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Career Supplement 2022

嶺大社會科學院5大碩士課程涵蓋廣 強化IT及多元技能 開拓畢業生研究、事業發展優勢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專輯】

目錄

在全球一體化,加上疫情陰霾的影響下,世界各地的社會經濟發生了急劇轉變,各行各業引入更多的科技應用已成為趨勢!一直致力培育新一代社會科學人才的嶺南大學(下稱「嶺大」)社會科學院,轄下設4個學系:應用心理學系、經濟學系、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與政治學系,開辦了5個不同專修範疇的碩士課程,分別涵蓋職業及組織心理學、國際銀行與金融、國際與發展經濟學、比較社會政策,以及國際事務。為緊貼市場和對人才的需要和變化,嶺大在不同課程中加入了各項科技元素,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大灣區的市場和經濟發展等,藉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優勢,更同時培養他們的多元技能,強化他們日後在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和提升競爭力,早着先機。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蕭愛鈴教授表示,新一代的管理概念是提高員工的幸福感、鼓勵士氣,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左起: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及 研究生課程)張宇樂教授、蕭愛鈴教授、IMCSP課程主任Stefan Kühner教授。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蕭愛鈴教授表示,新一代的管理概念是提高員工的幸福感、鼓勵士氣,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左起: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及研究生課程)張宇樂教授、蕭愛鈴教授、IMCSP課程主任Stefan Kühner教授。

在萬變的世代,年輕人除了要裝備新科技知識外,也要多培養不同的技能,並要保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以應對工作的變化和突如其來的衝擊。現時不同行業的管理者應具備科技應用的基本認知,如了解如何利用科技開發新產品,以及善用數據分析去制定目標和策略。–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及研究生課程)張宇樂教授

嶺大社會科學院5大碩士課程 「循證實踐」訓練

嶺大開辦的授課式碩士課程,內容以實用和實踐為主,緊貼社會變化和市場需求,切合學員的實際需要。「學院着重循證實踐的訓練,利用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引領學員去管理和實踐。」張教授認為,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使證據檢索和總體分析不再受限制,這不僅增強了各種政策或措施實踐的效果,也給不同專科範疇的發展開拓出新方向。

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及研究生課程)張宇樂教授
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及研究生課程)張宇樂教授

MIBF 掌握金融科技 數據分析助決策

他說,現時利用大數據分析輔助商業決策乃是大勢所趨,數據科學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極之廣泛,其中「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MIBF)課程,內容涉獵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知識,學生可同時學習金融知識和數據科學技術,透過數據分析來做決策。

老師會藉着不同的學術研究、方法應用、演說匯報 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啟發學生的潛能。
老師會藉着不同的學術研究、方法應用、演說匯報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啟發學生的潛能。

MWOP 提升員工職業健康和福祉

「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MWOP)課程,主要建立在科學、工作和組織心理學的基礎上,當中有科目專門探討資訊科技背後的心理因素,透過研究人類行為來開發工作空間的解決方案,同時提升員工的職業健康和福祉。」MIBF和MWOP課程均是與商學院合作,讓學生了解更多商業機構的運作。

近年不少大企業均開設新職位或 專責部門,照顧員工的職業心理 健康;亦有社福機構增設輔導熱 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近年不少大企業均開設新職位或專責部門,照顧員工的職業心理健康;亦有社福機構增設輔導熱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MIDE 深入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及大灣區發展

除科技以外,大灣區的市場和經濟發展都是大家關注的課題。近年中港兩地相繼推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在大灣區投資和發展。「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
(MIDE)課程是香港首個專注於一帶一路倡議與經濟發展(特別是灣區),為學生提供以經濟及金融為主的跨學科課程,從經濟、金融、社會、政治和環境等不同角度,深入認識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發展。

IMCSP 分析不同國家社會政策 培育未來社會領袖

社會政策具有不同面向,「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IMCSP)課程的着眼點不只在中國或鄰近地區,而是世界性的社會議題,分析不同國家的社會政策,例如房屋、醫療、社會保障等,通過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

IMCSP課程的老師運用國際 化和比較性的角度看社會議 題,培養學生社會政策的研 究技巧、分析和判斷能力。
IMCSP課程的老師運用國際化和比較性的角度看社會議題,培養學生社會政策的研究技巧、分析和判斷能力。

MAIA 豐富學生政治知識 了解世界形勢

至於「國際事務文學碩士」(MAIA)課程則包含香港與鄰近地區的政治和社會課題,當中包括國際政治、比較政治、發展研究、大中華研究等,例如一帶一路的重要伙伴、非洲各國與中國的外交和貿易關係。通過這些項目可以豐富學生的政治知識,了解當前世界的形勢。

世界各地學生+優良師資 體現「國際化」

張教授續說,上述課程分別聚焦於各自的專業及學術領域,着重國際化及跨文化互動交流的教學法,配合創意及靈活的培訓,有助學生為將來投身國際社會,或是從事研究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急速轉變。嶺大社會科學院碩士課程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加上教學團隊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和專業學術領域,大部分導師均持有博士學位,且具有豐富教學、專業實踐和科研經驗,體現真正的「國際化」。

加強與內地院校交流 共同培育更多人才

為了吸引海外學生及本地學生報讀碩士課程,學院特別為合資格的海外學生提供全免學費獎學金,而合資格本地學生亦可獲部分學費減免。未來嶺大亦會加強與內地院校的交流,包括與深圳開放大學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做出嶄新的科研成果,為大灣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MWOP) 新常態管理概念 鼓勵士氣、提升滿足感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蕭愛鈴教授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蕭愛鈴教授

以往的管理概念着重提升效率和生產力,在新常態的管理概念下,如何鼓勵員工的士氣和動力、提高滿足感和幸福感,關心員工身體和心靈健康,更為符合現今社會的需求。 –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蕭愛鈴教授

今次的疫情不單只重創社會經濟,令很多行業受影響,亦同時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例如在遙距工作下,員工減少與人(同事)的接觸,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離。蕭教授表示,面對種種改變,打工仔容易出現壓力,甚至產生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問題。早前,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職業安全健康局的研究項目中,正正揭示了職場壓力對香港經濟帶來巨大的成本。

研究人類行為 提高職業健康和福祉

蕭教授指出,近年員工的心態和價值觀正在逐漸改變,他們的自我覺察增強,更為注重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當中工作所獲取的滿足感、自主度,伙伴關係、薪金等因素,均會影響員工對工作的投入和忠誠度。管理層如何運用心理學及職業健康等知識,來應對員工的工作壓力,提高員工的幸福感,繼而增進工作效
率,成為重要的課題。」

課程是專為培訓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層而設。
課程是專為培訓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層而設。

嶺大開辦MWOP課程,內容涵蓋人事心理學、組織心理學、職業健康心理學、職場裡的科技資訊心理學、職場社交技巧、輔導與諮詢、正向心理、社會問題解決等知識與技能。課程是專為培訓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層而設,它是全港唯一關於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的碩士課程,設一年全日制和兩年兼讀制課程,另外學生可選擇秋季或春季入學,滿足不同進修人士的需要。其中「The Psychology IT at Work」一科,是從心理學去探討科技與工作的關係,這門課題是非常實用而其他院校少有涉獵的。

企業開設新職位、專責部門 照顧員工職業心理健康

蕭教授說,近年不少大企業均開設新職位或專責部門,照顧員工的職業心理健康;亦有社福機構增設輔導熱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畢業生能夠擔任心理諮詢師或機構顧問,如工商、社福、傳訊企業等,特別是護理行業的管理職位,更渴求具備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的人才。

「傳統的人力資源課程涵蓋職業心理健康的內容不多,建議現職的人力資源管理層進修,以適應新趨勢,增強職場實力。」若學生本身持心理學學士學位,在修畢課程後,累積不少於1000小時的督導實習經驗,可向香港心理學會申請註冊心理學家的資格。

蕭教授認為相對於香港,內地的企業更重視員工的職業心理健康,發展機會更多。學生可和合辦碩士雙課程的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一起學習交流,同時接觸國際學者,拓寬人際網絡,對事業發展不無幫助。

【畢業生分享】陳大元:從組織心理學實踐者的角度看世界

MWOP畢業生陳大元
MWOP畢業生陳大元

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從事企業諮詢顧問的陳大元表示,MWOP課程的教學人員知識淵博和平易近人,「教我從理論和研究中學習,讓我從組織心理學實踐者的角度看世界,有助事業發展。」他指,與學生一起完成作業時,感到很滿足;將學習的新理論,應用於工作時感到很興奮;在了解改善人們工作生活的新研究時,感到很鼓舞。「課程的學術旅程雖短,但絕對富有成效!」

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MIBF)掌握金融科技知識 迎高端服務需求

嶺南大學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課程常務主任黎雲龍博士
嶺南大學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課程常務主任黎雲龍博士

無論中美關係如何,香港的特殊位置始終有緩衝的效用,因此仍擁有一定的機遇和優勢,發揮『橋樑』的作用。 – 嶺南大學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課程常務主任黎雲龍博士

隨着中國金融業發展迅速,加上上海和深圳兩地高速發展,不少人一直在討論,香港在金融服務和國際銀行業務的前景將如何?其中介角色會否被取代?黎博士表示,中國與西方有着不同的體系和運作模式,其中香港是實行普通法,司法體系較接近西方國家,加上各方面比國內開放,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對香港的投資環境,以及私人產業的保障均較具信心。

此外,港元與美元掛勾,也是吸引外資在港投資的原因。而隨着中美關係的變化,部分國內企業本來計劃在美國上市,最後亦移至香港上市,令香港保持着一定的優勢。

科技助金融行業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黎博士表示,金融行業愈來愈依賴科技,例如現時已有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來應付客戶的簡單查詢。而近年高端服務的需求有明顯增長,特別是私人銀行的客戶,可見行業的另一趨勢是客戶要求更全面、更個人化的訂制服務。因此,從業員需具備國際視野,了解國際時事對香港的影響,另外也要有敏銳的市場觸覺和全方位的專業知識等,以作精準的投資決策和部署。「現時市場對具備金融背景,同時了解科技及法規的從業員的需求非常大。」

不同學習體驗 培育學生國際視野

其中嶺大開辦的MIBF課程,內容涵蓋企業財務、宏觀經濟學、會計、風險管理和衍生工具等範疇,理論和實踐兼備。他說,為配合社會發展需要,課程設有「金融科技潮流與挑戰」(Fintech Trends and Challenges) 及「金融大數據與人工智能」(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 科目,有助學生更加深入學習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運用;以及學習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率及準確性。

MIBF課程今年已踏入第16屆,畢業生來自 世界各地,當中不少是在跨國企業、投資銀 行或在國內企業工作。
MIBF課程今年已踏入第16屆,畢業生來自世界各地,當中不少是在跨國企業、投資銀行或在國內企業工作。

「國際考察」一科重視培育學生的國際視野。過往學生曾到不同國家的機構考察,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伊斯蘭金融學院,深入了解當地的金融及經濟發展;另外又曾到瑞士出席與商業銀行及零售銀行相關的座談會。學系亦會經常邀請業界人士講解最新發展和作個案研習,曾合作的團體包括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IESGB)、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IFTA)等。

與4地大學合辦雙碩士學位課程

黎博士說,MIBF課程今年已踏入第16屆,很多歷屆畢業生在跨國企業、投資銀行或在國內企業工作,包括從事證券、外匯、衍生工具、財富管理、評級、顧問或資訊科技等相關工作,「舊生之間早已建立強大的人際網絡,有利於事業發展。」另外,學生如想繼續進修的話,則可報讀學系跟法國、西班牙、瑞士和英國的著名大學合作舉辦的雙碩士學位課程,可在一年半至兩年內獲得兩個專業學術肯定。

學員到瑞士的金融機構參觀和交流,藉此擴闊國際視野及人脈。
學員到瑞士的金融機構參觀和交流,藉此擴闊國際視野及人脈。

他說,課程以全英語授課,申請者要具本科學位,雅思6.5分或其他同等相關學歷亦會視乎個別情况作考慮。「我們歡迎來自非金融/經濟專業,錄取具各式各樣
背景和工作經驗的申請人,並特別預備了經濟學、財務管理、數學與統計和財務會計四門先修課給他們在入學前先修讀補底。」MIBF課程並設有100萬元作獎學
金及學費減免、申請專業機構學生會員資格津貼、特許分析師(CFA)獎學金及海外及本地實習津貼等,鼓勵學生追求卓越。

【畢業生分享】江毓寅:學以致用 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MIBF畢業生江毓寅
MIBF畢業生江毓寅

持有工程學士學位的江毓寅,進修MIBF課程前沒有金融學背景,修讀了四門先修課,他說:「我現為香港一間投資銀行的股票資本市場代表,這正是我夢想的工作!」能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兼以優異成績畢業,「實在要感謝MIBF課程使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IMCSP) 聚焦社會議題 培育未來社會領袖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本科生課程)、 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 Stefan Kühner 教授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本科生課程)、 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 Stefan Kühner 教授

每個國家的政府會因應當地的歷史、文化、政治環境而制定一系列政策,各國除了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和經驗,也會借鑒別國的經驗,通過比較不同的社會政策來學習經驗教訓,以助解決危機,甚至制定更高瞻的規劃和政策。 –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本科生課程)、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 Stefan Kühner 教授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跨地域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不只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關係互相牽連,就連各地企業及經濟體系也互相影響,依賴日深,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跨國社會問題。

社會政策研究5大範疇 提升學生比較不同社會政策能力

Kühner教授說,近數十年來,無論是已發展或發展中的國家,均面對着貧富懸殊、出生率偏低、人口老化、氣候變化、房屋等問題,當中涉及種種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挑戰。嶺大開辦的IMCSP課程,運用國際化和比較性的角度看社會議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社會政策研究技巧、分析和判斷能力。「通過比較不同政策,找出問題的癥結,以及了解現代社會所面對的困境。」

社會政策的研究涵蓋5個範疇: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衞生、教育及房屋。IMCSP課程內容包括以上範疇的基礎理論,令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或經濟體系的社會政策,如何應對社會議題。此外,課程亦會探討在全球化下,大中華和東亞地區如何面對急速變化的社會、經濟和人口轉型,以及社會政策的影響。

不同議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建立個人觀點

他說,學生對很多社會議題均感興趣,如教育和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以往的想法是年輕人考上大學,畢業後努力工作和建立事業。但近年有不少關於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研究報告對此提出疑問及理論探討。」其他議題,如在職父母的家庭支援,也逐漸引起社會關注。

「隨着醫療和生活水平提升,人的平均壽命增長,同時亦出現生育率低、少子化的情况。政府需要提供一套完善的政策去支援家庭,如提升婦女的經濟生產力和鼓勵生育等。」至於氣候變化則是另一個經常探討的議題,例如酷熱天氣、風災、雨災的影響,當中貧窮地區更是首當其衝。

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令學習背景更見多元化,造就了一個開放和豐富的學習環境。
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令學習背景更見多元化,造就了一個開放和豐富的學習環境。

Kühner教授鼓勵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建立個人觀點。「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令學習背景更多元化,造就了一個開放和豐富的學習環境;剛畢業的學生和持多年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為彼此帶來不同的視野和觀點,互相有所裨益。」

畢業生出路廣泛 建立國際人脈發展事業

學系的教學團隊均是國外知名的教授和擁有豐富知識的專家,學生通過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聽取外國專家的經驗,了解國際最新趨勢,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他補充,在2020/21年度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中,共有11位學生獲頒獎學金,他們優秀的學術成績得到肯定。

畢業生可投身於不同的專業領域,包括加入政府部門或參與社會政策研究機構及中心、智庫、政黨、非政府組織及大學研究中心,亦可以向教育、傳媒、人力資源、社福、公共關係,甚至是地產管理等方面發展。「曾有學生的工作是關於支援在港的非洲社群,她進修是為了解其他國家對支援少數族裔的政策,希望借鑒經驗幫助香港的少數族裔。」

【畢業生分享】 Liam BEALE:課程加深社會議題敏感度、具啟發性

IMCSP畢業生Liam BEALE
IMCSP畢業生Liam BEALE

進修IMCSP課程令Liam BEALE獲益良多,不僅使他認識了社會政策的複雜性及其帶來的影響,如增長見識、在研究工作上更有成效;在日常生活中,此課程亦令他對社會議題更具敏感度。「課程配合得宜並具啟發性,講師們鼓勵我們深入學習,我亦結交了不少新朋友,並對事業前景感樂觀!」

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MIDE)  掌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商機 把投資「引進來」和「走出去」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及 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丘東曉教授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及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丘東曉教授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基建完善、資訊流通,法律健全,不論是對外推展,如東南亞、中亞地區,或是面向內地,都有着很多機遇,能把中資帶到外地去,與世界經濟連合,還能把外資帶到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幫助內地的經濟建設。 –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及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丘東曉教授

自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以來,吸引了不少跨國企業和國際投資者參與。丘教授表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都是全球和區域經濟的新舉措,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國際商業樞紐,將會為大灣區的成功發揮重要作用。

企業管理人進修 提升對一帶一路和大灣區認識

為配合國家發展,地方政府積極推出各項優惠政策,學術界亦不時就相關議題及政策作出討論。不少企業管理人對一帶一路和大灣區議題感興趣,但由於他們欠缺經濟學、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的背景,未必可以完全掌握發展機遇。因此,嶺大開辦MIDE課程,課程涵蓋多個學科的同時,還培養學生從全球的角度分析問題。此外,課程亦配合各種體驗式學習及課外體驗,為學生提供更廣的比較和國際視野,讓他們能夠收集與發展議題相關的第一手經驗,為參與這些國家重大經濟發展而做好準備。」

為擴闊學生的眼界,MIDE課程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考察,藉不 同活動鼓勵學生思考,學習制定政策協助經濟發展。
為擴闊學生的眼界,MIDE課程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考察,藉不同活動鼓勵學生思考,學習制定政策協助經濟發展。

MIDE是香港首個專注於一帶一路倡議與經濟發展(特別是灣區經濟發展)的授課式研究生課程,學生必修科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際貿易和當前國際經濟與發展,相關議題涵蓋國際貨幣與金融、中國與世界經濟、一帶一路相關的歷史、政治、經濟及社會等。

不同考察和交流機會 擴闊學生眼界

有別於一般經濟學課程集中討論英、美、歐等已發展國家的情况,MIDE較注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他說,以往學生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企業,以及深圳交易所交流考察,疫情以來,他們則改為安排網上會議或論壇,並邀請外國著名學府的學者、企業家等跟學生交流。

學生參觀新加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而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 發展,及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學生參觀新加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而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及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為擴闊學生的眼界,課程安排了不同的本地考察,例如參觀一間在港開業百年的印尼貿易公司,藉此了解印尼和東南亞地區市場;亦曾到本地漁塘了解漁業銷售,
學習如何得到政策的援助及將產品推廣到外國。我們希望藉不同活動鼓勵學生思考,學習制定政策協助經濟發展後,再把這些經驗帶回大灣區或國內市場。

課程助學生了解兩地經濟和文化

MIDE課程主要用普通話授課,申請人如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會獲優先考慮。大部分學員曾在國內企業工作,以商界、金融和銀行為主,包括企業管理人等。內地生透過在香港生活和學習,有助了解香港和內地的投資環境和文化差異,對將來事業發展有幫助。

學系邀請緬甸駐香港總領事蔓杜莎丹作專題 演講,分享一帶一路下中國及緬甸經濟走廊 的機遇丶文化丶經濟等的最新發展。
學系邀請緬甸駐香港總領事蔓杜莎丹作專題演講,分享一帶一路下中國及緬甸經濟走廊的機遇丶文化丶經濟等的最新發展。

丘教授亦鼓勵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如計劃從事金融、銀行、科技、初創行業,同樣適合修讀此課程,有助他們了解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環境,建立人脈關係,對日後在國內和東南亞建立事業有優勢。

【畢業生分享】王永峰:了解一帶一路 助事業更上一層樓

MIDE畢業生王永峰
MIDE畢業生王永峰

現於深圳開辦有員工約200人的中型公司,正計劃日後在深交所上市的王永峰,本身已持有管理學博士學位。他為了掌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機遇,因而報讀MIDE課程,期望促進和推動其企業「走出去」,及把發展機會「引進來」。

他表示該課程讓他加深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及大灣區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同時更擴闊了他的思維及國際視野。「透過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國際貿易及政治經濟學等訓練,讓我更能熟悉整個東南亞、非洲及中東的文化、政治和經濟,這些對於我在制定企業海外策略和拓展產品時,帶來了很大幫助。」

國際事務文學碩士(MAIA)裝備國際視野和政治知識 在不同專業領域中發展所長

嶺南大學國際事務文學碩士課程主任譚偉強教授
嶺南大學國際事務文學碩士課程主任譚偉強教授

學員可將所學的知識套用在政治、貿易、投資、教育等專業領域,而這些對國際關係的認知、洞察力、觸覺和視野,正是新一代從事國際事務工作者應具備的軟實力。 – 嶺南大學國際事務文學碩士課程主任譚偉強教授

香港位處於獨特的政治環境,不論是經濟、貿易、金融等與世界各國都有緊密關係,是個多元化特質的城市。在全球一體化,加上中國的高速發展下,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角色的地位,此帶動對熟悉大中華地區事務、具國際視野、了解世界各地和本港社會轉變和發展人才的需求。

研究最新時事和國際關注焦點 培養國際事務洞悉能力

嶺大開辦的MAIA課程,就現今世界及本地鄰近地區的政治及社會課題,編排一些如國際政治、比較政治、發展研究、國際安全、環境政治、大中華研究、民族主義、政治文化等科目供學生修讀,涉獵甚廣。

老師會藉着不同的學術研究、方法應用、演說匯報 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啟發學生的潛能。
老師會藉着不同的學術研究、方法應用、演說匯報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啟發學生的潛能。

譚教授指,課程着重培養學生對本地與國際社會發展和轉變的洞悉能力,並能把所識所見應用在貿易、投資、教育、公營機構等專業領域中發展所長。特別適合
修畢政治學、對國際和亞太地區事務有興趣人士,以及其他行業如傳訊、教育、商界的專業人士修讀。

課程的4個必修科為:國際關係理論、世界政經學、國際安全和比較政治。老師會在課堂上採用最新的時事和國際關注焦點,作為案例研究,跟學生講解事情的歷史背景,分析和討論形勢,例如大國關係(如中美)對周邊國家和香港發展的影響;東、北亞國家跟中美兩國如何在戰略上和經濟上取得平衡,達到雙贏局面等。

多留意環球資訊和各國文化 豐富見識和專業能力

為使學生擁有多元的學習體驗,學系會舉辦不同的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和會議等,透過本地和國際的學者就熱門議題跟學生研究和交流,使他們吸收不學生者的見解。另外老師亦會藉着學術研究、方法應用、演說匯報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啟發學生的潛能。

MAIA的教學團隊方面十分國際化,師資均來自海外著名大學,擁有哲學博士資格,亦具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經驗。此外,來自各地的學生互相交流,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衝擊下,有助啟發學生開放思維,學習多元角度去分析國際形勢。

MAIA課程的學生有機會參加不同的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和會議等,跟各地的學者交 流,從中吸收不同見解。
MAIA課程的學生有機會參加不同的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和會議等,跟各地的學者交流,從中吸收不同見解。

增設「中非研究」專門學科 全方位認識中非關係

因應國際間的政治及政策走向,MAIA課程不時加入新元素,當中包括邀請國際政治專家與學生分享。學系於2020/21學年增更設了「中非研究」專門學科,讓學生從文化研究、社會學及經濟學等不學生術領域,全方位認識中非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畢業生出路十分廣泛,可以向多方面發展,他們可投身政府公務員、商業機構行政人員、傳媒行列,又或是教育界、智庫、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等,甚或從事政治和經濟分析員,以及其他與國際、區域事務的相關工作。此外,畢業生亦可選擇繼續深造,修讀相關的博士學位課程,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

按下看課程簡介
按下看課程簡介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
網址:www.ln.edu.hk/soc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