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Education Career Expo

公私營推動基因組醫學發展 帶動專才需求增 裝備基因組科學知識技術 前景樂觀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專輯】

基因組科學技術應用在醫學科研方面已是必然趨勢,多個國家已陸續進行不同規模和重點的基因組計劃;香港政府亦將推行首個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還有近年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有初創公司更推出基因測試平台,為大眾提供基因測試服務,可預見市場對相關專才求才若渴。香港中文大學早於2011年已洞悉先機,開辦了「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為業界培養兼備生物醫學知識與電腦技術的專才,迎不同業界,尤其是醫療服務的長遠需要和挑戰。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由2011年開辦至今,吸引不同背景人士包括:大學畢業生、醫生、教授、醫務化驗師、研究助理、化驗所 / 生物醫學 / IT公司老闆、IT從業員等修讀,畢業後投身或轉職業界,如任職醫院、化驗所、藥廠、保險公司、大學等機構,又或是把所學應用於本身的專業領域。

由政府投放約12億元、全力推動的本港首個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首階段隨即展開!今年更會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以推行上述計劃,有望為治療癌症、罕見疾病、其他遺傳性疾病等患者帶來曙光。

上述大型項目以外,香港中文大學 (下稱「中大」)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課程主任徐國榮教授稱,很多醫院現時也有提供基因 (DNA) 檢測服務,如兒童醫院已開幕,當中設有遺傳基因化驗室;還有亞洲頂尖的本地DNA檢測初創公司推出基因測試平台,為市場提供大眾化的相關服務,帶動DNA檢測服務愈見普及化,在服務需求有增無減下,市場對擁有電腦分析DNA數據技術的專才需求倍增,事實上,全球也面對相關人才供不應求的挑戰。


▲香港中文大學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課程主任徐國榮教授

基因檢測普及化廣泛應用 精準醫療具潛力

基因組科學技術能應用於疾病篩查、診斷、精準醫療,到研發藥物,以至醫療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其中「精準醫療」更是未來醫療發展的大趨勢。

「『精準醫療』強調由預防、診斷到治療,都要透過病人基因組檢測與分析,以便制定個別的治療方案,有助提升醫療效率及準確度。它已廣泛應用在癌症方面,近年亦應用於精神科疾病如抑鬱症,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從DNA層面會否有什麼啟示?可透過DNA檢測來決定使用什麼藥物治療會更為有效。」


▲課程內容圍繞生物醫學知識與電腦程式技術;設有8個科目,分為基礎、進階階段,由淺入深,讓不同學歷背景的學員也能跟上學習進度。

碩士課程培育基因組科學技術專才

為培育本地基因組科學技術專才生力軍,中大開辦了「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徐教授不諱言,本港暫沒有其他大學開辦同類碩士課程,目前上述課程每年僅有20至30名畢業生,難以應付所需,故中大有意增加課程學額至35個。

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是新興學科,主要是通過電腦技術分析DNA,並從分析眾多數據信息中取得結果,應用於不同醫療範疇。此課程涉獵跨學科知識,他提醒,有意報讀及準備入學者,要做好心理準備。

新興學科 克服跨學科挑戰

由於學員來自不同背景,故他們遇到的學習挑戰也不一樣。「以欠缺電腦背景者為例,部分學員在學習『電腦程式設計概論』和『生物運算』科目初期會感到困難,為支援他們,課程設有導修課,導師們亦會篩選一些合適的網上資源,供他們參考,讓他們及早打好相關技能根基,趕上學習進度。」他建議欠缺電腦背景者,可預先學習基本的電腦概念,如Linux操作系統。

課程會因應市場需要及參考外部評審和學員的意見,修訂內容,務求做到與時並進,包括所使用的電腦程式語言和軟件;增加了統計學內容,有助提升整合及分析資料數據的能力。另計劃增設與醫學遺傳學有關的選修科,擴闊學員的知識面,預計有關變動最快將於今年或明年實施。

課程亦會不時舉辦不同的交流活動,如去年安排學員到韓國首爾大學和延世大學作交流,讓學員有機會與當地相關方面的教授接觸,了解行業及技術發展現况等,開闊眼界。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由2011年開辦至今,吸引不同背景人士包括:大學畢業生、醫生、教授、醫務化驗師、研究助理、化驗所 / 生物醫學 / IT公司老闆、IT從業員等修讀,畢業後投身或轉職業界,如任職醫院、化驗所、藥廠、保險公司、大學等機構,又或是把所學應用於本身的專業領域。

畢業生可投身炙手可熱工種 薪酬勝一籌

徐教授稱,畢業生可加入醫院、化驗所、藥廠、保險公司、大學等機構,任職Research Scientist (研究科學家) 、Bioinformatics Specialist (生物信息專員) 等炙手可熱的工種。另可考慮創業,實踐老闆夢。

他續稱,由於市場對擁有相關技能的專才需求十分殷切,故可為畢業生帶來多元化的發展機遇。「以在私營機構工作為例,即使是擔任同一工種,畢業生的薪酬會較其他人高出2,000至3,000元。受惠於近一、兩年相關產業急速發展,意味業界人士的晉升機會更大,如有畢業生『跳槽』後,職級更獲跳升一級呢!更有畢業生成功轉職到政府及大學工作,薪酬一般較私人市場高。」有志繼續鑽研的畢業生,則可選擇在本港或海外進修博士課程,深化所學。


▲課程學員有機會參與不同的交流活動,擴闊視野。圖為課程主任徐國榮教授 (前排左五) 與學員到延世大學作交流。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

入讀門檻 持有認可大學的醫學、科學或工程學士學位;或修畢高等教育機構的課程,並獲得相當於榮譽學位的專業或同類資格
每年學額 35 個
招生日期 每年的 9 月中至翌年的 4 月
修讀模式 全日制(一年) 或兼讀制(兩年)
課程結構 基礎科目:

.電腦程式設計概論(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分子生物及遺傳學概論(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生物運算(Bio-computing)

.基因組學:基本概念和應用(Genomics: Basic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進階科目:

.生物信息學的理論和演算法(Theories and Algorithms in Bioinformatics)

.系統生物學(Systems Biology)

.基因組資訊學(Genome Informatics)

.研究項目(Research Project)

專業認可 課程已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審批,有關學歷已納入「可引述資歷名單」;更同時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HKAM)、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認可,修讀者可獲得持續醫學進修(CME) / 持續專業發展(CPD) 積分

畢業生學有所成 興趣結合事業各展所長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吸引大學畢業生、醫生、教授、醫務化驗師、研究助理、化驗所/生物醫學/IT公司老闆、IT從業員等修讀,主要是為了入行、轉職、工作需要等目的。Ellen及Yuki是過來人,為何選擇修讀這課程?修讀期間遇到什麼挑戰?如何在職場實踐所學呢?

覷準醫療發展潛力 持續增值拓闊專業知識和技能

Ellen:現職公營醫院研究主任


▲畢業生Ellen

現於公營醫院任職研究主任的Ellen,其主要職務範圍是為醫院轄下醫生提供有關生物統計學的專業意見。「每當醫護人員要進行項目研究,我便充當顧問角色,協助他們分析數據及撰寫研究報告。此外,我每年還會於醫院內教授有關如何進行醫學研究的課堂。」她同時擔任「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生物運算科助教。

不少人在選科擇業都會感到迷茫,Ellen回想在修讀本科課程時,本修讀風險管理,然而當她對商業世界與銀行方面運作加深認識後,才發覺自己並不希望將來投身商界,故在第二年轉讀了統計學。

為加強統計方面的知識,她說,凡與統計學相關的科目都不會錯過,曾涉獵醫療、應用科學及工商方面的統計學知識。一次的自身經歷,令她萌生赴德國升學,為投身醫療界鋪路。「讀大學三年級時,我曾試過持續發燒及出現淋巴腫脹,雖然之後病情已回轉,但幾經檢查也未能找出原因。」

有感德國的醫學教育較知名,修畢「統計學及金融」本科課程後,便赴當地參加工作假期,一邊在數據分析公司打工,一邊自學德文,並考獲德語B1程度,達到入讀當地大學的語言要求。她同時申請了德國大學的統計學碩士課程,以及中大的「流行病學及生物統計學碩士學位」課程,最終決定回流香港深造。

Ellen不諱言,相對於德國要兩年全日制讀書,在香港則可邊工作邊進修,「我曾先後在本港一間精神科醫院及公營機構擔任研究助理,其中前者需要親身接觸病人,蒐集資料及數據,協助醫生做研究項目。」

對醫療相關統計學興趣濃 基因研究成行業新趨勢

喜愛增值的她,及後修讀了中大的「藥物生物信息學」短期課程,從中培養了對基因相關統計學的濃厚興趣,繼而更完成了「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

「雖然所學的知識對我現時的工作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現時醫學已不再停留在流行病學研究,基因方面的研究亦是大趨勢,作為醫護界的一員,必須要有持續學習的心態。即使我之前對基因與細胞方面認識不多,課程設計能做到深入淺出,有助不同背景的學員循序漸進地學習。」

生物信息學具發展潛力 樂做研究工作學以致用

Yuki:現職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科學家


▲畢業生Yuki

Yuki在中大修讀生物技術學本科課程時,已對基因學感到濃厚興趣,並了解到生物數據分析對社會發展影響重大。她深感生物信息學範疇將會是未來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為了增進有關方面的認識,遂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報讀了「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課程。「欠缺電腦編程基礎者也不用太擔心,因現時很多生物應用程式都簡單易明,而且課程編排由淺入深,故學習起來也不會很困難。」

她分享,課程主要以授課形式進行,在最後一個學期要完成研究報告方可畢業,不乏挑戰。「研究報告是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出來,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這倒讓我覺得很有趣及充滿挑戰性。」每位同學可按個人興趣選擇題目,跟隨不同的教授進行研究。她以「濕疹皮膚的微生物基因組」為研究題目,在撰寫個人研究報告期間經常遇到困難,幸得教授和實驗室的博士生協助,最終也能完成。

她認為,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實屬正常,建議可多看論文、多做資料蒐集,不要害怕發問,因老師和同學都很樂意分享所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背景亦不同,如生物、醫學、電腦、商業等範疇,與他們相處既能學習到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去處理問題,還可了解到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將來的事業發展不無幫助。」

她更積極參與考察和交流活動,獲益良多,最難忘是到首爾的大學考察和交流,了解到當地大學的先進研究發展,與學生交談後更發現生物信息學的應用範疇甚廣呢!

進修所學工作派上用場 冀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畢業後,Yuki隨即投身初創的生物科技公司,擔任研發科學家的她,目前主要從事分析與腸道微生物和過敏濕疹之間關係的工作,她笑言,與過往在學時的研究內容有很多相近之處,既能學以致用,也更易於適應工作。

至於工作目標,她希望能學以致用,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造福人類。她會考慮繼續進修,以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 —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 課程

查詢電話:3943 1212

網址:www.bioinfo.cuhk.edu.hk

電郵:gbgrad@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