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IMF:經濟復蘇步伐不一 私人消費較落後 料港今年GDP增長放緩至3% 倡針對性財政支援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完成在香港的定期訪問,就經濟發展工作發表總結。IMF指出,香港經濟去年受惠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已逐步復蘇,預期今年經濟續有3%增長。不過,經濟各部分復蘇步伐不一,其中私人消費較為落後,因為疫情下實行「零確診」政策,旅遊業和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IMF建議政府財政支援應更具針對性,如向低收入家庭增發消費券,及建立失業援助制度,中期則有必要全面改革稅制,建議可開徵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私人消費未回復疫前水平 反映家庭收入跌

IMF預期,本港去年經濟增長6.4%,去年次季起,已見私人消費及投資復蘇,抵消了財政刺激規模的縮減,及外部需求回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通脹將隨着就業市場改善,逐步升至約2%。不過,私人消費現時未完全回復疫情前水平,反映家庭收入顯著下跌,就業市場復蘇步伐不一,整體失業率在10月已降至4.3%,但零售服務等勞工密集型行業的就業人數去年仍進一步下跌。

IMF表示,本港私人消費復蘇步伐較為落後,因為疫情下實行「零確診」政策,旅遊業和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圖為市民選購服裝。(中通社)
IMF表示,本港私人消費復蘇步伐較為落後,因為疫情下實行「零確診」政策,旅遊業和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圖為市民選購服裝。(中通社)

相關文章:11月本地零售增7.1%遜預期 零售協會調查:12月消費券效應減弱

財策應集中援助低收入失業人士及受影響中小企

政府過去兩年推出大額財政政策刺激經濟,2020至21年度錄得2576億元的破紀錄赤字。IMF建議香港政府的財政政策應更具針對性,令經濟增長更均衡。短期政府可以向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士及受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支援,例如再次暫時放寬申領綜援資格,加強援助失業人士;中期而言,IMF建議考慮推出專為失業人士而設的援助制度,以在發生特殊及系統性衝擊時,發揮自動穩定器作用,更有效保障勞工。

相關文章:【最新失業率】禁堂食前連跌至3.9% 餐飲業界料今月回升到9%

稅制需全面改革 倡增值稅股息稅

針對長期財政需要、建立緩衝和增進制度公平,IMF指本港中期有必要全面改革稅制。除了過去曾建議的上調最高收入組別的入息稅率、推出增值稅等,今年則建議可推出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在擴闊稅基的同時,應保持制度的公平及國際競爭力。

財政司長陳茂波
財政司長陳茂波

財政司長陳茂波回應稱,歡迎代表團認同港府採取的政策使香港經濟強勁復蘇,政府會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及密切留意最新經濟狀况,以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平衡、包容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相關文章:【2021年第3季統計報告】本港最新入息中位數2萬元 8大行業薪酬表、工作時數一覽

經濟學者:開徵新稅勢影響港競爭力

去年8月政府上調印花稅率0.03個百分點至0.13%開源,已引起證券業批評影響市場交投量。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一旦開徵新稅項,難免影響本港作為金融中心競爭力,他指美股市場雖有資本增值稅但不設交易印花稅,增收股息稅則減低國際投資者購買本港收息股的吸引力,開徵與否要小心衡量後遺症;此外,本港奉行高地價政策,已有稅項隱含在樓價內,令本港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地產市場,開徵相關稅項則會再減低港人可支配收入,降低港人投資的意欲,因此若再開徵,高地價政策需要有秩序調節。

相關文章:2022年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本港4種人才需求增 高增長行業疫後人工增幅高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