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Career Supplement 2022

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 成就新一代跨媒體人才 碩士課程注入新科技元素 推動業界永不停步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專輯】

全球媒體在近十年發生顛覆式變化,新聞在內容生產、傳播渠道及速度上,均有重大的革新,其中只有數十字的短新聞、以吸睛為目的的「標題黨」、配上動畫的動新聞等已成新趨勢,新聞及媒體從業員要結合新媒體科技的應用,方能「求存」。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早已洞悉時勢,在「傳理學文學碩士」及「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加入網絡科技及新媒體傳播的最新知識與技術,為業界培訓新一代跨媒體人才,冀推動媒體和傳媒人不斷向前,永不停步。

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開辦不同的碩士,透過課堂所學、工作實習、海外交流和考察等,讓學生見識嶄新技術及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為業界培訓新一代跨媒體人才。上圖是學生到意大利遊學交流。
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開辦不同的碩士,透過課堂所學、工作實習、海外交流和考察等,讓學生見識嶄新技術及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為業界培訓新一代跨媒體人才。上圖是學生到意大利遊學交流。

傳理學文學碩士 為新媒體產品開發注新血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

媒體倚靠訂閱增加盈利,但現在全球不少媒體的訂閱量有下滑迹象,這是因為新聞不夠吸引?大眾喜歡影視和娛樂的內容?在琳瑯滿目的內容下,媒體首要任務是捉住大眾的眼球。—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

浸大碩士課程的課堂充實, 除了理論課外,學院每年會為學生安排精彩的海外學習考察,跟各地媒體機構交流, 開拓眼界。圖為學生到羅馬作海外交流。
浸大碩士課程的課堂充實, 除了理論課外,學院每年會為學生安排精彩的海外學習考察,跟各地媒體機構交流, 開拓眼界。圖為學生到羅馬作海外交流。

互聯網的普及與社交媒體的崛起,為傳媒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播渠道愈來愈多、傳播速度不斷加快,朋友分享甚至成了的大眾接觸新聞的主要渠道。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黃磊博士指出,在市場導向下,如何爭分奪秒搶先發佈,用最引人入勝的手法報道,以賺取更多的點擊率,成為現代媒體從業員每日面對的課題。

新聞變成商品 新職位:網上媒體產品經理

黃博士說,網絡大數據的即時回饋,協助內容製作者更明瞭受眾的喜好,編撰更貼合受眾口味的內容,「由於新聞已變作商品,因而催生了網上媒體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新的相關職位和工種。」

其中網上媒體產品經理負責媒體內容的生產及運營,把新聞客戶端、網站產品等當作商品經營。黃博士表示,在新舊媒體轉型和融合下,有志投身網絡媒體的傳理學生有增無減,而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傳統課程之一「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亦跟隨媒體發展趨勢作內容革新,在媒體、廣告及公關等方面更多着墨在數碼科技的應用。

4大互動媒體專修科目 多方面剖析市場生態

「這個年代不缺媒體產品,只缺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希望學生能開發出具創意、以用戶為本,且對社會有益的媒體產品。」他認為,了解大眾需要相當重要,然而坊間相類的碩士課程側重於電腦編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培訓,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看到此缺口,早於2019年在「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中增設媒體設計與傳播科目,教授同學如何以用戶體驗研究為基礎,開發適合市場的媒體產品。

以上課程更將於2022至2023學年推出「互動媒體」專修,專修課程包括互動媒體跨國研究、互動媒體敘事及腳本、互動媒體經濟學、互動媒體工作坊,為有志從事互動媒體產品開發的學生,提供傳播理論學習及實踐訓練的機會。「希望學生掌握用戶研究的基本方法,專修科目會介紹全球互動媒體生態,以及自媒體內容生產,包括KOL如何製作內容,如何達到最佳的用戶體驗;另外會講解互動媒體公司的營運模式等,最後會讓學生設計一個互動媒體產品,作為畢業成果。」

現時跨媒體人才要懂得以用戶體驗研究為基礎,開發適合市場的媒體產品,課程會針對市場所需培育新一代專才。
現時跨媒體人才要懂得以用戶體驗研究為基礎,開發適合市場的媒體產品,課程會針對市場所需培育新一代專才。

黃博士指出,應聘產品開發及營運職位者,一般要提交作品集,該課程正好讓同學積累作品集,包括市場分析報告、營運模式探討報告,以及互動媒體作品等,為未來入職鋪路。除理論知識外,課程設計亦兼顧技術層面,例如設有「數據可視化操作」、「傳播統計分析」、「動態網絡與手機程式編寫」等科目供同學選修。

師資實力雄厚 與業界聯繫無間

課程師資實力雄厚,由知名學者和來自傳媒、互聯網、公關廣告業界的資深人士任教,學者研究領域囊括大眾傳播、人際傳播、跨文化傳播、修辭與文本分析、公關、廣告、全球化以及文化和批判研究等,從事新媒體研究的黃博士,亦把其研究新知帶到課堂上。

與業界緊密的動態接觸,是課程特色之一,每年寒假組織的海外遊學團,足跡踏遍歐美、東南亞等地的傳媒及公關機構,課程又會定期邀請業界跟學生分享經驗和體會。面對疫情的局限,課程活動則作出變陣,把海外拜訪改為本地參觀,並將海外業界講座交流移師到網上進行,務求讓同學從業界汲取經驗。

課程選修科目以多元化見稱,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及未來職涯發展作出選擇,25年來為廣告、公關及不同媒體培養優秀人才,近年不少畢業生投身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愛奇藝等大型串流媒體,專職處理內容生產,亦有小部分畢業生繼續進修,向研究之路進發。

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 新技術為媒體變革管理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 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文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文

科技發展使媒體產生顛覆性的變化,不單媒體從業員要重新整裝上陣,掌控媒體發展方向的傳媒管理人也要抱開放思維,作出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不斷增值以迎接新媒體與技術。—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文

傳媒業每天都在變,不時有新平台誕生,傳媒管理人需要追貼新鮮事,才可與時並進。作為資深傳媒人的李文,經歷傳媒由傳統的單一平台運營,發展至現在多媒體運營的轉變,有感現代傳媒管理人並不易當。

「傳媒管理人要清楚新科技的重要性,新一代決策者亦要留意科技的最新發展,並在這方面多作投資,把科技元素投放在傳媒業務發展。」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文指出,本地傳媒管理人亦普遍認同,新科技是未來方向,但不少機構都礙於經費不足及缺乏投資者支持而發展滯後。

可幸的是,近年不斷有新投資者帶着「求變」的思維進場,香港個別傳統媒體亦開始涉足NFT(非同質化代幣)。本地業界正處於轉型過渡期,傳媒管理人要兼顧多項業務,掌握新科技潮流。

變幻才是永恆 善用大數據分析數據

李文說,隨着大數據在全球傳媒業受到廣泛應用,傳媒管理人藉大數據分析受眾所瀏覽的內容、時間、關鍵詞等數據,去了解各條新聞的受歡迎度及使用方式,用以制定新聞取材及報道方向。「現時不少媒體如美聯社、騰訊,均利用人工智能編撰財經及體育等數據性新聞,另也有媒體運用演算法向用戶推送新聞,一切均源自大數據。」

浸大「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在大數據相關議題方面,除因應市場需求推陳出新,加入更多科技相關元素外,亦提供「傳媒與傳播大數據分析」、「數據傳達」、「算法文化」等選修科目。

學院設有不同的媒體研究實驗室和數碼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軟硬件設備,日後工作時能與業界接軌。
學院設有不同的媒體研究實驗室和數碼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軟硬件設備,日後工作時能與業界接軌。

該課程由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與商學院合辦,內容結合雙方優勢,學生能同時學到傳媒與工商管理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培訓成為具領導能力的未來傳媒管理人。課程內容放眼全球市場的管理發展,必修科目「傳媒管理入門」,教授變革管理、PEST(宏觀環境分析)、SWOT(強弱危機分析)等知識、探討NFT、元宇宙的媒體應用,結合實際案例講解內容。

傳媒領袖開講 分享實戰經驗

教學團隊由資深傳媒管理人組成,課程亦不時舉辦傳媒領袖講座系列,邀請海外及本地傳媒領軍人物作客,分享實戰經驗,如講解傳媒集團數碼轉型及亞太區OTT平台市况等。

「資深傳媒人分享實際環境中的理論實踐,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而言裨益很大。」此外,課程亦會舉辦遊學團,讓學生擴闊視野,曾到訪德國、美國、法國、英國、以色列等多個國家,參觀當地知名媒體及創意公司,內地方面亦曾到雲南見識。

課程開辦至今已培訓了約1,390人,畢業生既有投身公關、廣告及傳媒管理行業,也有選擇創業的。「傳媒管理人經常和人打交道,性格外向者較有優勢,另外他們往往在工餘時間仍需處理事務,工時會較長,因此要願意付出,並對工作充滿熱誠。」李文鼓勵同學多閱讀成功媒體管理人的傳記,汲取前輩經驗,有助日後在業界長遠發展。

收生背景不限 歡迎有志傳媒者

上述「傳理學文學碩士」及「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各提供約130個學額,收生不限於傳理背景人才,適合所有有意投身傳媒業者報讀。根據以往收生經驗,報讀學生主要來自內地及本地,傳理畢業生佔多,也有非傳媒在職者報讀。

除以上兩大傳理碩士課程外,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亦有開辦「國際新聞文學碩士」、「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及「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課程,培養不同類別的傳媒人才,在各崗位上施展所長。

兩大課程納入指定研究院獎學金計劃 吸引優秀學生深造

其中「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和「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課程,均納入教資會第三屆「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的合資格課程(2022/23學年入學),為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各提供4至6個名額)。獲資助的學生,只須支付42,100元學費,餘額會由獎學金支付,資助上限為12萬元。

浸大傳理與影視學院碩士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 課程特色 課程結構 修讀年期 入學資格 就業出路 查詢電話及網址
傳理學文學碩士 從個人、組織和社會層面探究傳播領域,關注媒體科技轉變帶來的影響。 非互動媒體專修:27個學分:必修科目6分,選修科目21分
互動媒體專修:27個學分:必修科目6分,專修必修科目12分,選修科目9分
1年全日制/2年兼讀制 .持有或即將領取認可大學之學士學位
.具特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本科學位非英語授課則需提交有效英語成績:IELTS綜合評分達6.5分或TOEFL 79分或以上)
媒體及公關機構,可投身網上媒體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新工種。 3411 2545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comm
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 對傳媒行業的管理和領導能力及素質作綜合訓練。 27個學分:必修科目12分,選修科目12分,畢業報告3分(可以選修課代替) 媒體營運管理,包括公關、廣告及傳媒管理行業,也可選擇創業。 3411 8158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mgt
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 提供數碼時代所需的人工智能和媒體傳播的前沿跨學科知識和技能訓練。 30個學分:核心修科目18分,選修科目12分 .持有公認的大學或機構頒發的學士學位
. 具特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本科學位非英語授課則需提交有效英語成績:IELTS綜合評分達6.0分或TOEFL 74分或以上;大學英語六級CET-6達到450分或以上)
傳統及數碼媒體、公關公司、科技公司。 3411 8123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aidm
國際新聞文學碩士 側重探究香港、內地、東亞和南亞地區的國際新聞發展與變化。 27個學分:必修科目15分,選修科目12分 .持有或即將領取認可大學之學士學位
.具特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本科學位非英語授課則需提交有效英語成績:IELTS綜合評分達6.5分或TOEFL 79分或以上)
傳統及數碼媒體、國際新聞機構、財經媒體。 3411 2389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ijs
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 提供電影策劃、融資、製片管理、行銷、宣傳、市場、戲院管理、項目開發等全面及多元化培訓。 27個學分:必修科目15分,選修科目12分 1年全日制 影視新媒體製片、電影公司營運管理。 3411 8002
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ftnm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

查詢電話:3411 8154

網址:http://www.comm.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