,通過統計學建模來分析影響病人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如飲食習慣、吸煙或飲酒等。而「Time Series Analysis」(時間序列分析)一科則通過追蹤患者病情,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為臨牀醫學提供動態風險評估建模。
在學習路上,Ran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儘管課程內容密集、跨學科知識整合帶來挑戰,但老師們均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况,他們更會特意預留時間讓學生到辦公室提問。「有次討論持續了近一小時,老師依然耐心解答!」
博士學位課程:
全力提升學生研究能力
發表高價值學術論文
城大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課程是專注培養具備科研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科研從業者。作為課程核心導師之一的城大生物統計學系助理教授楊屹指,校方全力支援學生在博士階段提升獨立研究能力,完成高品質量的學術論文。

「我們會提供具體的研究課題和項目,並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學方法的設計、驗證和應用。生物統計學的特色在於統計學方法在生物學和醫學等領域的跨學科應用,因此我們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尋找應用場景以驗證所提出的統計學方法,並與現有的方法進行對比,探尋箇中的優勢和創新點。」
學術論文發表是博士生學術成長的關鍵路徑。楊教授指:「尤其對於志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博士生而言,發表高水平論文不僅提升其科研能力,更是學術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學術就業市場中,論文質量直接反映了研究者的學術貢獻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博士生的學術訓練過程中,我們會從選題、研究設計到學術寫作提供支援,確保學生完成邏輯嚴謹、具備學術價值的論文。」
聚焦生物醫療跨學科研究
現時楊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於統計學方法在生物基因領域的開發與應用,尤其是應用於自閉症等精神健康領域。他強調,其團隊正在研究自閉症患者的基因數據,目的是定位可能導致自閉症的致病基因點位。這類研究需要結合統計學與基因數據分析的專業知識,是生物統計學的典型應用場景。
除國際化的研究,他還致力於推動本地科研項目,例如他們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屯門醫院ICU的分診數據(triage data),開發一個基於機器學習的模型,用於預測病人是否需要進入ICU。「項目正於數據申請階段,最終目的是將分診過程智慧化,以大幅提高ICU的使用效率。我們希望設計一個AI系統,自動讀取病人的數據,並準確判斷其是否需要進入ICU,以減少人工判斷所導致的誤差。」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統計學系
電話:3442 6789
電郵:biosgo@cityu.edu.hk
網址:www.cityu.edu.hk/b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