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Others

【和解在後。調解員】專業「和事老」服務範疇多元化 化解紛爭助重建關係 協商利益達致雙贏

【明報專訊】樓上單位滴水、校園欺凌、勞資糾紛……當有衝突發生,雙方容易被情緒主導,僵持不下,一句「法庭見」是「解決」方法嗎?電視劇《和解在後》重現調解方式如何解決各種紛爭,有些個案經過調解後,雙方握手言和,緩和緊張關係。現實生活出現衝突,找「和事老」調解員幫忙有什麼好處?怎樣重修已破裂的人際關係呢?

蘇文傑認為,調解的精神就是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案,從立場角力,轉變為利益的協商。(Sebastian Gorczowski@iStockphoto)
蘇文傑認為,調解的精神就是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案,從立場角力,轉變為利益的協商。(Sebastian Gorczowski@iStockphoto)

「當出現衝突,直接與對方傾,大家少不免吵得面紅耳赤,只顧討論誰對誰錯、責任誰屬,易僵持不下。」擔任認可調解員15年的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指,「調解員作為一個獨立、不偏不倚的第三方,會在不裁定誰對誰錯的情况下,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方案,從而平息整件事」。

蘇文傑(受訪者提供)
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受訪者提供)

電視劇中的調解員有如專業「和事老」,將鄰里的漏水噪音爭議、送餐延誤投訴、商業糾紛等一一解決。蘇文傑指現實生活中,調解同樣適用於多個範疇,如勞資爭議,處理在家工作受傷是否工傷;交通事故,處理汽車碰撞的保險事宜等;人際關係方面,多是家事調解、處理校園及職場糾紛等,如當夫妻離異,雙方就子女管養權、探視權、贍養費等出現分歧,家事調解員可以介入,幫助兩邊以子女利益為基礎,找出對小朋友成長最好的方案。

相關文章:以調解處理商業、社會、職場各類爭議 跨境及國際調解員需求有增無減

電視劇《和解在後》調解員有如「和事老」,將鄰里衝突、商業糾紛等案件一一解決。(ViuTV facebook)
電視劇《和解在後》調解員有如「和事老」,將鄰里衝突、商業糾紛等案件一一解決。(ViuTV facebook)

當爭議不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訴諸法庭。本身任職律師的蘇文傑說,法庭處理爭議有一定限制,司法案件排期一般較長,聘用律師的費用較高,相較之下調解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較少。「(調解後)還可以保持雙方關係,在法庭上一定是一邊贏一邊輸,雙方關係很敵對;但以調解方式處理,是不論對錯,共同謀求一個解決方案,關係一般而言不會太敵對,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雙贏方案。」

相關文章:【職場和事佬】調解職場衝突如樂團指揮 「搭橋救火」帶領眾人走出困局 首要建立互信關係

勞資由互相指摘到釋除疑慮

他以一宗職場調解案件為例。一名聽障僱員滿約後不獲續約,認為是僱主殘疾歧視,在社交媒體上批評僱主;而僱主認為不續約純屬業務決定,並非歧視,反指對方誹謗。「僱員不獲續約,直覺認為對方歧視,馬上在社交媒體寫一些僱主眼中比較偏激的說話,損害僱主那道願意溝通的門。而僱主馬上指摘對方誹謗,他的重點已不在於解釋整件事,雙方很快就去到互相指摘的地步。」

衝突時說話沒考慮對方感受,或只站在自己角度看事情,只會僵持不下。(設計圖片,ijian@iStockphoto)
衝突時說話沒考慮對方感受,或只站在自己角度看事情,只會僵持不下。(設計圖片,ijian@iStockphoto)

後來雙方坐上調解桌,僱主有機會解釋不續約的原因,僱員亦可表達其難處。雖然僱員最終依然不獲續約,但僱主願意幫他撰寫推薦信,酌情發放代通知金,亦協助他在機構內轉職,「這都是雙方之前沒有想過的方案,法庭亦不會給予的裁決」。蘇文傑留意到,整個過程雙方關係明顯有改善,因為釋除了心底疑慮,亦透過共同建立方案,減少爭執,「調解的精神,就是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案,從立場角力,轉變為利益的協商」。

相關文章:【職場調解6步法】遇上職場糾紛,如何是好?

先處理情緒 再處理事情

但在調解桌上達成和解絕非易事,「人與人之間的爭議,多是情緒主導,尤其是家事調解個案。如果紓緩了情緒,其實有很多商討空間」。處理這些個案時,調解員多用軟性溝通技巧,「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讓雙方表達內心關注後,再幫他們建立可行的解決方案」。衝突之所以會發生,通常是因為雙方只站在自己角度看事情,各持己見;調解過程令雙方換位思考,嘗試站在對方角度,互相理解。

有時言語表達過於直接,忘記考慮對方感受,都會產生隔閡。例如一句「你不完成今天的工作別想放工」,內容未必有錯,但表達方式有問題;相反換成「只要今日大家完成手上的工作,就可按時放工」的說法,「表達內容相差無幾,但就能大大改變對方的觀感」。因此調解員在複述雙方內容時,都會避免運用負面字眼,轉以中性或者正面用字,以免影響和談氣氛。

文:張淑媚、陳真紀

編輯:李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