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很抗拒看別人的作品。因為我看了之後,很容易被感動,被傳染,喜歡了別人的東西,不知不覺之間,用了別人的感覺。」曾創作《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南海十三郎》等劇作的著名編劇杜國威,是今年香港書展「年度主題推介作家」之一,但讓人意外的是,他自言甚少看小說。杜sir接受本報專訪時解釋,這是因為要保持個人寫作風格。他強調作品和做人都要「忠於自己」,亦勉勵大家毋須懼怕失敗,應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香港書展明日(17日)開幕,今年主題為「影視文學」,本報與數名年度作家和焦點導演訪談,今起連載。

明報記者 郭曉欣
昔創作小狗話劇 閱讀養狗書籍
現年77歲的杜國威創作了過百部舞台劇及電影劇本,他曾在中學執教鞭10多年,至90年代初才成為全職編劇,4年間兩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不少人會說書籍是創作靈感來源之一,但對杜sir而言,閱讀更多是為了補充知識。他舉例,曾創作關於人與小狗的話劇《但願人長「狗」》,便閱讀了一些關於養狗的書,了解狗的習性和與人相處方式,「有人看完問我:『杜生,你是否很喜歡養狗的?』其實我從來沒養過狗」。
金庸作品啟蒙 醉心人物
不過,杜國威成為編劇前,也曾是書迷。他小時候整代人都是金庸迷,自己亦不例外。金庸作品最令他深刻的部分,並非其武俠世界,而是看不完的人物角色。杜sir亦因而受啟蒙,對「人」感興趣。杜sir不少作品都以小人物角度出發,他自言不懂政治、商業等,亦沒有經歷戰亂的「大時代」,「只是習慣了由小到大,都是以一個感性、人性的角度看事物,而這角度正正是千古以來人類沒有脫離過的」。
《南海十三郎》是杜國威其中一部金像獎得獎作品,舞台劇於1993年首演,劇本是現時高中中文課程教材之一。在電影版中,唐滌生曾向師父十三郎說,「一個好的劇本,50年、100年後,仍然會有人欣賞」,杜sir被問到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否達到劇中所指的「好的劇本」時,謙虛道「太抬舉」。他說,從未想過口語化的劇本亦可成為文學,認為觀眾透過作品影像或意象去看到其他信息,是文學的最高的境界。「《南海十三郎》是正面的,亦寫了香港人懷才不遇的心聲,十三郎就算是失敗的時候,他仍然曾經試過,這是很值得鼓勵他們」。
作品講人性正面信息 久興不衰
杜國威認為講述人性和傳遞正面信息亦是作品久興不衰的原因。他舉例,現時不少人喜歡看大製作的西片,追求觀感刺激,「科技將來是會變的,不能給人感情和反思」;相反,不同的感情故事,可讓觀眾有感受,亦銘記於心。他亦認為電影的使命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而他不喜歡戲中有「壞人」,亦不願批評別人,反而傾向於表現人性中美好一面。
相關文章:嶺大動畫及數碼藝術課程 培育創意+科技數碼藝術人才 在不同媒介說故事
勇於嘗試定能帶來希望
杜sir近年已在半退休狀態,只有偶然參與粵劇創作。他形容多年編劇生涯是幸運的,亦慶幸一直「忠於自己」,「我很努力忠於自己,而且我愈寫愈不怕失敗,因為我覺得人不會每樣都會這麼成功。《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這麼受人歡迎的時候,如果我怕口碑變差,我不會敢寫 《南海十三郎》」。他深信勇於嘗試定能帶來希望,「生命是一條很長的路,你不會永遠在高峰,一定有低位,要思考的是怎樣去面對」。
寄情水墨無束縛 比當編劇更自由
杜sir的創作不限於舞台劇和電影劇本,十多歲起便跟隨嶺南派名師學水墨畫,去年底出版《杜國威水墨作品(第二冊)》,收錄他近3年的數十幅畫作。杜sir說,過往因教育及編劇工作擱下畫筆40多年,至近年半退休後才有空重拾畫筆「追回畫作」。他形容畫畫是淨化心靈的文學,帶給他平靜,亦讓他重拾自己,「我手畫我心,我喜歡加什麼元素就加。沒有電影、舞台、監製、導演、演員左右我的思維」。
常與導演角力 需睇餸食飯
杜sir的畫作題材豐富,既有山河景色,亦有人像和動物,部分配有詩詞點題。他說題材和風格均來自當刻內心感受,與往日擔任編劇時的創作大有不同,「如果每個戲的角色都像自己,真是『詛咒』,是寫得不好」。
談到擔任電影編劇時的「內心」,杜sir不諱言不時會因畫面問題與導演角力。他說,自己劇本的一大特色是會描寫所有角色的表情,亦會提示台詞快慢和停頓,「有些導演不喜歡的,覺得我在教他『導』演員」,部分導演在拍攝前更會自行改動台詞,令劇本不如預期中順理成章。被問到大多分歧的「結局」,他形容編劇只能「睇餸食飯」,主導權在導演手上,「只看他(導演)認為合作之間,誰受對方的影響多些」。
樂見新人入行 倡打好底要堅持
儘管編劇面對創作受限,杜國威說樂見行業仍不斷有新一代入行,而且新一代的「動機更好」。他解釋,往日不少人為生計從事創作行業,亦有不少「口水佬」編劇,「一班口水佬坐埋一齊brainstorming(集思廣益)就搵到飯食,根本冇寫到真正嘅文本」;現時年輕編劇則「明知冇錢賺」,仍願意為興趣入行。杜sir不忘提醒新人「打好個底」,讓自己更有能力和話語權,以獲得更大創作空間。
杜國威鼓勵新一代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遇到開心事要堅持,不開心事也要堅持,因為這件事是你做的」。他笑言自己「信命」,「那時有三條路選擇,你都走了這條路,那就是你的命運」。回望自己的編劇之路,他同樣相信是命運。被問到如果可再作選擇,會否走另一條路,他笑說:「我不想從頭再來,但問我什麼時候是最開心的話,我現在是最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