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香港總商會倡港多吸東盟學生 培育更多高技術人才 助港商拓東南亞市場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致力「搶人才」,東南亞是重點目標。教資會回覆本報數據顯示,八大過去5年招收近3萬名首年非本地學生,不足2000人來自東盟國家。特首李家超周日(28日)起出訪老撾、柬埔寨和越南,代表團成員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接受本報訪問,建議加強宣傳並為東盟提供教育培訓,培養更多高技術人才。隨團的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於訪問說,來港東盟學生將成兩地橋樑,畢業後可加入港商拓展東南亞市場。

明報記者 張逸羲

陳瑞娟:越柬正轉型 需大量培訓

目前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限額為20%,2024/25學年起倍增至40%。教資會回覆本報數據顯示,八大過去5個學年共招收29,944名首年非本地學生,其中1911人來自東盟國家,每年介乎276至416人;近半東盟學生來自印尼,越南和柬埔寨分別有138和8人,無學生來自老撾。

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將隨團出訪東盟3國,她接受本報訪問稱,本港科研成果超卓,「只是推廣不夠多」,建議加強宣傳並為東盟提供教育培訓。(賴俊傑攝)
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將隨團出訪東盟3國,她接受本報訪問稱,本港科研成果超卓,「只是推廣不夠多」,建議加強宣傳並為東盟提供教育培訓。(賴俊傑攝)

陳瑞娟認為,本港科研成果超卓,設有成熟專利制度保護知識產權,將科研轉化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加上大灣區龐大人口作為科研試驗、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令創科成為本港一大吸引力,「只是推廣不夠多」。她說越南和柬埔寨正推動產業轉型,需要大量人手培訓和技術提升(upskilling),本港既可吸引當地創科人才來港,亦可提供教育和培訓,建議鼓勵東盟學生來港升學,甚至本地院校在當地提供實體或網上課程,推動兩地人才交流。

相關文章:教育及職業博覽多元升學就業資訊 留學部署:新興韓法 傳統英澳

莊子雄料升學意欲隨貿易漸增

莊子雄形容東盟儼如「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老撾則較落後,「可能是30年前的中國」,參考內地發展速度,相信東盟潛力龐大。他說東盟年輕人口多,可成為人才基地,惟部分國家教育制度未完善,而本港擁有5間世界百大大學,教育面向國際且以英語授課,職業訓練也出色,建議吸引更多東盟學生來港升學。

特首代表團成員、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本報訪問說,東盟儼如「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發展潛力龐大,除可成為生產基地,亦可發展為人才基地。(馮凱鍵攝)
特首代表團成員、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本報訪問說,東盟儼如「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發展潛力龐大,除可成為生產基地,亦可發展為人才基地。(馮凱鍵攝)

莊稱,本港培訓的東盟學生很搶手,不少越南留學生回國後加入當地港商,因他們既熟悉越南文化亦接受香港價值觀,「香港那套很好,又有法治又有integrity(誠信),做事又有板有眼」;若學生留港發展,「可以貢獻與當地的關係」,相信不少有意在東盟拓展業務的港商會聘請。至於如何吸引當地學生來港,他認為本港與東盟貿易愈趨頻繁,來港升學意欲隨之增加,「有市場需要,自然會有供應」。

盼東盟行發掘稅務優惠 多設經貿辦

搶企業方面,陳瑞娟說本港集資能力強、融資渠道面向國際,來港上市亦可提升國際知名度,又稱縱使越南設有交易所,當地仍有5間企業來港上市,涉及航空、啤酒、奶類製品、地產和電子零件行業。她期望東盟之旅能發掘更多稅務優惠,例如本港與越南和柬埔寨現有雙邊稅收協議,冀可爭取與老撾訂立協議,並期望總商會與柬老兩國簽署合作備忘錄,讓港商掌握當地新政策和優惠的第一手資料。

莊子雄期望,港府在東盟設立更多經濟貿易辦事處,並爭取更多簽證優惠,惟認為前提是與老撾等地經貿漸多,「如果老撾覺得與你沒有生意,為何要給visa-free(免簽證)你呢?」

相關文章:學習外語 成多語跨文化人才面向世界 熱選西班牙語、德語 增職場、社交實力

東盟創科冒起 成港專業服務商機

莊子雄認為,港商可為當地初創企業提供產品構思和專利申請等專業服務,惟關注該些國家發債和稅務等制度較落後,是港商需面對的挑戰。陳瑞娟則認為,東盟市場體制差異是商機,港商可透過金融和法律等專業服務,協助外資落戶當地。

工總今年5月訪問120間會員企業,45%有東盟業務,其中61%在越南、10%在柬埔寨,老撾僅一間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在東盟有業務的企業中,製衣和紡織業佔60%、塑膠和玩具生產佔11%,專業服務有17%。

莊子雄說,東盟近年很多初創企業,對產品構思、設計和專利申請等服務需求龐大,該些服務正是本港強項;會計、法律和仲裁等也是香港賣點。他稱不少東盟國家較遲開放,發債、稅務、外匯管制和專利制度較本港和西方落後,是港商需承受的風險,惟營商總要發展新市場和機會,「做生意就是這樣,無風險哪裏有return(回報)」。

指東盟發展快 港應提早開拓

陳瑞娟認同,東盟每個成員國的監管和體制很參差,港商正好能提供法律、會計、諮詢和金融等專業服務,協助外資在當地落戶。她說東盟經濟發展急速,中產人口增長快,建議港商提早進入新興市場,開拓為中產提供資產管理和財務規劃的服務;又稱東盟電子商貿發展迅速,本港在發展金融科技和電子消費方面有經驗,亦可提供相關服務。

陳說,全球經濟重點逐步東移,國際貨幣基金預測未來兩年亞洲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為4.5%至4.6%,高於全球平均增長3.2%,可見東盟國家發展潛力。

相關文章:學好外語3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