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專輯】
世界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科學家們早已警告,避免災難性全球暖化的時間已所剩無幾,更進取的減排行動至關重要。自己地球自己救!從日常生活做起的同時,何不身體力行修讀香港浸會大學的「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增值環境管理、公共衛生、食物安全及職安健等多元知識,在不同領域發揮個人決策影響力,以嶄新思維為挽救氣候危機出謀獻力。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已於去年11月舉行,這個被視為「人類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引起了全球關注,逾120名各國領袖及約3萬名與會者包括民間組織及企業等代表聚首,商討對策,達成了多項承諾,包括首個明確計劃減少煤炭用量的氣候協議。
應對氣候危機 與時間競賽
香港浸會大學( 下稱「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主任鍾姍姍博士指出,應對氣候危機是諸多國際會議無法迴避的重要議題,近年更已搬上國家政策議程,成為全球重要的政治及經濟方向。「氣候問題是一個涉及生態、能源、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多元複合問題,影響層面既深且廣,與需要不同界別的人士群策群力,共同應對問題。」
浸大生物系多年來堅守教育使命,藉着開辦「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培育嶄新思維及解難能力兼備的未來決策人與管理人,在公共衛生、食物安全、環境管理、職安健等領域貢獻所長。
續辦碩士課程 培育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人才刻不容緩
上述課程開辦至今已達二十載,不論任何學科背景的學生,皆可透過與師生的互動交流和討論,以及小組習作等,學習從多角度看問題,有助提升個人的分析及決策等能力。
課程文、理俱備,主要圍繞環境管理、公共衛生、食物安全及職安健4方面的知識,採用跨學科的教學模式,並結合管理技巧及科學中的環境資源管理和維護公共健康理念,讓學生把所學靈活應用於不同層面。
學生需完成2個必修科(「環境管理原理」及「公共衛生管理」)、5個選修科(7選5,包括:「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水土資源管理」、「綜合廢棄物管理」、「環境監測與公共衛生防護研究方法」、「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及「碳及能源管理」),以及學位論文。
內容緊貼全球發展趨勢 不時更新
受本港經濟發展、行業技術創新、政策導向等因素的影響,帶動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行業不斷發展,課程亦緊貼全球發展趨勢,不時更新內容。鍾博士以廢物管理方面為例,配合利用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等先進科技是業界發展新方向,有助提升管理效率,課程內容會滲入有關元素。
「又如廢物管理新手段,外國已使用電動車運載垃圾;相對香港引入的入樽機,在回收過程中,需逐個膠樽處理,外國的入樽機則可一次過回收多個膠樽才計算數目……我們希望學生透過課堂的實例講解及討論環節,如借鑒國際經驗及做法,探討是否也適合在香港採用,從中培養出分析能力及嶄新思維。」
行業專家分享經驗和心得 多元課外體驗擴闊視野
她說,個別科目會邀請行業專家當嘉賓講師或講座嘉賓,分享行業經驗和工作心得,如「碳及能源管理」屬較具挑戰性的科目,教授管理碳及能源的常用方式和方法,由具備多年相關經驗的首席審計員授課。
課程還設有多元體驗機會,包括:實地考察、參觀活動、工作實習等,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擴闊他們的視野。如過往曾安排學生實地參觀廢物處理及回收廠、職安健設施、堆填區、廚餘再造魚糧廠等,今年計劃安排學生參觀節能、創新科技公司等。
人才需求與日俱增 締造多元就業出路
市場對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鍾博士表示,環保團體、環境顧問公司、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公營機構、食品製造企業、高等教育機構等都會聘請相關人才;愈來愈多機構均意識到職安健的重要性,增聘相關專門人員;此外,愈來愈多機構增設可持續發展部門,設有可持續發展主任等職位,這些都為畢業生帶來多元化的就業及發展空間。
「過往不乏在職或計劃轉職的學生,因修畢課程而獲得工作晉升或成功轉行的機會呢!」
取得相關專業資格 提升就業競爭力
她補充, 課程已向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有限公司(HKIQEP)報名成為試點課程,讓畢業生可獲豁免一些考卷,有助及早成為該會專業會員。
修讀了「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選修科的畢業生,更可考慮向相關專業資格進發,以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前者可投考英國環境衛生協會(CIEH)的『食品危害分析重點控制HACCP中級證書(Intermediate Certificate in HACCP)』;後者在該科的基礎上稍作深造,再累積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便可申請成為註冊安全主任。」
課程獲納入教資會「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 報讀反應理想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設有全日制及兼讀制修讀模式,每年合共提供約95個學額,鍾博士指,課程報讀情况一向理想,平均3人競爭1個學額。「報讀人士的背景十分多元化,從起初主要是本地在職人士,到逐漸多了大學畢業生及內地生。2019年開始多了海外學生留在香港,報讀此課程,現時有3名就讀的海外學生。」
課程更於今個學年納入教資會第二屆「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的合資格課程,為獲選本地生提供獎學金,成功吸引了更多本地生報讀課程;隨着課程繼續獲納入第三屆計劃名單中,名額8個,她預計,入學競爭情况勢將更激烈。「在第三屆計劃下,獲選的2022/23學年入學的本地生只需支付42,100元學費,餘額由獎學金支付。」
畢業生、學生深刻學習體驗 靈活應用所學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已培育了約1100名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發展所長,且聽聽畢業生李天朗、趙文俊,以及外籍學生 Brenda Lopez Alatorre 有何深刻的學習經歷及得着吧!
李天朗:藉進修應付工作所需 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個人簡介:修畢哲學本科課程,曾「上Hall莊」的他有機會接觸宿舍的不同設施,決定投身物業管理行業嘗試發展。從前線崗位起步的他,已是註冊安全主任,並於2020年修畢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入行約9年,現於中資物業管理公司任職助理經理。
投身物業管理界數年的天朗,為配合未來的事業發展,他遂於2018年入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取得2019/20學年「傑出學生獎」的他分享,透過課程讓他得着甚多,掌握一門新的專業技能之餘,亦獲公司給予機會,可參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相關工作,涉獵更多元化的職務範疇。
現職助理經理的他,主要負責質量、安全及環保的工作,包括推動公司的職安健文化、提升員工的環保意識,以及持續提升物管服務水平等,碩士所學正好能派上用場。「現時需與不同部門及前線員工合作,考驗我的溝通及協調能力。」
按工作需要選科目 應付論文極具挑戰性
課程提供不同的選修科,天朗所選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綜合廢棄物管理」、「碳及能源管理」及「水土資源管理」,也是以應付工作需要為先。
他對「綜合廢棄物管理」一科最感興趣。「2017年颱風天鴿來襲,造成大量的垃圾堆積,至今仍未正式處理;還有堆填區何時會『逼爆』呢?這些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此科透過研究及比較各地不同處理垃圾的方針,讓我們掌握處理垃圾的技術及管理方法。」
對天朗來說,應付碩士學位論文實屬一大挑戰,「我以『香港公共租住房屋外判清潔員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為題,從設計問卷、進行訪問、收集數據、數據分析,以至撰寫報告等,把所學融會貫通。」他更憑着此論文榮獲「第八屆最佳職安健物業管理大獎」的「最佳職安健研究項目獎學金優異獎(研究生組)」。
趙文俊:由零開始打好知識根基 為投身環境及公共衛生界鋪路
個人簡介:廣州人,2018年修畢中藥製藥本科課程。及後來港照顧家人,有感所修讀學科難以在港找到相關工作,覷準香港及內地愈來愈重視公共衛生及環保,行業發展前景不俗,遂於2020年入讀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畢業後,加入環境顧問公司,從事助理環境顧問。
並非環保熱血分子的文俊,本身欠缺垃圾正確回收意識,曾把垃圾錯誤棄置,自入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後,慢慢培養出對環保的使命感,更愈讀愈起勁。「如『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科目,內容貼近生活,老師會配合本土例子及有趣視頻授課。」
他認為,修畢課程的最大得着不單是成功入行,還學懂了如何解難,對日後工作及日常生活均大有裨益。上述課程以全英語授課,對英語寫作及會話較弱、欠缺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知識根基的他來說,無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少的阻力,然而他深信勤能補拙,只要堅持到底,即使是「由零開始」,也能把學習困難一一克服。
為應付學業堅持到底 學懂解難成最大得着
有何學習心得?「課前預習、認真聽課、有疑問便請教教授及與同學多討論,還有課後總結。」日子有功,文俊花了個多月已慢慢適應,逐步追上學習進度,英語程度亦因此而大有提升。
畢業後,他投身環境顧問公司,由助理環境顧問起步,目前主要負責石棉、土地除污的項目,既要在辦公室整理與石棉相關的報告,亦不時要落地盤,進行地盤巡查及檢查。
入職僅半年的文俊,希望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並計劃待累積了若干工作經驗後,投考綠建專才(Beam Pro)、環保署註冊石棉顧問等專業資格。「環境服務範疇很廣泛,我希望先留港發展一段時間,發掘個人興趣和專長,繼而才考慮是否回內地發展。」
Brenda Lopez Alatorre:冀成為「改變者」 利用所學為地球貢獻己力
個人簡介:來自墨西哥聖路易斯波托西州,於當地大學修讀納米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工程學科。現為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學生。
為何會到香港深造及選擇入讀浸大的「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呢?原來Brenda被香港的多樣性環境、中西合璧的文化所吸引。她希望從個人層面出發,透過學習以了解環境如何對我們的地球產生重大的影響及與此問題相關的風險,以成為「改變者」為目標,以推動大眾一起減少對地球的影響。
她認為,上述課程與時並進,內容實用性強,包括教授了實際企業公司的解決方案和環境議題。而多元化的課堂,更可讓她與來自不同領域、工作經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一起上課。
「儘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學術和文化背景,但很高興能認識他們並一起度過一些開心有趣的時刻。感謝香港和內地的同學,以及教授們的悉心教導,我從他們身上也獲益良多。」
疫情下上課、本地社企實習 不一樣的體驗
面對疫情下上課,Brenda不諱言,線上學習講求個人的專注度,既充滿挑戰性,也是展示學生們具備韌性的機會。「這次經歷教會了我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學習和與同輩接觸。而當學習與公共衛生管理有關的科目,也同時需適應疫下生活及學習,更成為了一種特別的經歷,從中亦令我了解到香港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與我的國家及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在修讀碩士課程期間,Brenda更到了推廣城市農耕的本地社企當實習生,成為可持續發展部門的一員,對她來說,有機會在香港的機構工作,是一次非常可貴的體驗呢!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
查詢電話:3411 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