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專輯】
在政府的發展藍圖中,AI和數據科學是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香港城市大學(下稱「城大」)數據科學學院院長秦泗釗教授認為,本港在發展數據科學方面具相當優勢,尤其是在金融、智慧城市、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作為「朝陽」行業,對掌握數據分析、AI、智慧城市等知識和技術的人才更是炙手可熱。城大數據科學學院開辦的「理學士(數據科學)」及「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課程早佔業界先機,今年首批本科畢業生已蓄勢待發,全力在各領域實踐專業抱負!

「近半年來,AI、機器學習等成為熱門話題,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出現更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深遠影響。隨着大眾對AI的認識趨普及,現正是進一步發展AI技術『落地』的最佳時機。」—— 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院長秦泗釗教授
政府去年年底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將AI和數據科學定為優先發展項目,更在《財政預算案》中預留30億元加強基礎研究及引進科研團隊等。
首批數據科學本科畢業生投身市場 早着先機
「每當有重大創新技術面世,往往會帶來許多客製化的創新機會,為行業和人才締不少新機遇。」秦院長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屬於初代創新技術,像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樣,其強大功能已經開始在不同行業應用。

城大數據科學學院早已抓緊市場大勢,今年已完成首批數據科學學士課程畢業生,當中不乏已獲實習機構的聘書,包括Lenovo PCCW Solutions等。隨着政府部門、金融、醫療等各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他深信學生只要保持開放心態,就能在各個領域推動數字化轉型,引領數據科學應用的發展。
秦院長表示:「學院本科收生4年來,報名人數不斷攀升,在城大眾多STEM學科中的收生成績也是最佳的。」學院同時亦設有碩士及博士課程,他透露,碩士課程入學申請平均20人爭一席,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港大學科研成果具落地價值 須建立創科生態吸人才
城大數據科學學院是全球首批數據科學學院之一,旨在為香港培育更多未來的數據科學人才。在秦院長的帶領下,學院一直走在行業前沿,並積極拓展人才,邀請來自不同專門領域背景的學者加入教學,如金融科技、資訊科技、智慧城市和工業等,讓學生有更多接觸不同應用範疇的機會,助他們及早確立未來發展方向。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產學研」發展,將政府、大學、研發機構和市場協調融合,進一步釋放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潛力。秦院長認同這個方向:「香港已具備發展知識產業的條件,大學教授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可以與企業合作,實現不同的商業模型,將這些科研成果『落地』實行。」
倡建立大學科技園 吸引人才來港
秦院長指,香港在發展數據科學方面具多元優勢,除了不同領域的應用外,本地教育環境完善,加上大學學科發展成熟,即使在ChatGPT還未面世之前,與AI、機械人、機器學習等相關領域的內容已編入學科,另業界也發表過許多重大的研究。
「香港擁有良好的研究基礎,但由於創新科技生態未完全建立,導致吸納人才能力不足。」他強調,香港未來必須掌握產業主動權,與大灣區合作互補,以建立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增加技術人才儲備。
他建議,香港建立一個以大學為中心的大學科技園,以孵化研究成果,讓大學教授真正「走出去」。這個大學科技園可借鑒內地的清華科技園,以及德國、韓國等地的教育科技園的經驗,同時透過提供住宿、子女教育等安排,吸引人才來港發展。
冀兩大學數據科學融合互補 畢業生堅持初心引領變革
秦院長即將接任嶺南大學(下稱「嶺大」)校長。他認為嶺大在人文、藝術、政策和商科等範疇有很好的發展,這些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能為城大的數據科學發展引入新元素。城大和嶺大將於5月30及31日聯合主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秦院長期望這次論壇能夠促進兩所大學在數據科學領域的融合互補,發揮更大的優勢。
對於首屆本科畢業生即將投身市場,回饋社會,秦院長表示,「數據科學作為一門新學科、新領域,在傳統框架的約束下,必然會遇到各種挑戰,大家要堅持自己的選擇,抱持開放的心態,才能引領身邊的人迎接變革。」
預測學術研究團隊成功機會 喬瀟博士獲頒2022年亞馬遜研究獎
城大數據科學學院教學團隊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除教學工作外,亦擅長學術研究。城大數據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喬瀟博士早前憑「預測成功的科學合作」,在應用機器學習研究領域獲頒2022年亞馬遜研究獎,是今屆唯一來自亞洲大學的得獎者。

喬博士加入城大後,曾與不同背景的學者合作,引發了他對預測團隊成功機會的興趣。喬博士的研究旨在辨認及量化影響科研成功的因素,從團隊成員個人數據、過往的獨立和團隊合作表現、網絡科學等方面,預測該團隊成功的機會。他相信,這次的研究除了加深對科學合作的了解,未來還可應用到不同行業的團隊合作。
對是次獲獎,喬博士深感榮幸和鼓舞。「亞馬遜是全球最具規模和生產力企業之一,我很高興有機會跟他們的專家進行交流。」他認為,亞洲的AI和機器學習發展甚具優勢,許多大型電商如新加坡的Grab、國內的京東、騰訊、阿里巴巴等,皆擁有大量數據可供分析。
推動智慧城市 學院兩大課程 打造未來數據科學家
作為智慧城市領域的專家,城大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課程主任李立帥博士表示,政府正在推動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並推出智慧交通基金以利用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提升城市交通系統,讓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自動駕駛是智慧交通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其基礎包括駕駛技術、環境感知、人車互動以及城市周圍的互動,都與AI和數據科學相關。

城大數據科學學院兩大課程包括「理學士(數據科學)」及「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課程內容從建立堅實的數據科學基礎開始,教授數據結構、概率與統計、運籌學、數學、電腦編程、數據可視化等知識及技術。學院鼓勵學生利用首兩年時間打好理論基礎,再選擇在不同應用範疇中深化,迎合市場需要及學生的發展志向。
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着重學生專業動手能力
李博士稱,「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課程旨在建立學生的數據分析思維,並培養他們應用數據科學技能來描繪現實中各種複雜系統和過程的能力,使他們成為數據分析、系統建模、知識發現和決策優化方面的專業人才。課程涵蓋數據統計分析、知識挖掘、系統工程、人工智能等專題,其中選修科目「Smart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探討數據科學在智慧物流和交通系統中的應用,同時通過「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導論)」選修課程,學生將了解傳感器在物聯網系統中的集成,並將設置自己的物聯網設備來收集和共享數據。
她指,金融科技領域深受學生歡迎,新學年起將會增加收生人數,讓城大其他學系包括計算機、電子工程學系的學生亦能選讀。「新增科目方面,隨着AI發展迅速,我們會將『數據科學倫理』從選修科目加入必修科目。」

理學士(數據科學):跨學科培訓 助學生融會貫通
城大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理學士(數據科學)」課程主任周翔博士認為,建構數字經濟既需要統一、大型的數據設施支撐,避免分散獨立的局面,也需要設立數據安全隱私保障,而這些都要依靠數據科學。他指出,由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智能化決策和AI技術等,是實現智慧城市的必備元素。
他強調,「理學士(數據科學)」課程為學生建立紮實的數據科學基礎和理論知識,透過跨學科的培訓,課程提供如定量知識、統計學習、數據挖掘技術和電腦科學等課題,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各領域和產業的專業需求,有效地分析和使用大數據和複雜資訊,建立分析推理能力、溝通技巧和道德意識。
李博士認為,數據科學家需要擁有溝通、領導和專業實踐能力,以應付數據科學領域的挑戰。為了提升學生的軟實力,學院提供海外交流和本地實習機會,並且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包括多間企業和機構(如太古集團、機電工程署、國泰航空、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周博士補充,數據科學人員需要具備實際的數據蒐集、清洗、後期處理等基本技能,並需要自我學習和技術升級,才能跟AI共存共榮。「學生需要具備清晰的分析能力,深入理解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並且腳踏實地結合實踐,運用和擴展課堂學到的知識。」
應屆畢業生分享:憑專業實踐抱負
唐琝傑(Andy)
「理學士(數據科學)」四年級生

創業: 研發室內定位系統 客制商業方案
Andy認為,數據科學是未來大趨勢,他向來喜歡透過數據分析尋找方向,因而選讀城大課程。機緣巧合下,他跟兩名來自城大電腦科學系的同學開展一項名為「CheckPoint」的室內定位系統計劃,該系統最初是為城大學生設計,旨在找尋洗手間的位置。後來,他們獲得了香港科技園和城大「HK Tech 300」基金的資助,並於去年2月成立初創公司,將該項目推廣至商業用途。
「這個室內定位系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向消費者推送商舖地址、洗手間位置、商場優惠等信息。」通過結合數據分析和大數據技術,他們可以獲取有用的數據,例如人流量,並將其反饋給客戶;加上其硬件價錢比市場便宜,有助提升競爭力。Andy指,這個計劃目標於今年5至6月正式推出市場,並將繼續尋找其他商業機會。
楊妮端(Renee)
「理學士(數據科學)」四年級生

就業: 實習後獲正式聘任 累積經驗拓前路
Renee對人工智能、統計等範疇深感興趣,修讀數據科學後,她把握機會到不同企業實踐所學。繼三年級曾到船舶管理服務公司Fleet Management實習後,Renee去年暑假到Lenovo PCCW Solutions工作,其後一直維持兼職實習,現時更已獲企業正式聘用,即將成為她畢業後的首份工作。
「在學校功課中,數據一般較簡單且『乾淨』,但現實工作環境則複雜得多,梳理數據往往佔了近8成時間,餘下才是數據分析部分。」Renee認為實習經驗使她獲益良多,她期望在工作中累積更多經驗,慢慢釐定日後發展路向。
她強調實習的重要性,並建議即將展開實習的師弟妹把握機會,透過實際工作,獲取課堂以外的寶貴經驗和前輩的建議。
黃薏(Ellen)
「理學士(數據與系統工程)」四年級生

研究:加入教授團隊 朝AI及推薦系統領域發展
DSE選修生物、化學及經濟的Ellen,本身對數學及程式均感興趣,適逢數據科學興起,她憧憬行業出路廣泛,遂選讀數據科學。在學期間,Ellen曾到Lenovo PCCW Solutions實習,亦曾跟數據科學學院另外三位同學組隊參加「AI x HK OpenCup 2022」創新人工智能比賽,並勇奪大專組冠軍及最佳創意大獎兩項殊榮,透過短片影像、語音分析和腦神經造影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
後來Ellen漸對研究萌生興趣,其畢業論文也跟深度學習模型有關,其間她有機會加入學院助理教授何展鵬博士的研究團隊,參與優化(robust optimisation)相關的研究項目,亦有參與聯盟式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研究。她畢業後隨即加入何博士的研究團隊擔任研究助理,其後希望能升讀碩士課程,未來成為一位教授,並朝AI及推薦系統領域作研究。
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
查詢電話:3442 7887
網址:www.sdsc.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