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18日)收市後聯同港交所、金管局及證監會,公布有關惡劣天氣繼續開市的落實安排,9月23日起股票現貨及衍生產品在打風及黑雨等惡劣天氣下將維持正常交易,銀行及券商則不設實體營運點。港交所將為實施有困難、並成功申請的中小型券商提供3個月過渡期,為其「包底」墊支履行交收及結算責任,券商之後須補交資金。港交所亦會提供技術支援及意見,協助需採購遙距工作技術方案的券商與供應商對接。金管局及證監會亦同步發通告及通函予持份者,提供相關指引。

銀行業界未來數周將完成系統測試
財庫局長許正宇表示,政府決定9月23日落實措施「基本上不會改變」,實施後本港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會於惡劣天氣如常運作,當中包括公開招股、滬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衍生產品的假期交易、收市後及交易時段中的所有證券和衍生產品市場等,將按原定交易日曆如常運作。

金管局昨發通告,提醒銀行需配置足夠資源,確保電子銀行和轉帳服務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而銀行業界未來數周將完成系統測試,為於惡劣天氣交易日繼續處理和結算該日前存入的實物支票做好準備。證監會亦向持牌法團發通函,闡述該會期望中介人應達到的操守和內部監控標準。
昨公布落實的安排除如諮詢文件中提出,惡劣天氣下券商及銀行將不設實體營運點,建議市場參與者應在家遙距工作,亦特別提出若因營運需要安排「指定員工」返回地點當值,僱主須根據勞工處守則協訂工作安排。
許正宇:3個月準備足夠 監管會彈性
被問及為何預期部分券商或未能在年底前做好資金結算安排而要先由港交所「包底」,仍決定在9月落實惡劣天氣不停市,許正宇回應稱,政府訂立時間表時,主要考慮市場參與者需要的潛在準備時間,對於「準備比較充分」的市場參與者,有信心3個月準備已足夠。他補充,香港股票市場的生態圈及其準備程度均不同,9月實施後港交所另設3個月過渡期的協助,監管方面亦會彈性處理,相信年底前可做到要求。
許正宇說,自2018年起港股已因惡劣天氣停市11次,單是去年已有4次,當中3次全日停市。他強調現時為落實相關措施的「最佳時機」,有必要及須盡快實施,過往惡劣天氣已令國際及內地投資者無法透過互聯互通參與內地及港股市場,以及無法管理其投資組合,面臨潛在市場風險。
獲「包底」者交易受限 無法加倉
特首李家超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率先預告將於9月23日實施惡劣天氣下繼續開市的措施。他說,滬、深證券市場於惡劣天氣下亦能維持交易,香港現時是「另類」,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沒理由不看齊」。

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昨於記者會稱,有執行困難的中小型券商可於實施日至今年底,按自身情况申請,港交所可考慮於期內替個別案例處理其惡劣天氣下的交收及結算,券商須於惡劣天氣結束後補交資金。他說,券商申請時須解釋為何不能於惡劣天氣開市,以及說明將來實行惡劣天氣開市的安排部署。
姚補充,由於該類券商無法滿足保證金安排,因此設交易限制,例如無法加倉,而減倉及平倉交易則可處理。他說,港交所隨後會公布支援中小券商的細節安排,7月下旬至8月初亦會安排演練,以確保市場參與者可使用遙距方式處理日常運作。
前一日截票前交付 實體支票打風日過數
銀行全力支持打風日款項交收,除電子支票、電子支付渠道確保過數安排外,紙本支票如能在前一交易日的銀行截票時間前交付,打風、黑雨惡劣天氣下可照過數。若未能在惡劣天氣前一個交易日的截票時間前入票,實體支票過數安排則會因應是否全日惡劣天氣而有不同程度延誤,遇上周末,最長或延遲4日。
按早前諮詢文件列舉例子,若於周三截票時間前未及交付實體支票,周四部分時間懸掛惡劣天氣信號,則於信號發出前或除下後可入票,翌日過數;但若周四當日全日打風,則只能於周五入票,最終要下周一才能過數。若客戶資金不到位,初期經紀即使有港交所包底墊支,經紀於周四、周五仍會遭暫停開倉交易兩個交易日。

現時,在全日維持惡劣天氣的情况下,於前一個工作天存入的實體支票無法按原定計劃交收,但在實施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後,為方便在惡劣天氣交易日調動資金,惡劣天氣交易日前一個工作日截票時間前存入的支票,會於惡劣天氣交易日交收,即當天可以動用有關資金。
新安排下,電子支票的結算及交收將不受任何惡劣天氣影響。換言之,於任何工作日(包括惡劣天氣交易日)存入的電子支票將於同日結算,並於下一個工作日過數交收。
為免轉帳時遇到潛在問題,港交所建議投資者及經紀參與者為新安排做準備,採納並熟悉電子轉帳方式,如結算所自動轉帳系統(CHATS)、快速支付系統(即「轉數快」、FPS)等。
市佔九成券商支持 前線憂汰弱留強
政府及港交所均表示惡劣天氣維持正常交易的建議獲市場人士普遍支持,佔成交額逾九成的證券經紀商支持「打風開市」。當局強調,佔餘下成交額約10%的市場參與者並非反對,只是提出較多問題和關注技術安排。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惟宏表示,新安排令中小型券商成本上升,希望港交所能以較寬鬆門檻,讓中小型券商取得支援。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則表示,即使實施初期港交所「包底」,相關券商恐遭「汰弱留強」,預期將有不少中小型券商結業。
港交所就「打風開市」共收到133份來自不同市場參與者的回應意見。財庫局長許正宇稱,根據港交所蒐集的意見,大多數業界,包括銀行界和交易總額佔市場成交約九成的經紀商,均支持建議安排。
根據港交所統計數據,截至5月底,共有558間開業的交易所參與者,按C組券商排名第65名以後計,即約有493家C組券商。最新市佔率報告顯示,C組經紀市佔率4.17%。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稱,佔餘下成交量10%的市場參與者並非反對相關安排,只是提比較多問題和關注技術安排等。
相關文章:【打工仔錦囊】 惡劣天氣下工作
有業界稱追落後 利環球投資者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落實「打風開市」只是追落後,因為主要股票市場如上海、深圳、紐約等,在惡劣天氣下都維持交易,落實安排能提高香港股票市場競爭力。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表示,香港資本市場有大量環球投資者參與,不少在港上市公司亦於內地及海外同時掛牌,故本地、內地及國際投資者都不希望因為香港天氣情况而錯過交易時機。
前線:或怕被視欠實力 不申包底
代表前線從業員的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則表示,「打風開市」間接造成不公平競爭環境,或導致中小券商結業。該會理事黃海樂表示,雖然港交所初期會為無法在惡劣天氣交易日履行結算責任的合資格券商「包底」,但當中涉及申請、向交易所解釋等,會令小型券商憂慮被港交所視為實力不足而不作申請,甚或離場,造成「汰弱留強」。該會會長陳志華表示,現時距落實日子只有約3個月時間準備,對中小型券商具挑戰。
相關文章:法例無「風假」 打風應該放假定W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