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學近一個月了,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每天都在迎接教學的新挑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陸娟儀 (陸主任) 也不例外。從班主任到擔任兼收老師,面對照顧不同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幼兒、與家長溝通及輔導等工作,統統都要講求個人的溝通、協調等能力,還要對社區資源有所認知,才能充分發揮橋樑及支援的角色。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兼收老師:與家校社緊密連繫
學歷:IVE「幼兒教育高級文憑」課程→香港教育學院 (現稱「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工作經歷:任職於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兒園幼稚園,由幼兒教師做起,今年晉升為輔導主任,專門負責照顧及支援參加了「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簡稱「兼收計劃」) 的幼兒學習
高中時當過補習老師的陸主任,曾遇上一名 SEN 小學生,加上在教會也有機會接觸到 SEN 小朋友,讓她發掘到自己具備耐性、能與小朋友交流等特質,啟發她投身幼兒教育行列,修畢相關課程後加入業界,輾轉已 8 年。
今個新學年起她擔任新崗位——輔導主任,主要負責兼收老師的角色,支援兼收計劃幼兒的學習,協助他們融入日常課程,與其他幼兒一起相處,達致融合教育,包括:編寫個別化教育計劃 (IEP) ;透過個別訓練及輔導、小組活動、課室觀察及支援,以及家長教育等,促進幼兒的復康進度;需與其他老師協調,並與其他專業人士 (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學家等) 協作及溝通,以便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活動 。另要兼顧支援「到校學前康復服務」(OPRS) 等。

按學習進度因材施教
兼收老師面對的學童數目較一般幼師少,然而陸主任說,SEN 分為不同類別,特徵、嚴重程度和需要也有別,加上學童來自不同班級,故工作挑戰更大。「以往當幼師,只需設計一個活動;現時需按每名幼兒的個別學習進度及需要,度身設計合適的教材及訓練活動,即可能需要設計6個活動。」
她以自閉症譜系障礙幼兒為例,一般對轉換環境接受度較低,稍有變動便會煩躁不安,可多用視覺策略、程序圖卡等,令他安心;有讀寫困難的幼兒,面對學習中文會遇到視覺感知、手眼協調的困難:「中文字由多種結構組成,讓他們了解其拆解法則,並可透過連點、連線等活動,加強手眼協調,更易於學習中文。」
細心聆聽 與家長建立信任
要全面支援幼兒的不同需要,家長的接納度及參與度是重要的一環,陸主任指,家長面對壓力甚大,作為兼收老師,需肩負家長的輔導和教育工作,協助他們疏導負面情緒,接納孩子,以及學習如何進行家居訓練。
與 SEN 幼兒、家長溝通及建立關係有何心得?需要細心聆聽及無比的耐性:「面對 SEN 幼兒,我會以朋友、母親的角色,以『玩遊戲』代替『做訓練』,多與他們傾心事;見到他們有情緒起伏,便給他們『攬攬』。」已為人父母的她坦言,以朋友的角色關心家長們,互相分享育兒、婆媳相處等心得,有助拉近她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她已計劃進修輔導學、學校行政等相關課程,以應用於多元化的工作上。
要做好兼收老師的角色,陸主任認為,需掌握幼兒的發展歷程、具細心及敏銳的觀察力。「例如細微至留意幼兒的主用手,因或會影響其雙手的協調和靈活度,以致未能做好某些動作。」
1 名兼收老師:6 名特殊幼兒 做好照顧、訓練工作

政府於 2018 / 19 學年起將 OPRS 納入為常規服務,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黎玉貞博士指,這些都帶動特殊幼兒工作員 (SCCW) 的需求上升,此工種主要任職於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參與兼收計劃及 OPRS 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她估計,本港有 200 多間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兼收計劃服務,一般負責照顧一至三組兼收學童。「參與計劃的輕度殘疾幼兒每6人為1組,由一位持註冊特殊幼兒工作員資格的兼收老師專職照顧及支援,並提供相關訓練。」
黎博士指,兼收學童一般有較多行為及情緒問題,兼收老師要懂得處理得宜、EQ 高,而且需與不同專業人士協作,亦要認識社區資源,故對其能力要求高,建議有意入職者最少要累積兩、三年幼師工作經驗。
不乏轉職者 發揮專長助 SEN 學童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主席、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兒園幼稚園校長周慧珍以該校為例,服務 136 名幼兒 (2 至 6 歲) ,當中包括 6 名兼收計劃幼兒及 5 名參加了 OPRS 的幼兒;教職員有 15 名 (包括 1 名兼收老師) ,當中四分之三人持有 SCCW 資格。
周校長稱,近年不乏轉職人士,本身持有其他資歷,修畢幼兒教育課程後,轉投幼師行列,該校亦有兩成教職員為轉職人士,具備文職、社工、輔導學等資歷背景,她認為具備不同專長者加入教育行列,既可發揮他們所長之餘,學校亦有所得益。
「以持有社工、輔導學、心理學等資歷者為例,對處理學童及家長情緒、跨專業合作等方面,尤以支援SEN學童更有優勢 。」
宜擴闊專業技能領域
面對 SEN 及非華語 (NCS) 學童等問題近年愈受社會關注,加上教改等挑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愈趨多元化,需兼顧的職務更多,黎博士及周校長均寄語,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務必擴闊個人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層面,SEN 以外,也可考慮增值輔導學、音樂治療、遊戲治療、感覺統合訓練、家長教育等技能,以應付教學工作的挑戰。
周校長表示,要做好幼師工作,要具備以下條件:
三「心」兩「意」:對小朋友、家長及工作要有愛心、耐心、信心,還要讓家長和學校感滿意,時刻留意小朋友的學習情况。
全心全意照顧幼兒:學習以外,面對嘔吐、流鼻涕的幼兒,也不能視而不見,要好好照顧他們。具備創意、高度靈活度:懂得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