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警方鑑證科早前斥資1100萬元擴充法證指紋實驗室及添置設備,實驗室上周啟用。檢驗房由3間增至8間,人員可於獨立房間檢驗,日後可處理更大型、數量更多的證物。在新科技協助下,以前要花上3至4小時的檢驗將縮短至10分鐘內完成。就有關人手及培訓事宜方面,鑑證科稱,現時人手足以應付工作,惟歡迎有經驗者或剛畢業的青年加入;另首批8名成員已完成指模技術偵測課程,今年10月將會舉辦第二次相關培訓。

添置新儀器 設8間獨立工作室處理不同檢測程序
為警方及其他執法部門鑑證指模及槍械等的鑑證科,經4年籌劃及一年動工,上周二啟用擴充法證指紋實驗室。新實驗室面積約4000平方呎,設有8間獨立工作室處理不同指模檢測程序,並添置多項儀器。現時實驗室使用28種方式檢測指模,先進科技課高級督察童俊凌稱,高溫破壞證物表面殘留物質,傳統技術未必檢測到指模,添置新儀器後,有相對較高機會檢測到。
該課總督察檀東輝稱,難以估計檢驗量增加多少,惟用以前技術可能要花上3至4小時檢驗,在新科技協助下部分測試少於10分鐘內完成。

相關文章:法證工作 現場搜證 7S 原則 用科學角度還原真相
料明年9月添置流動實驗室 現場蒐證檢驗
鑑證科的法證指紋實驗室去年檢驗逾3.1萬件證物,鑑別572名涉案者。檀東輝稱,疫後檢驗數字上升,不論是在實驗室或人員到案發現場處理的證物亦增多,惟現時仍有足夠人手處理工作。
高級督察譚潔琳舉例稱,即使警方鎖定涉案車輛,視乎天氣、證物位處地方及接觸人數等因素影響檢驗工作,故鑑證科要「與時間競賽」,需時將實驗室技術帶到現場,「抽取現場留下的痕迹成為證據」。她提到部分儀器運送時需確保防震,部分化學劑需新鮮調配,故數個行李箱未必足夠運送儀器,有時要分數輛汽車才足以應付,機動性是工作較大的困難。檀東輝透露,鑑證科經3年籌備工作,最快明年9月添置首部流動實驗室,大型貨車上設實驗室儀器,一旦接獲到現場蒐證要求就會趕到現場。
首批8名鑑證科成員完成指模技術偵測培訓 10月進行第二次訓練
實驗室2017年獲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認可資格,與政府化驗所成為本港獲得相關認證的兩個機構。人員培訓方面,完成基礎指模訓練,加上累積若干年工作經驗的鑑證科成員,鑑證科會安排他們參與指模技術偵測課程,學習檢驗技巧和儀器使用等,首批8名成員去年已完成課程,今年10月將會舉辦第二次相關培訓。
鑑證科高級警司陳誠昌稱,現時人手足以應付工作,惟歡迎有經驗者或剛畢業的青年加入。
相關文章:投身警隊:警員、見習督察入職情况
法證光源下「看到平時看不到東西」 助受害人取回公道工作意義大
加入警方鑑證科約9年的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談及印象最深案件,是2014年灣仔一住宅單位雙屍命案,一名外籍男子涉謀殺兩名外籍女子。他對案件感到震撼,憶述當年案發現場如普通單位,形容「執拾得乾乾淨淨」,惟使用法證光源偵測後,看到牆上有很多接觸痕迹,猶如電影中兇殺案件發生時,有人在抓牆的痕迹,令他想像到當時受害人掙扎,「原來法證技術可令人員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
稱人員有熱誠及使命感最重要
檀東輝稱,鑑證科人員通常在嚴重案件提供協助,絕大部分是兇殺案,故經常遇到屍體;惟兇殺案現場是個令人不安的地方,在場人員面對屍體和血迹,心情很沉重。他強調,更重要的是鑑證科人員擁有很強的熱誠及使命感,利用專業的技能,「在罪案現場每件證物找到最多的證據」,協助受害人取回公道,認為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2008年,本港發生性工作者連環被殺案。陳誠昌當時加入鑑證科3年,提到當時社會「人心惶惶」,負責查案的單位受到很大壓力,擔心隨時有下一個受害者。他憶述在案發現場「很凌亂、不堪入目」,周圍都是血,鑑證人員期望死者沉冤得雪,慶幸在其中一道木門找到一隻血掌印。他說,當時鑑證科更換了可用作比較掌紋的新電腦系統,有別於昔日以人手比較,「可能一年兩年都找不到」,協助當時案件主管鎖定並拘捕疑犯,防止再有其他受害者。
本港1985年發生「寶馬山雙屍案」,兩名英籍學生遭童黨成員殺害。譚潔琳提到,當年本港未有引入科學鑑證,警方在山頭檢取大量證物後,需要送到英國倫敦警察廳化驗;而這宗案件則成為「契機」,令警方在翌年成立先進科技小組。
相關文章: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上位行業招聘日2023講座 警察招募:投考警員及見習督察入職準備(2023)(附短片)