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專輯】
數碼媒體、人工智能(AI)的創新技術,加上社交平台的湧現,正在不斷改變現代傳播方式。有學者表示,新一代傳媒人身處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要具備數碼思維、「IT悟性」,才可應對時代的變革。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傳理學院開辦的4個修課式碩士課程,包括:「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傳理學文學碩士」、「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及「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致力為學生裝備業界所需的知識和技術外,更提供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習體驗,冀拓闊新一代的眼界和觸覺,發展所長領航業界。
踏入數碼媒體時代,大數據、AI等技術為企業管理人員、傳媒從業員,以至受眾帶來巨大的衝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互動媒體系研究助理教授、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指,掌握相關硬件技術並不困難,他們更關注的是數碼思維轉型,作為傳媒管理人或傳媒從業員,應思考如何善用各種數據與科技,並將之轉化為有用、吸引、富創意的作品。
傳媒人必備數碼思維「轉型」 為學生「創造體驗」
黃博士強調,浸大傳理學院開辦的4個碩士課程各具特色,針對不同專業領域培育相關人才,為學生「創造最佳學習體驗」,啟發他們改變思維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時代。「學院逾7成教學人員均來自業界,當中不乏資深傳媒領袖,為學生帶來貼近前線的經驗。」
他指,學院每年會舉辦4至6個遊學團,讓學生藉親身遊歷拓闊眼界,過往曾赴台灣、泰國、韓國、日本、奥地利、匈牙利等地,帶領學生參觀當地大學、傳媒機構、公關機構,甚至到達採訪現場等,今年已計劃到英國遊學。
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
掌握工管和新媒體營運知識 成未來決策者
數碼轉型為傳媒業帶來很多具顛覆性的變革與機遇,現時傳媒管理人更可借助不同工具以優化工作模式和流程。以大數據為例,決策者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讀者的習慣、喜好,當中的規律正是制定合適營運策略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黃博士引述《The Digital Mindset: What It Really Takes to Thrive in the
Age of Data, Algorithms, and AI》一書作者Paul Leonardi和Tsedal Neeley
的觀點,認為「管理者毋須100%完全懂得所有新技術和知識」:「研究發現, 管理者只要掌握30%的知識, 在這個框架下保持『IT mindfulness』(IT悟性),懂得靈活善用不同的數據進行分析,便不會因新技術的出現而自亂陣腳。」因此思維的「轉型」至為重要,冀培育學生掌握和善用數碼思維,成為新一代決策者。
選修新增互聯網大數據課程
浸大傳理學院與商學院合辦的「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整合傳媒和管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四門必修科目包括「傳媒管理入門」、「企業財務管理」、「策略管理與商業政策」及「環球營銷策略」,選修科目多元化,既有商業類,亦有專注科技與新媒體的科目。
他表示,近年新增了不少與互聯網和大數據相關內容,包括由他教授的「中國互聯網概論」、「傳媒與傳播大數據分析」、「傳播學高級量化研究方法」等,當中不少選修科跟「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共享。
吸引創業者選讀 畢業生出路廣
畢業生多從事傳媒及企業營運管理工作,黃博士指,近年亦不乏選擇創業的畢業生,開設公關公司或內容製作公司,甚至有學生在入讀前已創業。「由於課程涵蓋工商管理範疇,出路不限於媒體機構,過往亦有畢業生投身投資銀行、商業機構等任職管理層。」
課程目標:致力提升學生在媒體管理和研究應用方面的知識,同時訓練其分析能力、領導力和敏銳洞察力,助現職或未來傳媒管理人拓闊眼界和思維。
就業前景:從事媒體營運管理,包括公關、廣告及傳媒管理行業;投身教育、政府部門、創業等。
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
結合雙學科領域優勢 培育數碼媒體前沿人才
科技不僅幫助傳媒管理人制定營運策略和方向,對從業員工作亦帶來許多變革。黃博士說,「新聞從業員可以利用大數據了解受眾的興趣、挖掘新聞題材,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快速地創作內容。隨着VR技術的發展,新聞再現和新聞可視化將會持續發展。」
新增關注AI倫理道德科 培養批判性思考
他強調,數據已成為媒體發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料」。浸大傳理學院和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合辦的「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教授學生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媒體應用所涉及的核心技能,課程涵蓋傳播及編程,為協助文理科不同背景學生,更設有銜接科目「媒體與傳播基礎」及「數據科學編程基礎」。
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無可避免出現各種新挑戰,例如假新聞、隱私保護等,可以涉及政策層面思考相關的法律、道德、倫理等問題。黃博士表示,新增的「人工智能的治理」(AI Governance)一科,正是探討這方面的問題,培育學生深層和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畢業生立足業界 各展所長
「過往有學生組隊參加全國性大賽『第三屆傳播數據挖掘競賽』,並奪得全國一等獎,他們開發的機器學習算法,用作識別社交媒體的疑似『社交機器人』,在來自多地的158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
課程自2019年開辦以來,畢業生在業界表現優異,不少已在業界成為管理人,他以公關公司創始人珍妮花為例,自畢業後在港創業,同時經營自媒體,將所學應用在事業上。「擁有跨學科核心技能的畢業生,不僅勝任新聞媒體的工作,更可以投身商業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發揮所長。」
課程目標:課程是全港首個着重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在傳媒領域應用的跨學科碩士課程,為學生提供計算時代和數碼時代所需的前沿知識和技能。
就業前景:投身傳統及數碼媒體、國際新聞機構、財經媒體等機構,任職新聞從業員等。
傳理學文學碩士
緊貼傳媒與網絡時代需求 培育新一代優秀傳媒人
學院自1996年開辦「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為4個碩士課程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黃博士表示,課程涵蓋媒體、廣告、公關、傳播學等不同範疇的知識,致力培育各個領域的傳媒人才。「除理論與方法等必修課外,學生可選擇不同選修科目,當中有探討大中華地區傳媒機構與傳媒操作方面的訓練,亦有現代傳播行為,以及側重公關、廣告及危機管理等課題的技能訓練。」
增「互動媒體」專修 實戰產品開發第一步
為緊貼網絡時代所產生的需求,課程早於2022/23學年新增「互動媒體」專修,加入各種數碼媒體與科技應用內容,為有志從事互動媒體產品開發工作的學生,提供傳播理論學習及實踐訓練的機會。
黃博士強調,「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每年收生約100人,其中「互動媒體」專修僅有約30個學額,故競爭激烈,同學需經過面試甄選才能修讀,建議適合具備互聯網、新媒體等工作或實習經驗的學生申請。
「同學修讀『互動媒體工作坊』,要完成一項作品,如手機App、裝置藝術、產品設計等,短短1年時間內要把產品從構思到實踐,殊不容易。」他分享過往有同學以香港紅樹林保護區為主題設計小遊戲,藉此提升大眾對環保的關注。「既可探索香港文化特色,更帶出關心本地議題的重要性,反映出課程對學生思維和視野的正面影響。」
師資經驗豐厚 業界講座拓闊視野
師資方面,老師均為知名學者和資深業界人士。課程更不時舉辦各類專題講座,例如「Digital Future Talk Series」(數字未來講座系列),會定期邀請學界與業界專家探討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們曾邀請Web3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推動者、RSS3創始人Joshua Meng跟同學分享,探討信息自由流動的重要性,讓學生開闊眼界。」
課程目標:致力為媒體及公關機構、私人公司培育優秀的傳媒人才
就業前景:媒體、廣告及公關機構;亦可投身互聯網公司,任職網上媒體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新工種。
國際新聞文學碩士
國際和財經新聞兩大專修方向 培養批判思維
科技促使傳媒生態不斷在變,不少傳媒人也必須積極轉型,開拓不同新聞形式的可能性,譬如Podcast、短視頻等。新一代傳媒人既要緊貼時勢,也要擁有廣闊的國際新聞視野及掌握所需技能。浸大開辦的「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不僅為現職或準新聞從業員提供硬件培訓,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以及對身邊人和事的敏感度。
課程與時並進 探討生成式AI等熱話
市場環境在變,課程亦必須推陳出新。黃博士表示,為學生舉辦不同講座、工作坊等,有助學生吸收更新和更廣的業界資訊。「早前我們舉辦了一場『What is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in the Age of AI?』,除了邀請業界資深行業專家探討生成式AI對新聞行業的影響外,還特別安排港台AI主播Aida一起分享工作經驗。」
課程每年招收約100人,分為國際新聞和財經新聞兩個專修方案。他表示,國際新聞方向着重將課堂理論與新聞實踐緊密結合,必修科包括:「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國際新聞與專題寫作」、「新聞法與職業操守」等;財經新聞方向則深入淺出地講解財經分析能力及專業新聞等知識,必修科包括:「經濟學概論」、「財經新聞報導寫作」等。兩個方向皆要求完成「多媒體新聞工作坊」,鼓勵學生在實戰中累積經驗,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為未來就業作準備。
培養跨學科能力 對國際新聞眼界
黃博士形容,課程提供的選修科目多元化,目標在於提升學生在國際新聞相關領域的學術修養,亦會培訓學生的跨學科能力,選修科目涵蓋財經新聞、多媒體新聞、國際衝突報道、新聞法與職業操守、傳媒與傳播大數據分析等範疇。
課程目標:致力為現職或準新聞從業員提供硬件培訓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國際新聞發展、變化的觸覺、批判思維和專業能力。
就業前景:投身傳統及數碼媒體、公關公司、科技公司、大學或其他研究機構,任職數據挖掘、研究設計、平台維護等工作。
新一代傳媒人必備3大特質
1. 關心身邊事物及具體生活
現代人的生活大多以手機為媒介,很多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黃博士認為,傳媒人應帶領受眾回歸現實生活,多關心本地的議題和身邊事物,豐富生活的體驗。
2.保持「IT悟性」
黃博士強調,「IT悟性」是現今傳媒人要擁有的特質之一。他認為不用擔心自己將會被AI取代,只要擁有「IT悟性」,懂得靈活善用不同的數據作分析和轉化,便能應對各種未來新挑戰。
3.具備批判思維
作為新一代傳媒管理者及從業員,要擁有批判性思維,才能在數碼媒體年代,辨別各種科技帶來的道德倫理等問題,保持專業。
4大碩士課程資料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 電話:3411 8154
- 網址:http://www.comm.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