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或私人教練的工作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但康復後體適能教練、長者、兒童及青少年體適能教練跟健身教練的工作又有什麼分別呢?有培訓專家指,近年健身界也在轉型,各類型的健身課程推陳出新,且愈來愈趨專門,不少教練均會尋求不同的運動專項進修,既可以多元發展,又能夠擴闊客戶群,助己助人。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 (AASFP) CEO / 課程總監、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說,健身行業中,不同的運動專項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治療範疇:姿勢優化及體能恢復專項、康復專項和特別需要人士專項;
‧體適能範疇:搏擊運動專項;核心肌群、肌肉訓練、功能訓練專項和運動表現專項
市場渴求不同運動專項教練
隨着社會大眾對健康愈趨關注,加上許多都市人工作繁忙缺乏運動,衍生不少健康相關問題,當中部分人可藉鍛煉身體改善問題。周錦浩說,現時市場對不同運動專項的教練均渴求人手,當中包括康復專項和特別需要人士專項。
「特別需要人士可分為非病理性的,如長者、兒童及青少年、孕婦等;另一種是病理性的,如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病患者等。教練在培訓以上人士時,除要具備一定的病理性知識外,亦要有實踐的經驗,並要多留意他們的身體狀况,使用特定的方法和工具,以配合個別人士的體適能水平。」
訓練兩類專項人士 注意事項多
他舉例:在訓練長者時要注意他們是否有骨質疏鬆,或平衡的問題,過程中會針對平衡的訓練;另外兒童的脫水率較高、散熱能力有限等,都是教練要注意的細節。
此外,運動治療方案在康復訓練中不可或缺,包括以中低強度訓練減低患者出現疼痛的頻率,如利用水中體適能訓練,助患者慢慢提高生活質素。
周錦浩表示,健身教練本身的強項是訓練強化,如工作中涉及疾病有關的知識,他們需要加強培訓,裝備更多相關的專業醫學知識,成為不同範疇的健身教練。
康復後體適能教練的工作?
AASFP 課程導師、註冊物理治療師劉建榮 (Wing Sir) 表示,康復後體適能教練是物理治療師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以足踝關節扭傷 (拗柴) 患者為例,患者經醫生診斷為骨折後,輕傷者可以石膏固定患處 (情况嚴重者要裝上金屬支架),但此易導致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日後拆石膏後,走路時或會一拐一拐。「康復初期,可由物理治療師協助恢復關節活動範圍,包括使用手法治療、電療或運動,助患者鍛煉萎縮了的肌肉,及強化關節韌帶。」
當患者完成康復和物理治療過程後,他可如常地上班上學,惟假設患者以前是籃球高手,他的走籃技術是否跟以往一樣呢?答案是:仍會有一段距離。
康復後體適能教練就是針對以上的康復對象,其角色部分跟物理治療助理相似,他們會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為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強化運動,如伸展、簡單的手法與穴位,達至進一步放鬆肌肉的復康效果和提升體能。
市場有需求?
現時本港有約 3000 多名註冊物理治療師,根據政府推算,香港於 2030 年將欠缺 933 名物理治療師。Wing Sir 說,由於康復後體適能教練具備健身教練資格,會較易掌握運動復康的動作和技巧,故物理治療師需要人手跟進個案時,康復後體適能教練便成為一班生力軍。
現時部分物理治療中心會聘請康復後體適能教練協助物理治療師工作外,有國際學校、運動中心、健身室等也聘請他們協助學生、客人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扭傷處理等。
如何入行?
周錦浩建議,有意入行者,可報讀 AASFP 的「運動科學及體適能基礎」課程及「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證書」課程。前者先認識一些體適能的基本概念;後者則涵蓋了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抗阻力訓練技能、體位分析等,還要接受溝通、銷售和市場推廣等的培訓,有助他們日後應付工作所需。
Wing Sir 強調,具備健身教練資格後,最好先累積工作經驗及建立人脈,待有一定客戶數量後,再確定個人的興趣和進修方向,如長者、兒童及青少年、水療、復康等方面。
要掌握哪些範疇的知識?
以 AASFP 開辦的「康復後體適能教練」課程為例,主要分 3 個單元:上肢及頸部、下肢、軀幹。其中上肢及頸部是關於頸、肩、肘及手部相關損傷及康復後訓練,常見的病症有五十肩、肩周炎、網球肘等。
下肢訓練主要是關於膝、髖、踝及足部相關損傷及康復訓練及理論,常見的病症有髖關節炎、膝關節炎、關節置換手術的復康等。
至於軀幹訓練則主要是關於骨盆、胸椎、腰椎相關損傷及康復後訓練。Wing Sir 坦言,一般學員進修時較具挑戰的是醫學知識,他會多引用例子,加上解剖學和功能性的知識,使學員較易掌握和理解。
要具備哪些軟技巧?
Wing Sir 笑言,作為健身教練,健康的形象不可或缺,另外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待人也要友善,「康復過程始終需要時間,故必須有耐性協助康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