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Career Supplement 2024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香港教育大學「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專輯】

人生在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理財目標。若能掌握相關知識,及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有助靈活應對經濟環境的轉變。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早着開辦本港首個「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的先機,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讓畢業生日後既可把所學融入個人生活之中,更可實戰於金融或教育等不同的事業路上,助人自助兩皆宜!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教大於2021/22學年率先推出本港首個「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廣受不同背景的進修人士歡迎。圖為2023年課程迎新日。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們在彈指間已能接觸到各式各樣的金融投資產品,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主任譚偉強博士指,踏入後疫情時代,人們更認識到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令財務穩健和財務安全愈來愈引起大眾的關注。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主任譚偉強博士

市民對財務穩健和財務安全關注度升 投資者必備理財及數碼化素養

他舉例:許多人意識到儲蓄的必要性,更選擇適當增加儲蓄佔個人理財的比重。又如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曾加劇了投資市場的波動,許多投資者轉而偏好收益更為穩定的投資選擇(如債券)。在疫情期間,人們對數碼化的理財工具更加依賴,令數碼化成為理財市場的新趨勢。因此新一代投資者不可不兼備理財素養及數碼化素養。

從小培養理財意識 融入相關學科中

農曆新年將至,是灌輸小朋友金錢觀的良機。他強調,建立理財觀愈早愈好,家校合作同樣重要。「小學生一般已了解到金錢的重要性,但對於如何妥善管理金錢、精明消費等認知較為缺乏。家庭作為小朋友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可通過日常生活引導子女認識金錢的價值、節約的重要性。」

香港現時的學校課程中,理財並沒有獨立成科,應如何推行理財教育呢?譚博士指出,可把理財元素融入數學、常識科、商業或經濟科等學科中。「例如一些小學數學的課堂,可引入銀行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計算利息。又或是在常識科、社會相關學習領域中介紹稅務制度時,教師也可引入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做出合適的稅務安排。此外,也可與校外機構(如金融機構)合作,邀請專業人士作分享等。」

他續指,理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傳授,還應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態度,故此在課程的設計上,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造體驗及實踐機會。此外,課程設計應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進程,循序漸進。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課程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校園理財教育活動,既能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中,亦能測試個人實力。圖為課程學生組隊「財思錢湧」參加香港「個人理財大使計劃2022/23」,最終獲「優秀理財教育計劃銅獎」嘉許。

本地首個個人理財教育碩士 培育才德兼備複合型人才

為培育更多生力軍,能為不同財務背景和需求的人士制定理財策劃或財富管理方案和傳授理財知識,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開辦了本港首個「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譚博士表示,以往擁有單一專長已足夠應付職場所需,然而時移勢易,擁有既專且廣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此課程正正旨在訓練既具備全方位紮實金融專業知識,又具備理財教育、財經溝通技能及高度職業道德的複合型人才,同時亦與本港政府提出重點發展財富管理及家族辦公室的政策吻合,料帶動大量財富管理專才的需求。

課程自2021/22首屆收生以來,廣受進修人士歡迎,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不管是否具備金融財經背景,只要是對個人理財及理財教育感興趣、不抗拒數學、英語水平達標者,我們也歡迎他們報讀此課程。」歷屆學生背景相當多元化,既有大學畢業生,亦有部分是具備金融、銀行、理財等領域工作經驗者。「學生學術背景當中,既有金融財經出身,也不乏工程、統計、社科、文學等背景者。」

譚博士稱,基於香港及內地和國外的市場環境、政策有所不同,例如退休保障、遺產管理等,故課程內容針對香港的環境和特色而設計,除涉獵財富管理的多個維度,讓學生全面認識全球金融市場及多樣的理財工具,亦涵蓋金融研究的量化分析,並加強了對金融投資者的保護方面的知識,為學生提供更「貼地」的訓練,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課程同時着重「教育」部分,「幫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是一個溝通和教育的過程,除了最直接的教育行業,亦涉及諮詢、輔導等範疇。課程的主修科『全年齡金融素養教育』及選修科『當代個人理財教育議題探究』,便為有志朝理財教育方向發展的學生而設。」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課程5名學生組成「財思錢湧」隊伍,參加香港「個人理財大使計劃2022/23」,於教大校園開展一系列理財教育活動。

着重專業操守 特設機構實習選修科

個人理財直接面向客戶、家庭,講求「道德」、擁有正確思維非常重要,關乎從業員能否設身處地以客戶利益為先。「課程着重道德探究,『個人理財的道德問題及決策』一科會涉及金融界的道德議題,包括財務道德、投資道德等。」

課程另設有選修科「個人理財教育實習計劃」,是本港碩士課程少有的難得機會,譚博士說:「學生會在1個學期中,每周到實習機構(如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工作3天,以累積實戰經驗,對了解行業工作環境及職場運作不無幫助。」

課程老師亦會安排各類參觀、講座、交流等活動,如參觀恒生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交易所等。「像『金融科技與消費金融』一科便融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內容,我們會邀請業界人士分享ESG、綠色金融科技等主題。」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為學生創造豐富的經驗式學習機會。圖為課程學生到中環開展「香港金融及商貿發展」考察活動。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為學生創造豐富的經驗式學習機會。圖為課程學生到中環開展「香港金融及商貿發展」考察活動。

師資陣容強勁 與業界人士保持緊密合作

課程教學團隊擁有強勁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廣泛的社會網路,均在海內外的著名學府獲得博士學位,並在金融管理、教育和其他工商管理領域建樹卓越。他們擁有多年教學和師資培訓經驗;部分教授更在商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並進,符合業界的實際需求。課程亦與金融界專業人士保持緊密合作,定期邀請資深金融從業者、高級管理人員與同學交流及分享。

課程獲IFPHK認可 快人一步通過CFP專業試

及早取得專業資格已被視為個人專業水平的認證。「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獲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IFPHK)認可,畢業生若參加「認可財務策劃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資格認證考試」,可獲豁免3門教育課程以及1門基礎階段的考試,變相可快人一步通過有關專業試。

此外,課程設立多個獎學金,為考取相關專業資格的學生提供支援,包括CFP考試獎,以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分析師認證(CESGA)考試獎等。譚博士補充,至今有2名學生已考獲ESG分析師認證。

畢業生分享

田佳禾:畢業出路廣泛 拓闊發展空間

個人背景:於內地大學完成會計本科課程後,再攻讀教大「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繼而選擇留港發展,現於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公司任職初級財務分析師(Junior Financial Analyst),工作範疇包括財務報表分析等。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畢業生田佳禾

大學主修會計的佳禾,選讀「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源於畢業出路廣泛。她表示,課程設有兩大發展路向,包括金融和理財教育,「我選擇朝金融方向發展,而同屆同學的出路也十分多元,包括投身金融機構、銀行、投資公司、保險公司、教育機構、媒體及出版業等,可按個人興趣及專長來選擇。」

佳禾認為,碩士課程所學內容對現時工作大有幫助,她分享「金融研究的量化分析」一科讓她了解到分析金融市場的策略,當中既涉及許多計算,亦需經過大量思考,而在跟老師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大大提升了她的溝通能力。「課程不時會邀請業界專家作講座嘉賓,如銀行經理分享職場經歷,助學生從中學習,更可透過與業界專家親身接觸,拓闊人際網絡。」

古子燊:大量閱讀、緊貼金融市場資訊助解難

個人背景:於內地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主修國際經濟與貿易),繼而修畢教大「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後回到內地大展拳腳,現職銀行綜合服務經理,負責推廣銀行的理財產品及提供客戶理財服務等。

教大碩士結合金融和理財教育元素 畢業生運用所學 助人自助出路廣
畢業生古子燊

內地金融市場龐大,有利開展個人理財專業之路,無論是待遇抑或發展前景亦佳,故子燊畢業後選擇投身深圳銀行。「碩士課程的『金融科技與消費金融』一科亦有涉及ESG相關話題,大大擴闊我的眼界之餘,亦培養了對有關課題的興趣,我計劃未來繼續學習有關ESG、綠色金融等範疇知識。」

子燊提醒,「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採用全英語授課,學生入學前宜打好個人英語根基,並提前熟習相關內容如專業術語,有助之後的學習適應。即使是本身具備多年個人投資經驗的他,面對課程涉及的新概念亦會感到一定困難,故務必大量閱讀相關書目,並緊貼金融市場脈搏。

課程簡介

香港教育大學「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

查詢電話:2948 8727
查詢電郵:mapfe@eduhk.hk
網址:https://www.eduhk.hk/map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