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今年起增設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機制,首批3名非本地培訓牙醫上月10日起到衛生署赴任,獲派駐至設牙科街症的政府牙科診所工作,當中兩人在內地受訓及執業,一人在英國受訓,並曾在英國及澳洲執業,皆熟諳廣東話。衛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稱,希望第二批9名非本地培訓牙醫能在第二季赴任,另指衛生署牙醫仍有兩成空缺,涉約80個職位,會持續監測人手情况,視乎需要聘請非本地培訓牙醫。

尚有80空缺 視需要聘請
立法會去年7月通過《牙醫註冊條例》修訂,至今年元旦起增設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的新途徑,非本地培訓牙醫如已獲衛生署、醫管局、香港大學和菲臘牙科醫院在內的指明機構揀選為全職受僱工作,便可向牙管會提交有限度註冊或特別註冊申請,並在獲批准後直接在相關機構工作。
衛生署去年7月展開全球招聘,接獲逾90份申請,經遴選後陸續發出12份聘書。許美賢表示,首批赴任的3名非本地培訓牙醫已獲有限度註冊,其餘9人正向牙醫管理委員會申請註冊,衛生署將與牙管會密切聯繫,協助審視專業資格相關的證明書等,以加快註冊審批進度,其餘獲聘9人的培訓地包括內地、英國、澳洲、西班牙及南非等。
相關文章:牙醫修例通過|衛生署昨起招聘非本地牙醫 爭取明年第一季首批來港服務
3人港土生土長 英國內地受訓熟廣東話
3名非本地培訓牙醫黎頌基、章君蕩及洪慧儀獲聘用為衛生署牙科醫生。3人昨在記者會表示,他們皆在港出生及長大,希望能回港貢獻。黎頌基畢業於英國鄧迪大學,先後在利物浦及澳洲昆士蘭執業,有34年臨牀經驗;章君蕩和洪慧儀則分別畢業於武漢大學及四川大學,分別有近8年及4年臨牀經驗。
黎頌基表示,香港是他最有歸屬感的地方,去年因家庭原因回流,並提及現時使用的工具及儀器和國外相似,自己很快適應現時工作。章君蕩及洪慧儀皆表示,過往在內地工作使用普通話,香港則多講廣東話及英文,但因本身操流利廣東話,故無遇到困難。許美賢稱,衛生署為非本地培訓牙醫提供一星期入職培訓,包括介紹電腦系統、服務範圍及職務等。
許美賢透露,衛生署曾面試50多人,會考核申請者的廣東話及英文能力,並檢視申請者能否獲牙管會批出有限度註冊或特別註冊,稱新途徑確實幫到許多在港出生、外地讀書的牙醫回港貢獻。她又說不擔心申請者完成條例要求,即服務公營機構5年、取得正式註冊後,卻轉投私人市場,強調私人市場同樣缺人手,修例是為整個香港設想。
相關文章:本港牙醫人手荒?修讀碩士增進兒童齒科專業知識 向專科出發
兩年119外地醫生獲批特別註冊 擁英醫學資格佔最多
此外,政府2021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容許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經三大途徑申請「特別註冊」來港。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顯示,2022至2024年共119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獲批特別註冊,截至去年底註冊生效的106人中,取得英國醫學資格的醫生最多,佔69人。至於聘用機構,當中80人獲醫管局聘用,佔約75%。
80人獲醫局聘用
立法會2021年10月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新增「特別註冊」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包括容許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5年後免試註冊;有限度註冊醫生亦可申請特別註冊,再在公營機構工作5年及獲評滿意後可正式註冊。
文件顯示,醫委會2022至2024年收到121宗特別註冊申請,當中119人獲批,惟9人特別註冊去年底後才生效,3人註冊已終止,1人已獲正式註冊。至去年底特別註冊生效的106名醫生中,有93人持認可醫學資格註冊,當中69人取得英國醫學資格、15人獲澳洲資格,10人為內地;另有13人經有限度註冊銜接。當中23人已取得專科資格,最多為麻醉科和放射科,各有4人。
相關文章:海外醫生首批逾10人抵港 29歲眼科駐院醫生回流 感稅低實戰多 冀憑自身經驗知識貢獻香港
436人有限度註冊 多自內地
至於有限度註冊,同期有436名醫生獲批,至去年底註冊生效的315人中,最多人在內地取得醫學資格,有128人,72人在英國取得資格。
多數非本地培訓醫生由醫管局聘用,截至去年底有80名特別註冊醫生獲醫管局聘用,佔約75%,另有200名有限度註冊醫生獲醫管局聘用。
醫管局2022年12月底推出優化購屋貸款利息津貼計劃,以挽留人手。截至去年底,獲原則上批准的合資格申請者有1330人,護士最多佔580人,專職醫療人員、行政及一般職系人員分別301人和318人,醫生則有131人;有201名員工提取員工貸款,涉6.2億元。醫管局稱截至去年底無已提取員工貸款的員工在供款期間因離職而中止個案,可見計劃在挽留員工方面有一定成效。
相關文章:醫管局料年底約200非本地醫生加入 護士修例後外出招聘首選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