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Career Supplement 2021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專輯】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逐漸稀少的自然資源,以至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已證全球性環境及公共衛生等問題的岌岌可危,更喚醒政府及社會各界需加大力度應對種種挑戰。香港浸會大學已開辦近20年的「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以跨學科的訓練模式,培育兼備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技能的專才,在公共衛生、環境管理、食物安全、職安健等不同領域,發揮創新思維與高度應變能力,共同為全球危機,以及為下一代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而出力。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講授知識以外,「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和校園,透過實地考察、參觀活動、機構實習等多元體驗,增強對行業運作的了解。如過往曾安排學生參觀米埔自然保護區及沙田污水處理廠等。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講授知識以外,「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和校園,透過實地考察、參觀活動、機構實習等多元體驗,增強對行業運作的了解。如過往曾安排學生參觀米埔自然保護區及沙田污水處理廠等。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講授知識以外,「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和校園,透過實地考察、參觀活動、機構實習等多元體驗,增強對行業運作的了解。如過往曾安排學生參觀米埔自然保護區及沙田污水處理廠等。

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遍及經濟、民生、環境等不同層面。以環境、公共衛生層面為例,人人罩不離口,加上大量外賣及隨之而即棄的餐具,造成一次性用品消耗量增幅驚人!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主任鍾姍姍博士不諱言,上述因素將對環境及社會帶來短期和長期的風險。

疫下即棄餐具飇升 令環境及公共衛生問題惡化

塑膠垃圾量激增是首當其衝的問題之一,鍾博士指,要建立外賣「走塑、走即棄」文化殊不容易,疫情下部分餐廳更以衛生為理由,於堂食轉用即棄餐具,只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還有部分機構及大廈暫停廢物回收,令清潔工人工作不勝負荷,變相把問題轉嫁予低層工人處理,造成社會不公義。」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高級講師、「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主任鍾姍姍博士

她又指,不少大廈屋苑會噴灑消毒劑防疫,但若事後處理不當,或會令接觸者患上皮膚炎,影響住客、前線員工、清潔工人的健康。「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層要有周詳的考慮,既要考慮新冠病毒的潛在傳染風險,亦要顧及透過合適的措施務求把不良影響降至最低。」

傳授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技能 培育新一代決策人

可持續發展成了現今不同國家地區發展的願景,包括推動再生能源之開發與利用,以及把生態保育元素加入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等環保政策及措施;此外,突如其來的疫症如新冠病毒疫情令全球陷入危機,為公共衛生處理等方面敲響了警鐘。要促進健康、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這些均需要各界人才通力合作,當中具有環境與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知識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

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開辦至今已近20年,為本地公共衛生、食物安全、環境管理、職安健等領域培育專才,成為具備嶄新思維及解難能力的決策人與管理人。

碩士課程圍繞4大範疇 定期更新與時並進

課程歡迎不同學科背景人士報讀,鍾博士說,內容以環境管理、公共衛生、食物安全及職安健為4大核心,如探討公共衛生政策的缺失及影響,包括在可持續發展及環境健康管理技術與風險管理上。透過跨學科教學讓學生開拓視野,把多元化知識融會貫通,以提升其決策能力。

「我們每年都會更新課程內容,包括加入行業相關的新規例與措施、熱門話題等,例如『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一科,便加入新冠肺炎作為例子,如何影響食品製造業、飲食業。」

設面授、網上課堂並行 可重溫課堂錄影

學生需修讀「環境管理原理」及「公共衛生管理」2個必修科、5個選修科(7選5: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水土資源管理、綜合廢棄物管理、環境監測與公共衛生防護研究方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碳及能源管理,以及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以及完成學位論文。

疫情之下,她稱,課程除了設有面授課堂外,學生亦可選擇網上上課,配合網上形式討論;校方更投資了數以百萬元建立網課所需的軟硬件,讓同學重溫課堂錄影,溫故知新。

實地考察及參觀、機構實習 擴闊視野

講授知識固然重要,課程同樣重視為學生提供實地考察、參觀活動、實習的機會,如過往曾安排學生實地參觀堆填區、應用於水塘的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廚餘再造魚糧廠、廢物處理及回收廠等,以了解箇中運作。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很多環境或公共衛生的設施也暫停參觀,又或把參觀大幅縮減,但課程的老師在努力尋找下,仍然可以讓參觀繼續。

課程亦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除了可選擇本地機構如環保機構、園藝公司、回收公司等實習以外,也有學生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內瓦總部實習,拓展環球視野,經驗難得。「以2020年為例,實習數量更較2019年增加一倍,有助學生累積更多工作經驗,為未來工作打好基礎。」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課程着重跨學科培訓,並舉辦多項實地考察及參觀活動,助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也能掌握環境管理、公共衛生、食物安全及職安健的知識。

行業服務範疇廣 造就多元化就業出路

餐飲、旅遊等多個行業受疫情影響,然而鍾博士指,環保及公共服務範疇很廣,相關資源大多來自政府,故行業發展及人手需求亦相當穩定。過去數屆畢業生都很快便找到工作,包括投身環保團體、食品安全企業、環境顧問公司、政府部門等。她又指,若垃圾徵費條例草案獲得通過,預料環保署會增聘人手,對課程畢業生就業無疑更為有利。

每年逾70學額 3競爭1 入學需通過面試

報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者的背景愈見多元化,從起初以本地在職人士為主,到逐漸多了大學畢業生及內地生。大學畢業生已成為現時的主要學生來源;目前在職學生則從事食物製造業、物業管理業、公務員等。鍾博士說:「近兩年開始多了現職護士報讀,希望藉着課程能學習管理技巧,為日後晉升管理層鋪路。」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課程設有多項獎學金,以獎勵學業成績優異和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同學。

近年報讀課程人數不斷增加,平均3人競爭1個學額。鍾博士表示,課程每年約提供70多個學額(包括「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的20個名額),隨着課程納入教資會「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的合資格課程(2021/22學年入學),為本地學生(包括兼讀生)提供獎學金,預計吸引更多本地生報讀課程。「扣除獎學金金額上限後,獲選的本地學生可以42,100元學費修讀課程。」

報讀人士如何能突圍而出?她指,良好的英語水平及面試表現能獲加分:「本科平均學分積點(GPA)、溝通能力以外,由於課程以英語授課,故我們對報讀人士有指定的英語水平要求,若在雅思(IELTS)考試取得7分,獲取錄的機會會更高。」課程更會透過面試,了解報讀人士的報讀理由,是否對環保與公共衛生充滿熱誠,而現職相關工作的人士亦可獲優先考慮。

課程簡介

畢業生:從興趣、使命感出發 工作生活實踐所學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的學生雖然來自不同背景,但他們不約而同在環保及公共衛生方面持有使命感,希望透過所學有助在日常生活及工作層面實踐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且聽畢業生劉偉峰(Jefferson)及何藝妍(Co Co)有何學習體會及得着吧!

Jefferson:活用所學 CEO為可持續發展出力

個人背景:修畢浸大應用物理學本科課程後,先後於浸大功能納米實驗室工作、於浸大從事研究助理;及後轉投文物復修工作,2018年加入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成為行政總裁(CEO) 。2018/19年以兼讀制形式入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現職:浸大初創企業「邁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課程畢業生Jefferson

大學畢業後,Jefferson隨即開展了納米技術上的職業生涯,從加入浸大生物系翁建霖教授及物理系黃陟峰博士的研究小組,研發、用以培養神經幹細胞的突破性納米結構器材,有助降低幹細胞療法的潛在風險,改善人類生活質素,到後來成為生物科技初創公司CEO,負責把此產品商業化。

「科技可改善人類生活,但守護我們下一代的資源也很重要,把科技用得其所,才可達到持續發展。」由於工作與可持續發展有關,加上對此課題深感興趣,他遂報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不同範疇專家授課 配合實例教學

他從興趣出發選修了「水土資源管理」、「綜合廢棄物管理」、「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科目:「每科均有兩位老師授課,他們都是該範疇的專家,以『綜合廢棄物管理』一科為例,先由鍾姍姍博士講解垃圾收集、回收,管理等情况,再由梁愛華博士聚焦講解焚化爐處理技術,內容豐富,老師亦十分着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力及能否融會所學。」

課程內容探討各地實例,他分享,「水土資源管理」一科以播放真實的非洲影片輔助教學,讓同學了解到農民如何透過用葉子覆蓋土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從而提高耕作產量,改善經濟。

運用所學於營商 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

透過課程所學,如「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科目,令身為CEO的Jefferson意識到,生產的品質控制應從物料源頭着手,是令產品可持續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環;而人力更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我把食品品質安全管理概念套用於公司的物料採購上,同時投放更多資源於員工職安健等福利上。」可持續發展成為公司願景,其公司計劃與廣東國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開大灣區市場,為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

Co Co:裝備十足 轉投環保開展新事業

個人背景:於外國完成營養學學士學位課程後回港發展,先後於保健產品公司及藥廠擔任營養學家及品質保證相關工作。2016/17入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現職:世界衛生組織(WHO)兼職顧問,同時與朋友合作開展以廚餘剩物製成首飾的環保事業

跨學科培養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專才 展現嶄新思維與決策力 不同領域打造可持續未來
課程畢業生Co Co

修畢本科課程後,Co Co利用營養學專業知識,從事為大眾健康把關的工作。同時希望自己也能為環保出一分力的她,有見「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既有環保元素,同時亦與健康有關,遂決定入讀。

Co Co認為,課程讓她掌握了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知識,更不乏參觀機會,如隨教授到米埔野外考察,了解大自然生態;也曾參觀空氣質素監測站,這些都是她未曾踏足過。

她亦透過課程的小組習作,學習與同學磨合意見,從中鍛煉個人軟技巧,畢生受用。「同學來自不同的背景,在進行小組習作時,需整合彼此的意見,並尋求共識,然後有條理地表達,從中講求時間管理,亦有助加強分析及批判思考等能力,這些正是職場必備的軟技巧呢!」

世衛實習眼界大開 宣揚環保信息

對Co Co而言,最難忘的學習經歷是2019年1月至5月期間遠赴WHO日內瓦總部實習,更成為她的事業轉捩點。「我被派到WHO的食品安全及人畜共患病部門(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 and Zoonoses)實習,需學習與不同國家同事溝通。」實習期間,她經歷了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參與籌備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WHO農藥殘留專家聯席會議(JMPR)等大型活動,更是大開眼界。

「我負責安排專家到訪、事前網上會議等準備工作,為讓會議順利舉行,必須經過全盤思考、周詳計劃。這些體驗讓我發掘出籌辦活動及協調工作的興趣,而且能成功處理危機極有成功感。」由於實習表現受賞識,她在畢業後被WHO留任當兼職顧問,入職僅數個月,正值疫情期間,主要負責籌辦網上會議及聯絡工作。

環保身體力行 感染身邊人至社區

工作以外,Co Co希望能感染他人一起實踐環保,從身邊家人着手,帶領他們一起回收家居垃圾;2019年尾更取得社企基金資助,與朋友開展廚餘再生事業,把果皮、蘿蔔皮等轉製成為首飾:「我們計劃開辦手作工作坊,希望能提升大眾對環保的關注度。」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

查詢電話:3411 7746

網址:ephm.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