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關注少數族裔|21名少數族裔社工組多元種族分會 擔當溝通「中間人」 盼社會多了解少標籤

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去年2月成立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下稱分會),21名少數族裔社工參與,他們藉此發聲、表達工作所需和困難,當中有社工提及,少數族裔因語言障礙及文化而難以尋求本地社工協助;而市民亦會以少數族裔個別負面新聞揶揄他人,他希望社會可多深入了解少數族裔。

圖為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成員,左起:成員Ghising Anju、召集人狄雷龍、及顧問盧啟聰。分會表示,多元族裔在社會上面對語言、文化差異等困難,針對他們的社會服務和資源亦有不足。(馮凱鍵攝)
圖為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成員,左起:成員Ghising Anju、召集人狄雷龍、及顧問盧啟聰。分會表示,多元族裔在社會上面對語言、文化差異等困難,針對他們的社會服務和資源亦有不足。(馮凱鍵攝)

相關文章:關注少數族裔精神健康|輔導員稱族內污名化情緒問題成求助阻力 盼增南亞裔輔導員 「同聲同氣」更易連結

本地社工不清楚少數族裔文化 難理解實際需求及困難

印度裔註冊社工狄雷龍(Dhillon Gurbir Singh Jatt)為分會召集人,他在港土生土長,可操流利廣東話。他分享,青年時於鰂魚涌模範邨居住,附近沒有少數族裔服務中心,無法從中取得幫助,而社交圈子僅結識到邨內其他少數族裔。他稱,本地社工未必清楚少數族裔的文化,故較難理解個人實際需求及困難,他遂擔任社工,成為少數族裔和港人的「中間人」。

他續稱,媒體是大眾了解少數族裔的主要途徑,惟社會常出現打劫或殺人等負面新聞,有港人亦以此揶揄道,「點解你哋啲鄉里噚日打劫?但我哋又唔會講香港人周街斬人喎」,希望市民可多深入了解少數族裔,亦認為少數族裔是多元族裔之一,故不應被負面標籤。。他又稱,大學畢業後僅有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社工訓練,惟大部份少數族裔因語言障礙無法參與,睇政府提供更多支援。

相關文章:助少數族裔建職業階梯 樂施會提供免費幼園教學培訓

少數族裔遇語言障礙 較難尋求公共服務

有5年經驗的少數族裔社工Ghising Anju表示,2014年時曾陪患者到戒毒所接受治療,惟獲告知不歡迎少數族裔,她稱,現時情況雖有改善,但少數族裔尋求公共服務時仍面對許多困難和歧視,如政府仍將族群分類為「非本地」及「非主流」人士,少數族裔有機會較遲甚至無法接受社區服務。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督導顧問暨助理講師盧啟聰擔任分會顧問,他稱,大部分少數族裔社工通過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和研究生課程取得知識及訓練,少數族裔學生於案例學習和小組合作時或會遇到語言障礙,加上香港社工服務以中文為主導,期望自資院校可於教授本地學生,以及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另類學習措施之間取得平衡。

相關文章:新秀社工透過加入拾荒行列 多元角度了解受助者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