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可塑性高,與人同樣要經歷生老病死;而且種類繁多,有觀賞植物、花卉、香草、蔬菜、果樹,還能提供視覺、味覺、觸覺及嗅覺等不同的感官刺激,這些都為園藝治療師帶來豐富的活動題材,達到不同的治療目標。”- 香港園藝治療協會 (HKATH) 會長兼註冊園藝治療師 (美國園藝治療協會,AHTA) 及註冊社工馮婉儀 (Connie)
園藝治療以植物作媒介 治療「劑量」因人而異(相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園藝治療是輔助治療之一,在香港已推行了 10 多年,愈趨普及,Connie 指,本港長者人口增加,以及殘疾人士的復康服務需要、大眾對特殊教育需要 (SEN) 學生、精神健康等愈受關注,均帶動對園藝治療服務的需求。
園藝治療是以「人」為本,以植物作為媒介。園藝治療師扮演人與植物之間的橋樑角色,因應服務對象的不同需要及能力,通過評估、分析及訂下目標,繼而選擇及設計最適合的園藝活動,如種植、花藝手工、治療性園景設計等,以促進身心靈健康。
她舉例:末期病人可透過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及照顧打理植物,體會生命循環之餘,其角色也會由被照顧者換成照顧者,有助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園藝治療工作看似簡單,實質不易為,她說,講求「劑量」(治療次數、活動設計) 要準確,考驗園藝治療師的專業知識、經驗、判斷及解說能力,以及創意度。「每名服務對象的能力和需要也不一樣,如遇到活動能力欠佳者,便要輔以改良式工具。」
全文版:園藝治療師人與植物橋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