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政府數字,2023年有1216名嬰兒由24歲或以下媽媽誕下。年輕媽媽身兼青年人、女性與照顧者三重身分,但部分人肩負照顧重擔,彷彿只餘下「媽媽」一個身分。趁着三八婦女節,記者訪問了年輕媽媽、還不足23歲的少女Apple。社會總往人身上貼標籤,Apple去年參與一個生涯發展計劃,學習如何重拾自我,為了女兒也為了自己。

背景
項目:年輕媽媽生涯發展×實習計劃Rosewood Foundation Career Pathway
目的:協助年輕媽媽適應照顧者身分,提高情緒韌性及能力感;協助她們規劃生涯發展,拓展青少女身分的個人發展
人物:年輕媽媽、明愛「風信子行動」、瑰麗慈善基金、教育界(明愛社區書院)與酒店業界
18歲意外懷孕 輟學獨力湊女
3歲多的女兒正在上幼稚園,Apple利用空檔來到明愛「風信子行動」服務中心,與記者分享她的故事。18歲那年,她正在修讀酒店管理的高級文憑課程,因意外懷孕中斷了學業。成年不久便成為新手媽媽,她從小到大跳舞、打波的興趣一併擱置,「一做了媽媽就好像困獸鬥,什麼也不能做,只知道自己一起身睜大眼便要照顧小朋友」。
女兒初出生時,因健康狀况要多次接受手術,加重Apple的照顧負擔。身旁沒人支援,她還要忍受批評。「『你怎樣做媽媽?為何不懂照顧?』永遠都在說你不好。」後來她毅然離開孩子的爸爸,自此與女兒二人生活。有時壓力爆煲,出現負面情緒,但她自知性格是「怎樣也要撐住」。

經朋友介紹,她報名由明愛「風信子行動」推行的「年輕媽媽生涯發展X實習計劃」。計劃提供酒店業培訓,剛好是Apple以前修讀過的範疇。課堂內容圍繞酒店內部運作,教授如何以英語跟客人溝通、餐盤如何擺放等實務。可是年幼女兒由誰照顧?原來當媽媽在明愛社區書院上課,學前子女可同步在隔壁課室託管,參與由幼教老師帶領的成長小組。Apple起碼放下心頭大石,上課時毋須擔憂女兒。母女一同下課,她觀察到女兒不但玩得開心,還多了說話。

酒店實習 彈性工作兼顧育兒
在瑰麗慈善基金支持下,Apple和其他參與計劃的媽媽有機會於集團旗下酒店,完成120小時實習。計劃特別安排年輕媽媽在實習前分享,讓酒店了解她們的挑戰和需要,並根據需求安排彈性工作時間。譬如Apple可以先送女兒上學,再到酒店實習5至6小時,並在女兒放學之前下班。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使Apple更放心,有一次女兒身體不適,經理批准她臨時請假,「起碼上司明白年輕媽媽的狀况」。
相關文章:港怡醫院靈活兼人性化條件搶人才 全方位關顧員工:晉升培訓福利待遇家庭友善措施同升級

Apple要獨力照顧女兒和患病家人,暫時無法工作;但如果時間許可,她渴望得到工作機會。這位媽媽解釋原因,沒提及金錢考量,而是因「不想困死自己」,怕與社會脫節太久。她現在常參與活動,想拓闊視野,出發點也是為了女兒。「如果多學些東西、多看這個世界,我有很多角度,(知道)怎樣去教導小朋友,又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她。」
Apple話不多,但當被問到想改變社會哪些對年輕媽媽的既定印象,她把想法娓娓道來:「年輕媽媽不等於不負責任,不會照顧小朋友。好多聲音都會話,年輕媽媽生咗(小朋友)出來唔理,或者丟到孤兒院;但其實可能你睇到嘅只係小部分。」像她一樣,其他參與計劃的年輕媽媽也為子女「落心落力」。對於有意工作的媽媽,Apple希望獲僱主賞識,「不代表有(媽媽)這樣的角色,她們便是錯的,她們都可以努力做這件事」。
相關文章:3.8國際婦女節|調查指女性多因性別定型當上照顧者 退休後需照顧家人
社福界×教育界×商界 三方協作
明愛「風信子行動」年輕媽媽支援及發展服務社工楊映雪表示,如今社會有所進步,更多人質疑「女人生了小朋友就要在家照顧」等傳統觀念,不過年輕媽媽仍面對不少挑戰。除了與一般媽媽一樣承受照顧壓力,她們同時身為年輕女性,兩身分結合使其置於獨特的處境。畢竟成年至20多歲仍是尋覓自我的階段,她們也有個人發展的需要。楊映雪舉例,沒有人會質疑青少年讀書,「但是我們會問『為什麼一個年輕媽媽要去讀書』」。
她聽過不少年輕媽媽反映,身邊人覺得她們應先顧好小朋友,發展自己是浪費時間的。社會的無形壓力使她們對工作、學業卻步,擔心放下小朋友就等於我是不合格的媽媽」。然而當同齡人上學、上班,年輕媽媽全天候照顧子女,會覺得人生恍如停頓幾年,對重拾工作欠缺信心。
年輕媽媽與工作的距離,或許並非想像中遠。這次計劃的服務模式是由社福界支援媽媽個人發展,教育界提供培訓,商界安排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三方協作實驗的結果相當成功,楊映雪說逾八成參與首年計劃的媽媽找到兼職或全職工作。就算像Apple未可即時投身職場,媽媽們亦更願意多方面嘗試,發展自我。楊映雪提及,加拿大設有年輕媽媽學校,同時提供托兒配套、醫護支援,「外國未必覺得你生了小朋友,這階段便沒有(其他發展)」。 香港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呢?
相關文章:女青調查:46%年輕女性感不幸福 職場與家庭難平衡
同路人支援網絡打氣
回想在酒店實習時,Apple跳出舒適圈,在房務與餐飲兩個崗位之間選擇了後者,「想自己突破,嘗試勇敢去跟人溝通」。做酒店餐飲大多時間要與客人對答,使Apple變得更勇敢。有同事提點她不要只顧做,要多想想客人需要。表面上是工作技能,她卻有生活上的反思:「(不論)處理什麼事,未必只有一個角度去想。」現在當Apple不開心的時候,她會試着思考是否有其他解決方法,避免被負面情緒牽引。
計劃除了裝備年輕媽媽面對職場需要,事前亦與她們進行一系列活動,協助適應與子女分離,管理情緒與壓力,亦建立媽媽之間的支援網絡。Apple認識了更多同路人,才知道有如婆媳關係、學業事業被逼中斷等挑戰非她獨有。媽媽們互相打氣,正能量托住Apple,「原來我自己也不是人家想像中那麼差」。她不再往下沉,學會過濾不合理的批評,並清楚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對女兒無盡的支持。「無論女兒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像別人說的那樣拋棄她。」她面帶笑容透露,現在女兒健康有所改善,不用頻繁進出醫院。
暫忘照顧者身分 重拾往日興趣
計劃有一半時間涉獵酒店業知識,其餘時間則是由社工開組,帶領年輕媽媽整理過往經驗。楊映雪提到,很多媽媽有了小朋友便遺忘了過往的經歷,希望藉計劃提醒她們:「照顧的經驗會幫到你的將來,並不是空白了;而做媽媽以前,你也種下了很多興趣、想發揮的東西,我們重新取回來。」
楊姑娘注意到Apple的變化。最初在一眾媽媽中,她比較安靜內向,但後來開始更多表達自己,甚至成為第二年計劃的義工,向其他媽媽分享經驗。雖然現階段未可工作,但Apple積極參與活動,例如蛋糕裝飾班、調酒班,暫且放下緊繃的照顧者生活,「這個時間是屬於我自己一人,而不是只顧小朋友」。她對藝術尤其感興趣,其實也是呼應兒時「我的志願」——服裝設計師。當上媽媽,時間彷彿停頓了;現在時光逐漸重啟,誰說做媽媽便少女不再?未來Apple未必會投身酒店業,但這次生涯發展計劃使她渴望突破,想到自己不止是媽媽,更加是「自己」,「去學東西不代表不負責任,對小朋友、對自己也是好事」。
Apple的另一轉變是更注重打扮,原來計劃其中一節邀請造型師談個人形象,教媽媽按身形作不同裝扮。在育有小孩之前,Apple就像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喜歡打扮;但後來她發現,身穿太多配件不便照顧幼兒,自此每天都是「T恤長褲」。她曾試過稍微打扮一下,卻在街上引來不友善的目光,彷彿在告訴她,媽媽不應該這樣穿。參與計劃後,Apple觀察到不少媽媽也會打扮,加上她在酒店餐飲實習時,化妝有助樣子看起來更精神。她重拾「扮靚」的心,往自己身上花多點心機,媽媽不一定著得頹。
相關文章:THEi高科院打造「以人為本」時裝設計師 憑專長與創意 改善用家生活質素實踐關愛社會
文:朱令筠
圖:黃志東、風信子行動
美術:張欲琪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